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教学

来源 :科学时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xia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课程内容明显的体现了社会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特点,其中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丰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地选题对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能力专长,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并紧密结合教学进度,密切联系热点、焦点问题,主动介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地理;研究性学习;现状;趋势;教学原则;组织形式;基本模式
  
  The research study and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Gao Jingxin
  【Abstract】The high school curriculum content obvious has manifested socialized,the adaptation,the integrated characteristic,adaption research study study resources is rich,how the geography research study choice and do the teacher instruct the student scientifically to select a topic to promotes the research learning activity development to appear especially importantly,therefore the teacher must unify the student actually and the ability specialty,unifies student’s interest hobby,unifies student’s living conditions,and in close integration with teaching progress,closely relates the hot spot,the focal point question,involves in on own initiative student’s research learning activity.
  【Key words】Geography;Research study;Present situation;Tendency;Teaching principle;Organization form;Basic pattern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1-0097-05
  
  1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本)》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科学的选题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大小和成败。高中课程内容明显的体现了社会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特点,其中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丰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选择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地选题对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能力专长,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并紧密结合教学进度,密切联系热点、焦点问题,主动介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教育部新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实验修订本),增设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研究性学习”是根据素质教育,创新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设计的。它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课本上的知识得以再生,为当今的学生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国内外的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
  
