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土改侵犯中农问题纠偏始末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早在1924年即指出:“中国的人口,农民是占大多数,至少有八九成,但是他们由很辛苦勤劳得来的粮食,被地主夺去大半,自己得到手的几乎不能够自养,这是很不公平的。”抗战胜利后,为帮助贫苦农民翻身,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实现“耕者有其田”,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保持农村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和我们党在一道(农村中雇农、贫农、中农、手工工人及其他贫民共计约占百分之九十二,地主、富农约占百分之八),保持反封建的广泛统一战线”。当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土改方针的一次内部谈话中也强调说:“要保持百分之九十的统一战线,这是中心问题。”而这个“中心问题”的“中心”则是中农,“它在百分之九十中起决定
  作用”。
  中农是党的基本群众,这个原则在1931年中央苏区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中已有体现:“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的实行没收。被没收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1933年,党内有人又提出:“我们要依靠雇农贫农,坚决的消灭地主阶级,削弱富农。然而我们的火力决不能一丝一毫的侵犯中农——侵犯中农是不可宽恕的错误。”这一思路在解放战争时期同样得到延续。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党内指示,其中再次强调保护中农利益:“在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全部过程中,必须坚决联合中农,绝对不许侵犯中农利益(包括富裕中农在内),如有侵犯中农利益的事,必须赔偿道歉。”
  不难看出,保护中农是党历来坚持的基本原则。那么,为什么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还会发生侵犯中农利益的错误呢?
  问题出在划分阶级成分上。如何正确划分阶级成分?根据什么样的标准来判定一户农民到底是贫农、中农、富农,还是地主?如果错划了成分,把中农错划成地主、富农,保护对象变成打击对象,保护中农就成了一纸空文。1933年在中央根据地发过两份文件,即《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关于土地制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的决定》,但在1946年“五四指示”发出时,这两份文件并未被提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缺乏统一规定,各解放区在划成分时,普遍制定了多重标准,除剥削关系外,将“查三代”“看生活”“政治态度”等也当作主要标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打击对象在农村人口中的比例,发生了侵犯中农利益的
  错误。
  来看一下当时各地的情况:
  在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关于土地改革整党与民主运动的指示》指出:“各地在划阶级时,首先在确定斗争对象上一般失之过‘左’。查阶级不是以当地有民主政权前几年为准,而是追三代”,“或根据其本人政治态度不好……或作风有毛病,就给戴上地主富农帽子”。
  在晋察冀解放区,相关文件表示:该区存在的偏向包括“查三代,取其最高点,有的追查到过去几十年”,以及“片面的比光景找肥户,矮子里面选将军”。“有的地方把妇女的娘家婆家算在一起,查了六代。”还有人认为:“由地主降为中、富农者,仍应视同地主看待。因他们仍是地主阶级的思想,是农民的敌人。”
其他文献
幸遇校长 倍感温暖  1963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同學们都上课去了,我因感冒留在寝室休息。房门是半开半掩的,突然一位魁梧高大、戴着一副眼镜的长者走近我的床前,躬下身,亲切地问我:“身体怎么样?伙食办得如何?学习紧不紧张?”虽然身体很不舒服,但出于礼貌我还是试着坐起来回答问题。但那位长者急忙伸手将我按下,替我盖好被子,还倒了一杯开水给我,叮嘱我说:“要按时吃药,再请医生看一下。”当时,我以为他是同学的
如果仅从热闹的新闻报道看,华莱士无论是在乌鲁木齐,还是在重庆,除了赶场酬酢,就是四处参观,别无要事。其实,表面上的这些活动,确如冰山之一角——只有3/10浮在水面,大部分都在水下。也就是说,台前貌似车马喧嚣,熙来攘往,真正的重头戏却在幕后。  罗斯福派他来中国,是要他解决几件被罗斯福认为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华莱士的一项使命是协调中苏关系。  当时,随着苏联对德反攻和日本溃败的临近,二战已到了“收官
[摘要] 当前,上海、浙江的新高考改革已进行了三年,北京的新高考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教育理论界有必要对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如何育人进行理论分析和研讨,而上海、浙江、北京的学校有必要对自己的改革历程进行梳理、总结。此次论坛实现了理论界与实践领域的充分碰撞,为北京稳步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实现学校育人模式变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高考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017年
刘少奇自幼就养成了读书的爱好和习惯,一生博览群书,其中阅读最多、用功最勤的,是马列著作。这从他的著述中可以管窥一二。刘少奇经常引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革命、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怎样研读马列著作?刘少奇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独到之处。  第一,要采取正确态度。刘少奇说:“学习理论,就是为了使这一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既要有实际经验,更要有理论知
1977年12月3日,我(时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正参与主持修订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准备出第三版,供恢复高考后用作教材。  李公天(时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教师)找到我告知:“外面传说康生妻子曹轶欧已死。”我问他:“准备采取什么行动?”他说:“除恶务尽,康生虽死了,但戴在他头上的几项桂冠依然未动。这样,对曹的讣告也会戴上几项桂冠,这令人太不甘心!到时候了,应该揭发这
1907年春,在河南省息县包信集周荒坡村的一户周姓人家里,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家人高兴地给他取名为周殿军。周殿军天资聪慧,四岁时跟着村里的学童游玩竟背会了《三字经》《百家姓》,还有《幼学琼林》中的许多名篇佳句。周殿军的父亲是个财主,那时他家有一百多亩地,还雇有帮工,家里有足够的财力供他读书。七岁时,周殿军进入学堂读书,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还当过班长。  15岁那年,周殿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信阳第三师范
有一年,周恩来到沈阳,住处靠近一个飞机场。每天清晨周恩来刚开始睡觉时,飞机正好开始发动,轰轰作响,声音很大。负责警卫的同志看到周恩來日夜操劳,担子那么重,好容易才躺下睡点觉,怎么好再打扰他呢!于是,这位同志就和机场商量,能不能把每天飞机发动的时间临时改晚一点。机场的同志认为可以,就把发动时间改为了下午。  过了一两天,周恩来对负责警卫的同志说:“怎么回事啊?这两天睡觉我怎么听不到飞机声啦?”这位同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改革中出现的平均主义倾向,明确提出了反对“农业社会主义”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一度出现分歧,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农业互助合作的形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不再被当作批判的对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调整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此后,又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村出现的土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中国军人,上至高级将领、下至基层普通官兵,都承认日本鬼子很难打。那么,难在哪里?在战场上,日本鬼子常常以寡敌众,击败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这又是为何?1944年以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败局已定。同年4月,侵华日军却发动了大规模的“1号作战”,打通了中国大陆南北交通线。经此一战,国民党军三个战区的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法国巴黎出版发行的《救国时报》,自1936年9月30日开始,连载署名“行恭”的《江西苏维埃区域回忆录》(以下简称《回忆录》),让中央苏区的情景、风貌,展现于读者面前,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央苏区,也为今天研究中央苏区留下了亲历者撰写的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以下是《回忆录》部分内容。  苏维埃中央政府之大会场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从1931年11月在江西创建,到1934年10月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