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宫:着火,不是我的错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yid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故宫,有个奇怪的历史遗留问题:它为什么这么火?确切说是,它为什么着过这么多次火?据没有精确到个位数的记载,故宫建成600年,着火百余起。这是什么概念?上下五千年加起来,皇宫着火次数不过200起,故宫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故宫这么容易着火,难道是因为紫禁城红得发紫?并不是,而是被那些年的防火设备给坑的!
   比如故宫防火主力——吻兽。
   那是故宫刚建成的第二年一个吃瓜的夏天,突然天空一道闪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劈中了故宫,把最重要的三大殿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烧了个精光,可谓辛辛苦苦修建14年,一夜回到开工前。
   作为当时北京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故宫的建筑群又高又密很容易遭雷劈,于是优秀的大臣们你拍一我拍一,绞尽脑汁替皇帝解决问题。除了提出多喝热水和远离那些劝他大度的人,熟读四书五经的古人献出了来自远古的大招:吻兽防火法。
   吻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上的兽形装饰,像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一样,常年张着大嘴。从周朝开始古人就相信,只要将吻兽修建在屋脊上,这个家庭就基本告别天雷地火了。那吻兽到底长什么样?据说有的像凤凰,有的像朱雀、孔雀。一句话,大都是鸟的样子。
   然而,明朝的建筑师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总觉得吻兽有种违和感:将一副鸟的样子修建在屋脊上怎么看怎么别扭。本着“要大要奔放要吉祥如意”的原则,他们将吻兽升级成了吻兽plus:龙吻,也就是现在故宫宫殿上的那个样子。
   龙吻,高三米,宽两米,重达四吨,所以通常用铁丝系住龙吻,再将铁丝一端固定连入屋脊,另一端像天线伸向天际——这不就是避雷针嘛!我泱泱大国竞然领先了富兰克林三个世纪!
   然而,问题来了,吻兽伸出了手一枝独秀,确实是引到雷了,然而另一头没有接地,于是,天雷全被引到木头上了。这样一来不但没能防火,反而更容易着火。
   但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接下来又放出大招:黑瓦方阵。
   故宫这么容易着火,有个很重要的原因:缺水。然而古人的迷信是认真的,他们掐指一算,防火救灾看五行,一道行是一道关。按照五行说法,水为北方为玄武为黑,黑色就代表水,所以黑瓦就能防火,简直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所以为了镇住藏书最多、防火形势最为严峻的文渊阁,在整个金灿灿的故宫里,文渊阁的屋顶偷偷地煽了油,全部换上了黑色琉璃瓦。然而,懂点科学的人都知道:黑色吸热呀!事实很快就让设计师啪啪打脸: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文渊阁大火。
   当然,除了这些,故宫防火还有其他方法:藻井。
   先科普一个小知识,故宫的宫殿采用的是重檐结构,重檐到底有什么用,古人说得很清楚:“重檐,谓就外檐下壁复安板檐,以辟风雨之洒壁。”就是说两层屋檐能防洒壁,可以起到保护木构件和炫富的作用。
   但同理可得,重檐防住的不只是洒壁的风雨,还有救火的泼桶大水,因此当时的故宫想要防火灭火,只能从内部抓起。于是古人抬头45度仰望天花板,打了个响指:那就在室内放口藻井吧。
   正如獵豹不是豹,熊猫不是猫,藻井其实也不是真的水井,更像是一个吊顶。
   藻井的“井”是“东井”,东井其实是二十八星宿里的水星,可以说是国产的水桶座;藻井的“藻”也就是“水藻”,通常是莲、菱等随风摇摆的水草,也象征着滚滚长江东逝的水,所以迷信的古人相信,水藻加东井,“所以厌火也”。
   然而有个事实被忽略了:藻井是木质的,而且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桐油;水往低处流,火往高处走,一旦屋内起火,有了这层木质天花板,基本相当于火上浇油,弄不好整座宫殿都会垮掉。
   至此,藻井防火法,宣告失败。
   可能有人要奇怪了:皇宫用点水怎么了,怎么了?答案是,水是有的,水缸也是有的。
   故宫宫殿70余座,每个殿门前都有口水缸,称作“太平缸”或“吉祥缸”,最多的时候,故宫有308口这样的大缸。
   这就是故宫防火的后备军:水缸方阵,但是历史证明,308口大水缸都不如一个司马光。史料记载,光绪十四年(1880年),贞度门大火,大家正吃完火锅唱着歌,听闻消息都信心满满地到大水缸里取水、准备灭火,然而一伸手浑身就僵硬了:天啊,缸里的水结冰了!
