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古诗鉴赏教学中识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把人类的学习过程、认知行为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能力层次。结合布鲁姆的理论和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特点,语文能力往往被确立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个层级。心理学上,识记处于认知结构分类的最低层次,是认知结构中其他层次的基础。同样,语文能力层级上,识记也处于最低层级,它是其他能力层级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识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基础任务重视起来、落实下去。古诗鉴赏的教学也不例外,鉴赏评价的能力培养应建立在识记能力的培养之上。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识别在前,记忆在后。说到识记能力的培养,很多人首先会关注一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但笔者认为对识记内容的识别和确认,恰恰是第一位的。只有明确识记的对象和任务,才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从而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所以,教师要对识记内容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
  一、古诗鉴赏教学中识记内容的确认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古诗鉴赏评价前必须识记的知识点。
  (一)识记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学生应该积极做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的积累与准备。相关知识涉及诗歌的特点、分类,诗、词、曲的有关知识,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等等。高考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不再单独设题,但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中时有涉及。2008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两小题涉及专有名词“颔联”“首联”,考生如果连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都不知道的话,鉴赏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要做好鉴赏与评价,最基本的是做好与鉴赏、与评价相关的知识准备。
  (二)识记古代著名诗人的生平或典型时代的特点
  诗歌创作,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心境”下完成的。准确把握这四个“特定”,解读诗歌时就能事半功倍。这种方法即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最常用的方法。知人,指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论世,指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浙江省近五年高考的古诗鉴赏,五首中有三首诗后有注释,多数是对作者及背景进行注解,目的不言而喻,就是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学生不能只寄希望于“诗后有注”,而应积极做些准备。高考常考一些著名诗人的不常见诗歌和不著名诗人的不常见诗歌。对于前一类,学生要结合教材识记一些著名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对于后一类,学生要结合史料识记一些典型时代的社会特点和文学特点。
  (三)识记常见的诗歌形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诗歌形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诗歌主旨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和难点。纵观浙江省多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不难发现,考查内容不是侧重于四点中的一点,就是多点兼而有之。因此,学生对这一内容需要高度重视。诗歌鉴赏不是分析形象,就是品味语言;不是赏析技巧,就是挖掘主旨。方法层出不穷,技巧五花八门,可是教学效果总是寥寥。究其原因,就是教学的舍本(识记)逐末(方法)。方法、技巧的传授固然重要,但不能离开识记这个根基。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便是识记的功效。作诗须先读诗,同样道理,分析形象、品味语言、赏析技巧、挖掘主旨,须先识记常见的诗歌形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诗歌主旨。这样,鉴赏才不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四)识记典型的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型,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说的是文学鉴赏是一种个性化的审美再造活动,最怕落入标准答案、参考答案的公论之中。但这种活动一旦进入高考,并以一种形式呈现时,个性便会大打折扣。虽然近几年鉴赏题的设置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言之有理,都可给分。但因判分时众多因素的影响,很难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言之有理”的尺度对大多数考生来说,看似“个性”“自由”,实则挖了一个低分的陷阱。要克服此类矛盾,笔者认为只要给“个性”“戴上枷锁”即可,即“戴着镣铐跳舞”。此处的镣铐指的是规范的答题模式。识记古诗词鉴赏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对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都是极有帮助的。
  二、识记古诗鉴赏相关知识的方法
  完成对诗歌鉴赏识记内容的识别和确认,接下去便要把识别和确认的内容储存起来,成为知识储备,以备鉴赏时的不时之需。这就涉及到记忆的方法。在学习活动中,人们常提到的两种记忆方法是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机械记忆法常用于记忆没有意义的材料,理解记忆法常用于记忆有意义的材料。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年龄增长,机械记忆的效果逐渐减小,而理解记忆的效果逐渐增强。根据诗歌鉴赏识记内容的特点和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笔者力推理解记忆法。下面介绍几种与理解记忆法有关的记忆技巧。
  (一)形象记忆法