  2.1 “研究性学习”在法国: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重哲学、重历史、重基础文化、内容庞杂学生负担较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育人方式提出了挑战,法国基础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深刻的转型阶段。1990年,由现任总理若斯潘领导的教育改革主要在制度层面。1994年开始转向重视中小学学校教育质量和课程改革所有的改革措施中,最突出的是两条:①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成功,加强“个别化教学”;②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
  法国研究性学习课程首先于1995~1996学年在初中二年级开始试验,称“多样化途径”,“多样化途径”的目的是要加强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和掌握已学到的知识,它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活动,是唯一涉及该年级教学大纲各学科内容的课程,它既不是优秀学生的专利,也不是为了帮助困难学生,而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它刻意安排在课外活动进行,但它和课外活动不同,不是课外活动的派生物。
  考虑到初中生知识能力等实际情况,“多样化途径”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指导教师提供的不同学习方案,可跨班级,也可在本班级内组成学习组,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
  “多样化途径”的实验结果得到了教师、学生、督学、家长等有关人士的好评。1999年法国政府规定,从2000年9月起将这一试验从初二推广到初三,规定在初中三年级新增加“综合实践”课,为所有初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学校至少要安排两个学科开展这项活动,这一课程同样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同的是他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有个人成果,这一成果可以体现在集体工作中,但打分结果将计入学生初中毕业成绩中。
  1996年,法国开始在大学预备班开设“适度发挥学生创造力”的课程。
  1998年4月,里昂“全国高中改革会议”第一次布置要在高中实验“移植”大学预备班TPE课程的成功经验,称作“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
  2000年6月2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再次颁布《TPE实施方案》,将TPE的实施视为高中改革的方向,要求与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在每所普通高中高二年级选择一个班进行试验。2001年1月,所有高二年级学生都参加TPE的学习,一直持续到高三毕业,其成绩记入学生本门课程的毕业会考成绩,这就再次表明了政府决策部门在高中推行TPE的决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法国已经从初中、高中到大学预备班统一开设,形成相互衔接的课程系列。
  2.2 亚洲的“研究性学习”进展。与此同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各国的教育改革方案中都不约而同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现出来。新加坡、日本等国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都先后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增加了类似我国研究性学习的板块。其中日本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统一增设“综合学习时间”,其课时为小学每学年105~110课时,初中为每学年70~130课时,分别占总课时的8%~9.3%,高中总课时为150~210课时,为毕业必修学分。香港特别行政区在2000年9月颁布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中将“专题学习”列为课程改革的四大关键项目之一。并规定:“专题学习”是指就特定的题目进行探究,题目可由教师或学生自行制定,专题研究有助于提升学习能力和拓阔学习领域,发掘学生兴趣和潜能,即从学习过程中掌握问题的中心,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从多角度看问题,发展高层次的思考能力以及培养与别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及自学态度。然而事实上,香港有一些中学早在12年前就已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自发的开展了这一课程的实验。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一种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他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时间的精神,着眼于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3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3.1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它表现为从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开放。
  而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指导学生选取来源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问题,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地理与相关学科交叉和渗透,如有的学生利用所学太阳高度角与日照时间长短的关系,与数学学科相联系建立数学模型,研究高层次的平面形状与房屋采光的关系等。
  在教学空间上,应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走向社会,通过实践去收集资料和信息,如可以让学生去访问居民区、商店,获取第一手信息,走访企业、工厂,了解工业区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等。在学习方式上,应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学生的能力层次,个人兴趣与特长,研究活动的不同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研究方式的自由空间。
  在教学方式上,要力求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如在《城市和城市化》教学中可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探索:①课前学生小组专题研究与课堂探究相结合;②由教师提供素材,在课堂模式上进行探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③以老师讲授为主体的原有教学方式。前两种方式都深受学生喜爱,其原因在于都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恰恰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所在。
  3.2 探究性原则:研究性学习不是被动的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动探究解决问题并自己得出结论,如在学习新兴工业区时,可选择硅谷与中关村两个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学生在小组研究中有关这两个新兴工业区区位因素的分析,许多结论已经超出教材,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又提出了许多较为深刻的问题。如:①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区位因素发生怎样的变化?背后深层原因是什么?②具备了科技、环境、交通三大因素是不是一定能形成新兴工业区。这些问题涉及新兴工业区形成的内在因素及软环境的探讨是对教材的拓展与深化,也体现出了学生辩证思维观的形成,体现出以教材为线索,又不拘泥于教材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
  3.3 实践性原则:以往的地理教学教材的理论性较强,联系生活实践不够,新教材在这一方面作为较大的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可选择一些生活中的个案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掌握一些对比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潜移默化地在思想上形成一种多因素、多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有了将书本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意识,对他们来说这比掌握了一个基本的区位理论终身受益。
  3.4 互动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而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教师规定好的思路进行思考,最后得出教师规定好的答案;也不仅仅是把原本有教师讲授的内容改为学生讲述,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师生在教学中活动中的关系,做到师生平等,共同探究,探究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重在探索的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方法。
  3.5 不唯一的原则:本原则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的,在长期的以考试为中心,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实际显然是不相符的。如对于无非常准确的答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探测手段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用“唯一性”思维定势进行思考,不仅违背实际、违背科学,而且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还会极大的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研究性学习”注重探究的过程,注重探究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方法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改变了“唯一”的弊端。
  
