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这一部分中指出:“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值得探讨和实践的课题。下面,我谈几点认识。
  一、探究性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就是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这种学习方式,突出了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地求知,能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多半是学生被动的学习和接受,被动的训练和作业,其主动精神受到压抑和限制,创造精神受到禁锢和扼杀。我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探究、比较式探究、完形式探究的方式,由因及果或由果溯因,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例如,阅读小说《孔乙己》,我运用问题式探究,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读懂孔已己?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相互讨论,各自提出不同的认识。有人提出从作品的环境描写入手来读懂孔乙己,有人提出从酒客冷漠的笑声中来读懂孔乙己,有人提出从孔乙己的前后对比来读懂孔乙己,有人提出从对孔乙己的人物刻画方面来读懂孔已己。大家提出观点,运用文中的材料作论据进行说明,有理有据。但不同的切入口表现了不同的思维过程,大家争辩探究,这比传统的讲授效果好得多。
  二、探究性学习是突出学生语文实践的学习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好语文。语文的人文精神,既体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健全人格,又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要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形成能力。在语文学习中,除了突出阅读与写作的实践外,我还设计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例如,认识鲁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设计了“走近鲁迅”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这位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学生在活动中阅读了入选初中教材的全部鲁迅作品,阅读新大纲推荐的鲁迅作品,阅读魯迅先生的传记与评价文章,摘抄鲁迅先生的名言,然后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与感悟。
  语文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大纲对此有专门的要求。因此我配合语文教学,设计一些探究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看电视广告,学成语的运用,看公益广告,学修辞的巧用,既促进语言学习,又培养了学生探究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是有效的连结课内外阅读的学习
  目前,学生的阅读量普遍不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并做好学科间的渗透。
  (一)引导学生向文学名著延伸阅读。如学习《出师表》中有“三顾茅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五月度泸,深入不毛”“北定中原”等叙述,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其过程怎样,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人格及精神,为此我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完成“诸葛亮在完成蜀汉统一大业中所参与的历史事件”的作业。这一问题的探究,既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又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到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与其他学科渗透由此及彼的延伸。在学习《死海不死》时,我让学生设计拯救死海的方案。学习《向沙漠进军》,我让学生设计培育防护林的方案。在设计中,都要渗透多门相关学科。例如,人工引水拯救死海,涉及到地理、物理、数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这样的探究变死知识为活知识,激发了兴趣,促进了多学科学习渗透意识的培养。实践证明,只有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才能补充学生知识的不足,构建他们网状的知识体系。而在探究中延伸,目的性更强,通过指向性阅读,更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循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不断得到发展。
  四、探究性学习是合作探讨共同提高的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而探究性学习对初中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由于他们的阅历、视野、经验、方法的种种不足,在文献资料方面更需要相互补充。这对合作学习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只有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学习《丑石》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探究“丑石到底是美还是丑?”通过合作探究,查阅大量资料,互相探讨,学生得出“丑”的是外表,“美”的是它的精神。可见,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共同获取知识,相互弥补知识欠缺,相互借鉴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养成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格,养成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
  五、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的学习
  新大纲多处强调:“要重视学生思维发展”“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而探究性学习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不迷信,不盲从,有独到见解。让他们善于质疑,敢于怀疑,锤炼自己的思维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愚公移山》时,有学生提出“愚公并不聪明,而是愚”。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进行一次批判式探究,通过评论,以书面作业形式分析愚公“愚”。这样的探究,让学生明白不能迷信书本,而要像顾颉刚先生所说,经过“怀疑”“思考”“辨别”之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这样通过探究,展示学生的个性,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具有思辨性、开放性。
  总之,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相互启发,不断探究,总结方法,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最有生气、最有魅力、终身受益的活动。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城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汽修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想要发展汽修专业,培养汽修人才,让职业教育焕发青春和活力,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和改革,走出一条真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的道路。  关键词:汽修专业 高职改革 教学设计  汽修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想要发展汽修专业,培养汽修人才,让职业教育焕发青春和活力,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和改革,走出一条真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
摘要: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对于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都存在一个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英国大科学家培根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开始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 行为习惯 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中学时代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良
记者:我看到现在这个唐女系列的作品,相对来讲篇幅比较小,看到作品时,会让人浮想到画面以外生活的情景,能谈谈你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时的想法吗?有没有想过画一幅长卷呢? Repor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要重视地图,巧用地图,妙用地图,用活地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质。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图 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以图释疑,图文结合能更好得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质。因此,对图象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我就多年的地理教学生涯中对图片的教学与应用作的一些有益的尝试作以下总结,也叫抛砖引玉,以与大家共享。  一、重视地图 
以1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及其105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RAPD分析技术及试验材料的多点田间鉴定,初步研究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和利用模式的构建。根据RAPD
当今面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把课堂教学活动简化为灌输知识,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想使语文课堂“浪漫满屋”,就要搞好角色转换,突出学生个体,改进教学方法,重视
笔者自从师范大学毕业,在武汉市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十余年了,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课堂教学能力,思考并实践者如何才能构建一堂精彩的语文学科优质课.在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情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能推动他积极的寻找能满足他好奇心的事物。那么,如果孩子们能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学习英语的最积极、最有效、最持久的方法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所以,如今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多姿多彩,教师运用各种方法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昂然。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他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学习兴趣与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rn国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
在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电视声音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为电视工作者,更应熟知电视声音制作规范。本文以电视专题片“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的声音制作为例(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