  诗歌鉴赏涉及的识记内容一般较为抽象,就拿称之为“形象”的诗歌意象来说,因为寄寓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而不再像客观景物那样具体可感。这就需要学生将识记的东西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形象。这里所说的形象,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象,也可以是识记者在长期的积累中已经熟知,并能灵活运用的一些知识。例如我们在分析古诗词意境时,经常会碰到诸如“雄浑壮阔”“清静幽深”的概念,如果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来帮助理解,就会降低识记的难度。再如在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时,很多学生会依据晚唐司空图所列的二十四品,列出一些常见的风格,如“平淡”“工丽”“雄奇”“沉郁”等等,理解识记时如能联系风格相应的诗人及诗句,可能会事半功倍。
  (二)比较记忆法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学生经常会混淆一些概念,如“意象”与“意境”,“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比拟”与“比喻”,“正衬”与“反衬”,等等。正确识记此类概念,可用比较记忆法。比较是一种确定客观事物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学生就能精确认识事物的固有特点,也能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点。而精确地认识各种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有效记忆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归类记忆法
  在记忆活动中,善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整理,根据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特征加以分类,构成系统,这就是归类记忆法。知识经过比较和归类后,就会趋于条理化、系统化和概括化,易于建构整体知识结构,因而也就容易存储在头脑中,同时也便于提取出来使用。所以归类法是记忆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富有成效的方法。识记古诗词意象时,我们可以采用形象记忆、比较记忆,但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单个和几个意象的孤立识记,并不适用于庞杂知识的系统记忆。而在我国古代诗歌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意象是数不胜数的,即使是常见的,数量也不少。这时就需要采用归类记忆法,将零星的个体纳入系统。归类参照的依据不同,系统呈现的方式也会不同。意象分类的依据有很多,可以按“意”分,可以按“象”分,也可以按意象所在的诗歌种类分。孰优孰劣,并无定论,只要适合识记者的心理特征即可。比较法和归类法关系密切,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自从Simoni应用绒毛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法成功后,绒毛活检在临床应用上有明显的优势,使孕早期产前诊断得以实现。自1984年以来国内外已广泛开展,至1987年底,4年来国外有120个
我室自1982年12月至1990年6月,共接受遗传优生咨询患者6963人,选择疑为染色体遗传病者1056例,均做了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占咨询总人数的15.2%,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王尚文先生在《体验: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文学应该成为“人之为人的内在需要”,成为“人之为人的外在规范”,成为“自觉的必然的向往和追求”。这种需要和追求是人的行为动作的原动力,这其中“体验”就是必由之路。然而,当前文学教育的弊病在于重“情感”轻“体验”,缺失了多元解读的基础,颠倒了“情感”与“体验”的流程。那么,文学教育中的体验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一
有一天,我走进教室,发现北窗下的窗台上多了一盆水仙,白色的瓷盆,里面种上了三个水仙球茎,球茎上还没有冒出一点儿嫩芽,显然是刚种下不久,底下还搁着些鹅卵石。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哪位同学种的?”  “F同学种的。”同学们回答说。  于是我把目光投射到坐在教室中排的F同学身上,看得出来,他有点不好意思,脸微微地涨红了。原来是他,我立即对上了号,一个特别喜欢园艺的同学。知道他喜欢园艺,
临床病例 病例:史××,女,65岁,农民,甘肃籍,于90年初发现右上腹胀满,用手摸到一包块,但无不适感觉,饮食正常。半年来,见包块逐渐增大,近一个月感腹胀,食欲下降。无
前置胎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围产期母亲和围产儿的发病率高。我院1981~1990年收治前置胎盘患者116例,发生率为1.01%,其中5例无症状,而95.7%在妊娠中、晚期相续发病。母亲产前
2009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群体全面推行了绩效工资制度,教师的工资体现在工作量的多少和业绩的好差上。这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较为平均的工资发放制度。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无论如何这都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切身利益,如果在考核过程中缺乏公平性,那么势必会给施行绩效工资的本质意义打上折扣,同时也会打击、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那么,如何体现考核过程中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呢?笔者认为必须对教师的业绩作多角度
在名师成长研究中借鉴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首先要树立一种整体的“生命发展观”意识,要明确我们的研究目标是立足于生命的和谐与丰富发展的,事实上,一切教育研究的终极目的,都应该是为了人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其次,名师成长研究还借鉴了教育生态学的环境理论。依据教育生态学的环境理论,世界是一张相互关联的网,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人、教育、环境是彼此关联的,共同构成一个不断矛盾运动的生态系统。我们发现在名师成长过
2011年10月,作为特级老师、学科带头人的我应学校要求,在全校上了一节示范课。那天天气不错,同学们也因为有许多老师来听课显得比以往更兴奋。
月经初潮是一项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指标。它与人类进化、种族差异、营养水平和接受文化教育程度都有一定的关系。我国早在两千年前的祖国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已有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