  4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4.1 典型的区域性:任何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不同的区域其自然、经济、历史等条件都具有着各自的特征,人们的生产、生活要按照各区域的自然特征进行活动-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高中地理新教材不仅揭示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研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题材,让学生认识自然,体验生活,亲身实践,取得直接体验,得出直接结论,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懂得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增强自己生存的能力。
  4.2 高度的综合性:综合性是地理学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地理环境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等圈层所构成,使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自然与人文兼备,空间与时间并存,各地理要素之间关系密切。它在介绍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其主要特征,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后阐述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大气、海洋、陆地各因子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只要其中一个因子产生变化,其他因子也随时产生变化。人类在认识了自然各要素的特点及内在联系后,才能充分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事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的各项活动,“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弄清当地所在区域的气候、土壤、植被、农作物、经济的发展,周围的环境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了解其特征及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人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3 充分的开放性:地理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其中又有众多的子系统,分系统,各系统都时刻在发生着变化。例如,工业区位应选择在花费生产成本最低而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以前往往侧重考虑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等因素,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事业的发展,信息网络的形成,工业区位的选择又有新的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往往考虑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但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得考虑市场、交通事业的发展,信息网络的形成,工业区位的选择又有新的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往往考虑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但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得考虑市场、交通等因素,并且还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在日益增多,导致酸雨危害的地区在增加,极地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在扩大,全球气候在变暖等,从目前工农业区位的选择和全球大气环境的质量看,说明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有着充分的开放性。如何使这一开放性的内容真正“开放”,真正被学生深刻理解、消化吸收,“研究性学习”为之提供了保证。“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学生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运用学习所掌握的知识,研究与课本内容相对应的大纲提供的学习菜单,这不但涉及的范围广,而且运用的知识多。在研究性学习的统一菜单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及结果的表达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就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者个性和特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4 深刻的探究性:地理课程作为中学生地理常识教育的一门学科,它所面对的是纷繁复杂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宇宙的奥秘还等人们去探索;大气,陆地,海洋的特征还得靠人们去认识,有的还靠人们去考察,验证得出结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得靠人们去研究、实践和总结,要弄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生要主动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就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又能对中国在区域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4.5 丰富的实践性:地理学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渠道,而且是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学习自然地理部分的内容,学生需要进行气象观测,野外考察等;学习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学生需要进行社会调查、民间访问、环境检测等。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丰富的表象上升到理性认识,使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找到答案。“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生活实际相联系。时刻关注环境问题及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与相对应的大纲提供的学习菜单,进行野外考察、天象和气候观测、环境监测、社会调查等,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并从各种调查结果、试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观点,再通过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探讨交流,认识客观事物本质,丰富个人的实践成果,基本上懂得如何进行国土整治、区域的开发,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高自身的地理思维品质,使之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
  
  5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组织形式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活动的目的、要求、“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下列三种:
  5.1 小组合作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研究的主要形式,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在研究过程中,小组实施方案和计划的合理规定,彼此良好的配合、交流、协作,利于研究的完成。
  5.2 个人独立研究:一个人独立进行对某一个问题的探索研究,这可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面、细致的体验研究的全过程,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但受个人知识、能力的限制,往往研究耗时长,进程慢,甚至顾此失彼收效低。
  5.3 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全班同学围绕同一个问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研究活动,取得结论或观点,再通过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化研究。
  这三种研究形式,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根据分工的不同,单独进行个人活动;在活动中间,各个小组又必须定期向班集体汇报进展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等,在活动结束时的总结或成果汇报,又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6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基本模式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供的26条研究性课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学生对这些的研究需要综合的开放性知识,必须作充分的准备,方可进入具体的研究阶段,且以小组合作研究方式为主。小组合作研究的基本步骤大致如下:
  6.1 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的组成要注意男女生学生学科成绩的登记,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的强弱搭配,其中学科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且愿为大家服务的同学为组长。
  6.2 制定研究方案:这方案包括研究的内容、范围、目标、方法、步骤及研究人员的分工。每个学生都必须履行职责,认真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研究的内容要与学生所学教材的内容同步,并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的状况确定;研究的范围,要根据研究课题的中心及课题涉及的知识确定;研究的目标,要根据学生的文化水平、能力层次确定;研究的方法,既要根据研究课题的内容,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确定,可以先调查、实践,后进行研究,也可以边调查,实践,边进行研究;研究的步骤,要有计划的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先进入问题的情境,进行实践体验,再进行表达交流,方案应具有灵活性,在研究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应随时修改补充。
  6.3 探索与研究:此阶段进入具体的实践体验阶段,大致的研究方式有观察、查阅资料、咨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跟踪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访谈等),实践等,然后综合整理获得的信息,得出可靠的结论。此活动小组成员要根据分工,可单独完成任务,也可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并及时交流汇总,这一阶段,有关地理老师要让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研究的进展情况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以便老师调控研究进度,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
  6.4 撰写研究报告:这一阶段,学生将自己的实践体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写成研究报告,根据研究的不同,报告可以是情况的反映,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形式,其内容大致为: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研究,问题的解决及取得的成果,尤其是重要的、创新的成果等等。报告的题例为:题目、报告完成人、摘要、报告主题,参考文献等,其中报告的主体为:引言、工作方法和过程、结果或结论。报告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修改,有关的地理老师应及时指导,有专人执笔完成。
  6.5 展示、交流研究成果:这一阶段主要是以班级活动或校级活动方式进行,各小组在有关地理老师的组织安排下,根据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不同,将研究的结论或成果采用文字、多媒体演示、报告会、辩论会、展板、墙报、刊物等形式,向全班或全校展示,大家分享其研究成果,提高研究的价值。
  