   原本以为已经万事俱备,结果大家还是慌成一团,一群人不得不跑到桥上哼哧哼哧地“凿冰一尺”,大半天才取到了水。事后大家点燃一支烟,默默地看着门口的大缸,总结出一个深刻的教训:一缸热水,宫中常备。于是一到冬天,大家就劈柴烧火在缸底加热,这就是著名的“故宫失火先烧一锅”,至于能不能灭火,那都是后话。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古代的故宫着火,都是实力;灭火,全凭运气。不过,好在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进入20世纪以来,故宫就很少发生过火灾了。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北宋大臣袁廓本是后蜀的进士,后来他和他的国家一起归顺了宋太祖。归顺宋朝不久后,他就在出任双流县主簿(县委秘书长)和西平县主簿时,立下了大功——幫助百废待兴的地方政府,将一万多名未被登记在册的百姓纳入了户籍系统。  对于人口稀少的宋朝来说,这是一个比发现金矿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消息。这一万多人对于地方政府的具体意义是每年可以征收巨额的人头税、田税等税收,这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而且,这笔收入将会随着
所渭“没有坑娃经历的父母,不足以谈教育”,在我们宏脑思考且无力反抗的年纪,他们坑娃的方式花样百出。淘编们纷纷晒出了“童年阳影”,你也要来“自我治愈”一下吗?  夕颜:戎有个表弟赶上了“轶”字辈,算命先生又说他五行缺金,所以爹妈给他取名叫“轶锟”,结果班上那帮“没文化”的小朋友都喊他“铁棍”。  决微:隔壁那个叫统统的小朋友还不知道,他的父母曾对很多人许下诺言:借你的钱,我们统统会还的。  子玉:我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爱好是喝酒,他闯祸的时候喝,思过的时候喝,失恋失业的时候更要喝。身上被捅十几刀,眼看就要死了,令狐冲还念叨仪琳小师妹。仪琳又惊又喜地过去,令狐冲说,你能不能给我找碗酒。大夫让他戒酒,他却说,不能喝酒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及早死了爽快。很多时候他甚至都不等人请,主动凑上去讨酒。  比如去衡阳出差,闻到街上叫花子的猴儿酒香,令狐冲非要喝一口,也不嫌酒里有干垃圾、湿垃圾。还有初见
嘉庆四年(1799年)十二月,皇帝颁发上谕,“听说西山煤窑的窑主常诱拐良家子弟入窑,动辄打骂,死伤无数,到底怎么回事?”顺天府不敢怠慢,忙派人严密查访,按律治罪。严打之下,西山窑工的悲惨境遇才暂时有所改善。  皇帝的一时兴起或许能妥善处置个案,却难以根治全国煤窑的病灶。21年后,能吏徐寅第升任顺天西路同知时,西山有个门头沟,分布大小煤窑二百多所,京城所用之煤皆产于此。窑主依然延续骗人入窑的“传统”
一只黄绿相问的鸟停在宫殿前,孙权没见过,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答:“白头翁!”满头白发的张昭怀疑诸葛恪是在损他,便问:“从没听过有鸟叫这名字,你能再找出一只白头婆吗?”诸葛恪答:“有种鸟叫鹦母,你能再找出一只鹦父吗?”  诸葛恪因机灵善辩而在吴国迅速走红,但也开始变得目空一切。  孙权病危,向诸葛恪托付国家大事后就咽气了。诸葛恪出来后,军委主席吕岱提醒他,“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诸葛恪一听,满睑
北宋史学家孔平仲的《孔氏谈苑》中载,宋朝官员致仕后,福利待遇比历代都优厚,因此北宋的集贤殿校理丁讽病退后,国家照样按时发给他银子,还管养老。  丁家是大族,丁讽的老爸当过副相,家境殷实,按说这日子应该过得很滋润,可丁讽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他晚年患上了风疾,半身不遂。不过丁讽身残心不残,他喜欢美女,还喜欢买美女,把美女们买来干吗?养眼,满足自己的爱美之心。  因此,丁讽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和焦点人物
很多人只知道林则徐睁眼观世的明智、虎门销烟的壮举,却不知他还是水利专家,在治水领域颇有功绩。  道光十一年(1831年),林则徐升任东河河道总督,管辖山东与河南境内黄河、运河的防修事务。他到任时正值隆冬,河岸朔风怒号、冰雪封堵,但他仍多次亲赴现场督促工匠修坝筑堤,随时提出不足之处。在开挖运河的过程中,工匠挑土之路都被泥浆抛撒成“泥龙”,他们历来都是在竣工后才统一清除“泥龙”的,但林则徐认为这是“偷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使得很多手工工人失去了饭碗,尤其对纺织女工来说,更是致命打击。为了补贴家用,一个名叫山特夫人的纺织女工好不容易才在某皮鞋厂找到一份手工缝制皮鞋的工作。山特夫人下班后经常把一些材料带回家,在油灯下进行缝制,以便多挣些工资,非常辛苦。山特先生看到这种情况,就想发明一种可以缝制皮鞋的机器。  后来,山特先生果然制造出一台缝制皮鞋的缝纫机,并具备了最基础的打洞
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这样一首小诗:“略带三分拙,兼存一线痴。微聋与暂哑,均是寿身资。”  我们每天都会见到许多人,经历很多事,都希望自己再聪明一点,能多得的利绝不少拿,能走捷径的绝不走原路。结果,人们却发现生活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变好,反而每天抱怨压力太大、生活太苦,亲友太恶、命运不公。  其实,太聪明的人终会被聪明所误,真正的聪明人从来都懂得:笨,才是一种高级的智慧。  交友笨一点,
1907年到1909年,國内革命高潮迭起,孙中山指挥的六次起义都以失败告终,革命陷入低谷。当时还是革命青年的汪精卫给孙中山写信,表示愿意冒死一搏,行刺摄政王载沣。  载沣位高权重,每天出入都是警戒森严,根本无法接近。于是,汪精卫和黄复生等人商议用烈性炸药突袭。他们专门找到铁匠铺子,定制了一个特大号铁桶,可装50公斤左右的炸药。做好准备后,他们开始踩点。  经过几天跟踪蹲守,他们发现载沣每天上朝必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