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评语拨动学生心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多教师的作文评语客观笼统,不够人性化,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导致学生情绪低落,写作兴趣不高。如何改变呢?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得出结论,尝试从让作文评语具有民主性、激励性及艺术性三方面来解决。
  一个人成功的体验是他不停进步的源泉,假如次次遭遇挫折打击,那么他做某件事的兴趣会大打折扣,最终很难成功。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亦是如此,当前,大多数教师的作文评语过于呆板,如“语言不简洁”“中心不突出”“材料不丰富”,作文评语的价值何在?空泛、指向性不强、机械笼统、无人情味的、条款似的评语,吹毛求疵、专挑毛病、冷冰冰的态度,很难真正走近学生内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情绪低落,害怕甚至厌恶写作文。
  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作文评语入手,让评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真正拨动学生心弦,让学生与教师心有戚戚焉。这并不是说评改作文就不客观了,而是本着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原则,尽量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让学生从中收获希望。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评语中享受到快乐和满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作文评语应富有民主性
  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当你赞美、欣赏学生的时候,学生也会以真挚的情感回报你。教师的评语要有民主性,不论是以评改者的身份还是指导者的身份,都应该摒弃高高在上的陋习,用商量询问的口吻与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氛围中平等对话,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让学生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批评并改正。教师不是神,不是圣人,也会有很多不懂的问题,不应让自己高高在上,有时要作为一个求知者,没有必要穿上保护的外甲,让学生不敢直言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能民主平等地对话,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就没有意义。在和学生交流时不妨多使用几个“你觉得呢”,将学生置于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来,平等对话,以己心去发现他心,學生就会真正敞开自己的心扉,从而按照教9币的要求向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二、作文评语要有激励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用真情实感去叩响学生心灵之门,让学生读完教师的评语之后,能体会到教师在用心关注他,用情欣赏他,就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由衷地为学生的“亮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好的词语写得精彩,都应该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以此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例如有学生能将作文和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书写过于潦草,不过关。在给他的评价语言时不妨这样写:“你的文章立意新颖深刻,具有启发意义,如果配上隽秀的字体,效果会‘更上一层楼’的。”肯定了他作文中的优点,同时给他指出不足,他很快就能接受,再写作文时,明显认真许多。这比“你回去重写”之类的话语无疑更有说服力,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改进。
  三、作文评语要有艺术性
  作文评语也是一种语言表达,不应该呆板、僵硬,而应是文字优美且富有个性的,如能做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也会感染、打动、影响学生,会给学生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享受。如果学生能从评语里得到一些启示,并以之为模仿的榜样,教师何愁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呢。
  有些学生的语言,清新质朴,我们就可以给他这样的评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学生可能就会意识到,我的作文语言虽清新,但老师却用诗句进行点评,我的语言是不是太过素淡,用上点名人名言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对于有些写作文有倦怠情绪的学生,除了作文的评语之外,还应有勉励的话语,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时候学生就会意识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的倦怠情绪,该好好调整一下了。这种艺术的方式往往比空泛的评语和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的问题更有效,能从理的角度去说服他,能从情的角度去感化他,且教师旁征博引,给学生以写作的榜样,学生的写作语言会更富有艺术魅力。
  夏茹冰先生作《赞协商对话》联曾云:“水本无华,相荡乃兴潋滟;石孰有火?互击而闪灵光!”好的作文评语,不会无关痛痒,不会苍白无力,不会僵死不化,它既能准确精炼地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明白作文努力的方向,更能蕴含激情,生动优美,直达学生心灵深处,拨动学生心弦,真正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滋润学生的心田。
其他文献
在高中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能够提升高中写作教学的效率,便需要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写作教学的目标采取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参与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在递减。大多数情况是:要么老师独自一人“一言堂”,要么是指名道姓要学生回答问题。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成了一句空话,学生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对语文学习的厌学情绪逐渐增长。这是一个令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都很无奈的事实。  在目前的课堂实际教学中,以串讲为主的接受式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语文课堂的主体。长期以来,语文
美育,即审美教育,以陶冶情操为目的,从而使被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是人格教育的重要一环。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在语文教学的各种文学体裁中,小说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小说美育是指在小说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审美心理机制,利用
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改革,信息网络技术逐渐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显著了提高我国中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将科技与教育相结合是我国教育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教育行业的必然选择,所以应开展信息网络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现实网络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揭示信息网络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以此加强信息网络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对学生的教学不只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感与所处的时代精神的渗透,是人格与生命意识的结合。古典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颇有优势。  一、利用古典诗词中的审美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国当下的文化受文化传播方式转变和现代文化的冲击,许多的高中生的审美观较为浅薄,呈现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随着社会交流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西方文学作品也开始进入到了我国。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开始出现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進行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历史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教育问题。在清末民初阶段,中学语文教学主要
对于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许多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认识比较模糊,致使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想要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要提高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师对文本的解讀是高质量的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它决定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一、体会语言的特点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语文老师必须时时想着自己在教语文,时时想着从文本中寻找有独特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