以书焕彩情韵和畅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劉志杰何人也?经常出入各种书画笔会,书者;又时常往来于河边旷野,钓者。他挥毫泼墨时有朋友戏言:“钓鱼界写字最好的高人,书法界钓鱼最牛的高手。”此非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之名士乎?很像大隐于市的东方朔和愿者上钩的姜太公。书与钓有异曲同工之妙,培养高雅的情趣。在动静之间,他游刃有余,各得其乐,书者以文养心,钓者以心养性。
  他的书作遍及三晋大地,并以垂钓游历相伴,所到之处,赐墨为宝。20世纪80年代,省城大街小巷的招牌都有他的题字。如今电脑字体遍布街巷,反而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的书法牌匾更显夺目,焕发着古朴而又华美的乐章,好不惹人喜爱。面对世人,他内心的书法艺术殿堂化为神圣的社会职责,大众的需求就是对他书法口碑的最好诠释。时下艺术大道鱼目混珠,许多艺人被囊劫而去,他却不随波逐流,他本人没出书法集,不印名片。他自嘲“茶壶夜壶满不在乎”。在看似不经意间,他的睿智和勤奋成就了一番事业。源于他的字有一种迷人的美感,书写内容无不符合人的工作与性格特点,书出了赋予讲究文化的佳作,让百姓能看得懂。经他题字的各种牌匾在全国各地有八千余块,五台山香火最旺的五爷庙正匾就出自他手,还有人们熟知的“百元裤业”“赛格数码城”“得一文化”……除此之外,他对《毛泽东诗词》《道德经》《长恨歌》《金刚经》等都写过百十余次,流传极广,备受世人宠爱收藏。我想这不仅是艺术的问题,也是文化的问题。随着社会各界朋友的喜欢并大量地求购,促使他不停地创作。潜移默化中,他的书法对普及发展书法艺术和培养审美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认同。
  看刘志杰写字,宛若“纸上芭蕾”。铺纸开来能不翻看书本不假思索提笔直入,胸中古词妙句源源不绝。其书取法高古,上追秦汉魏晋,熔铸历代名家精华,师古不囿于古而自成一家,飘逸流畅神韵俱佳。他擅用中锋,轻松自在,笔到意出,随心而运,浑然天成,犹如神助。能在超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笔墨凝练淡雅,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他将常人难以掌握的字距之穿插、行间之贯气、交错之萦带、连断之节奏处理得非常巧妙。细琢笔画的形质、神姿、健媚、顾盼,字型之体势,结字之偏旁避就,无不让人叫好。通观其作章法之起承转合,气整体足,情韵和畅。
  书者,他遵循传统,在吸收传统的同时,也积极地发挥自我的个性,在他的书法之中能够显现古风。钓者,他往返于高山流水之间,自得其乐,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两者兼融,并非古人。汉代蔡邕说:“书法艺术形态之美,肇始于天地间之自然万物。”能在世俗的市井中排除嘈杂的干扰,隐居于当下,正是刘志杰艺术和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
其他文献
王燕民曾经命我为他刻过一方闲章,印文曰:“居尘远尘”。我觉得,这四个字含有很深的意味。王燕民自小生活于繁华的京城,及长又服务于中央电视台这种“大名利场”,尘世中光怪陆离的诱惑,可能不时向他袭来,但他却能做到在“居尘”之外,得以“远尘”,始终将自己的精神驻守于艺术创作这块属于个体的心灵芳草地之中。  王燕民家学渊源,其父母皆是故宫博物院的文博专家,他少时得家庭环境的便利,即经常从游于许多大文化人中间
期刊
董怀勇,1968年生,江苏兴化人。师从著名花鸟画家范石甫、李自强、何水法等先生。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扬州八怪书画院院长、扬州八怪研究院副院长、泰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板桥纪念馆名誉馆长。  蔚为壮观,小中见大,清新秀丽,水乡情怀,诗情墨韵,可喜可贺!不愧为板桥故里,品位不凡!祝《董怀勇花鸟画艺术展》开幕式及《董怀
期刊
1968年生于成都新繁。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四川工笔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成都工笔画会理事、新都区文化馆美术干部、新都区政协委员。擅长工笔动物、花鸟画,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中国文联及国家画院等机构举办的全国大展并获奖。出版有《中国画技法丛书——工笔走兽画法》。  2007年作品《梨花春雨》入选“四川省政协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书画摄影展”。