  7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的评价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强调研究的过程、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体验和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的评价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创造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也可以是学生家长、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等;评价的内容要丰富:①看学生研究活动的态度;②看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获得的生活体验;③看学生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掌握的情况;④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⑤看学生课题研究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7-10-14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就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兴趣  How stimulates and trains the high du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to study English the interest  Wang Yunxiu  【Abstract】The
【摘要】 高中生自主作文训练是一种新型作文训练方法。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克服了当前作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训练模式的弊病,让学生成为作文训练的主角和主人,使学生在拟题、作文、批改、讲评的全过程中真正参与进来,体会作文的真味,激发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最终实现把写作当作一种表达思想的需要,一种抒发情感的需要。  【关键词】自主;参与;创新    Senior hi
【摘要】针对教学效果评价中存在的学员评价缺乏连续性的问题,本文从教育控制论和教学效果滞后性的视角,就其科学性从其理论方面加以论述;并从实施方法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跟踪评价;教学评价;毕业学员    Abou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effect track appraisal discussion   Jia Daguang Li Z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塑钢窗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其内部龙骨为金属,高层建筑的塑钢窗防侧击雷很重要。但因没有明确的规范条款规定,塑钢窗的防雷接地各地重视程度有差异,防雷接地做法及各地防雷检测要求也不尽相同。本文对防雷图纸审核、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中,高层建筑塑钢窗的防雷接地工艺方法进行探讨,以便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发挥防雷减灾作用。  关键词:塑钢窗;防雷接地;方法  1 侧击雷及其防护
今天,提起笔来,我的心情既激动又有一丝忐忑不安。因为自己是一名参加工作还不到十年的教师,是一名年青党员,在工作中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业绩。而在校的许多老教师、老党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三九小学的教育事业,他们永远是我的榜样。与他们相比,我所做的一切远远不够,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教学经验。所以最有资格写和讲的莫过于他们了。今天,我在这里就只有班门弄斧一番了,还望各位指教。    1
记得读小学时老师总爱用手轻轻地捏捏我们的脸,读中学时老师总爱用手轻轻地摸摸我们的头,读师范时老师总爱用手轻轻地拍拍我们的肩。这些看似简单常见的体态动作,则隐含着乎凡而
中国牛肉人均年消费量不足5公斤,与世界人均水平10公斤相差一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需求和市场潜力巨大,但受制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肉牛存栏量逐年
网络传媒时期,报业竞争日益激烈,通过做精做强报纸的独家新闻,以吸引读者、增强“卖点”、赢得受众,是报纸在报业竞争中无往不胜的法宝。做好独家新闻要树立“独家”意识、要深入
仪容:指人的容貌神态;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表情、服饰等。    1 教师的仪容仪表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    教师的仪容仪表,我想从儿童的注意力说起。大家都知道,心理学把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所谓无意注意,是由兴奋因素的力量、新奇性和异常性引起的注意,而人通过自己的愿望和意志力把注意力集中某件事上,有意识的排除其他一切刺激因素干扰,这种注意力叫有意注意力,对于儿童,无意注意对有意注意的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摆脱小学阶段的限制,因为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所以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学生的基础素养能力,但是初中阶段,教师必须从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初中教学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教学需要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整体内化,同时又要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而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