期刊
学习中国画主要靠名家指点与临摹古人经典作品两种方式,不一定要在学校受正规的造型训练,这已经为当代许多艺术家成功的经验所证明。这里要介绍的孙成刚君,也是用这种方式取得艺术成就的一位花鸟画家。  孙成刚,字颢然,号熙斋主人,从小爱好书画,先后师从画家郭石夫、秦天柱學习花鸟画,并得到许多名家如汤文选、姜宝林、赵宁安、王涛、孙志钧、祝焘、马振声、朱理存、李宝峰、郭文涛、陈政明、王培东等人的点拨与传授。他一
期刊
在山东画家金增友的心中,始终有一片园子,那是一个时有微风吹拂,竹影婆娑围绕着青砖瓦墙,伴有几声鸟叫蝉鸣的世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甚古雅幽深,一个古宅深院,曲径幽廊,怪石鸟飞”,那就是他的“心灵归处”。落在纸面上,则是一幅幅情与景的交融,墨与色的交汇,洋溢着浓郁的唯美主义情调的画面。作为一名受过系统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画家,他观察生活的视角以及选择的题材,令人想起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古典园林。 
期刊
郑盛龙,福建莆田人,研究生学历,美术学硕士,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委,九三学社福建省委文体委副主任,厦门市思明区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  一、作品《闽中佳实》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序列展暨“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并获铜奖。  二、作品《七月芒果香》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  三、作品《沉香》入选
期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我深信不疑。眼前这位叫许章伟的年轻艺术家,就出生在江南水乡湖州——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部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这是何等的荣耀啊!这个温文尔雅的小伙子,仿佛觉得生于斯、长于斯,如果不在书画创作上做出一番成就,就会愧对这块土地。这个不善言谈的人,却在心里铆足了劲,他要用作品说话。  人与人相逢是有缘分的。我在湖州生活了二十多年,我知道他的油画作品《阳光午后》荣获2005年
期刊
孙建东先生是一位身在云南为艺术踯蹰前往的著名画家。云贵高原自古物产丰饶、林木兴盛、花鸟繁多,加上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聚居,形成了截然有别于中原抑或江南的人文史地。从1982年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孙建东已在云南这片热土辛勤耕耘自己的国画艺术三十五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生于江南的孙建东,却被彩云之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陶冶其间。云南地大物博且地广人稀,孙建东不辞辛劳常年奔波于百鸟
期刊
王天先生是一位在国画人物创作方面不懈求索的青年实力派画家,近年来在国画界崭露头角,十分活跃,并且显示出旺盛的创作才情和艺术发展潜力,颇受业内外人士关注。其作品清新典雅、轻灵痛快、宁静雅逸、文气十足,具有古典气息且不乏时代风貌。欣观近作,展幅品位之余有所得,此简录一二。  画家王天擅长人物画,尤其擅长仕女、高士等古典题材。仕女画是中国画中的特有题材,最早出现“仕女”一词的是唐朝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
期刊
心像、心香、心象、心相、心向、心乡……这是笔者对艺术由客观到主观再到客观过程的自我描述。同一景观,每个人入眼的自然图式(心像)是不同的,产生的情景感动模式及艺术灵感(心香)也因人而异;因发现事物的生命情趣、精神意韵(心象)千差万别,从而有了用画笔揭示和描述这种美好的冲动(心相)也就顺理成章;在含道映物、问琴于弦的创作过程中,真正的艺术家都有用高超技法达到表现极致(心向)的信念与理想,每一件作品的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