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578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马克思转向经济学后的第一部代表性著作是未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的思想结晶是异化劳动的理论。它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对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依据,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异化劳动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唯物史观的创立迈出重大一步。但它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还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异化劳动;私有制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写于1844年,并于1932年第一次公之于世。在《手稿》之前的《博士论文》以及《莱茵报》和《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文章中,也运用了“异化理论”这个范畴,但都不及《手稿》论述的精辟,以及对当时社会造成影响的深刻。1844年初,还未着手于政治经济领域的研究问题。此前关于异化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进行的,而此后则开始了政治经济领域的系统研究马克思从对宗教、国家、法的批判进入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从哲学进入政治经济学领域。并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的思想所表现的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异化劳动理论学说上。《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是对异化问题最完备的论述。因此研究《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产生、发展、及其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一、异化劳动的初现
  
  “异化”一词最初源自拉丁文alilenatio,即“化为异物”的意思,译为英文即alienation。在德国古典哲学以前,从非哲学含义的角度来讲是指一种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离、以及精神的混乱认为异化就是矛盾对立面的转化。到了后来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是用来形容主体跟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发展分裂成它的异己力量,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主体。马克思在哲学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其含义是指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产生的客体总是作为主体的对立面,然后这一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转过来反对主体本身,从而这一对立面变成奴役、支配主体的力量。“异化劳动”的涵义是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劳动价值本应属于劳动创造者本人即劳动者,如果这种情况被扭曲,被异化了,就是所谓的异化劳动。
  
  二、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马克思在《手稿》中结合政治经济和哲学的研究,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进行批判,认为工人的劳动和他自身的贫困成反比例关系。即劳动生产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以及创造的财富越多那么他就越贫困。劳动不仅生产商品而且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者本身即工人。这说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须以劳动者和他所生产的劳动产品的分离为基础。无论是霍布斯、卢梭,还是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赫斯,都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并在唯心史观的指导下研究异化理论。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不能简单地把它拿来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全人类的解放做论证,而必须在批判吸取有关理论合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异化理论。马克思在《手稿》中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
  
  (一)劳动者同他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
  马克思说:“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产的商品越多就越赤贫。而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这样,工人变得越来越廉价,当然生产的商品也越廉价。即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例关系。马克思说:“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正如宗教方面也是如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己的就越少。劳动的对象化:也就是劳动的产品;是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制造的物质产品。而劳动对象的异化或者说劳动产品的异化:是指劳动产品与产品的生产者即劳动者成为相敌对、对立的力量。异化不是指对象化,而是指对象变成了异己的对象,与人相对立的对象。异化劳动必须以劳动的对象化为前提。而劳动的对象化是以自然界、感性的外部世界为客观前提的。否则劳动者什么也创造不出来。自然界在两种意义上为劳动者提供了生活资料,一是生产资料,即劳动加工的对象,否则劳动不能存在。一是生活资料,即工人维持自身的生存及劳动所必需的资料。这是工人劳动存在的两个前提条件。工人通过自己劳动占有、改造自然界,那么他就越来越变的失去这两种生活资料。因为外部世界越来越不能成为他的劳动对象,并不提供给他维持肉体生存的生活资料。反而成为这两个方面的奴隶。工人变成了奴隶。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及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图掩盖这一切,并未真正揭示工人与产品相异化的劳动本质。马克思正是介于这一切,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及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二)劳动者同他劳动行为的异化关系
  以上讨论的是工人对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是异化在结果方面的表现,假如工人没有对他生产行为本身所具有的自身异化,那他生产的产品又怎么能同自己相对立?
  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需要,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现在却变为一种强制性的、外在的,而不属于其本质的东西。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工人的这种活动是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他自己的活动,因此,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劳动的外在自由,而劳动是一种活受罪和折磨,这种劳动不是满足劳动者需要的手段,而是满足资本主义资本增值的手段。因此,劳动不属于工人所有,而是属于别人的。劳动的异化性质明显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者其它的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所以工人同他的生产行为关系是种异己的关系。
  
  (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这是根据异化劳动已有的两个规定推出的第三个规定。“类本质”是费尔巴哈提出的概念。也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他的感性存在,“感性的对象”。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是人类的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人的类本质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也就是创造无机界,得到表现和确证。异化劳动使生产活动变成对人说来仅仅是维持肉体的动物般生存的手段。人的能动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变成动物般的活动。异化劳动使人同自己的身体,以及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四)人与人相异化
  马克思还从人的产品,人的生产活动,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推论出人与人的相异化。他说:“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 化。”因为当人同自身相对立,同自己的类相分离,他也必然同他人的类,同他人相脱离和对立。
  通过异化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人”就是资本家。
  所以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的异化关系,归根结底是工人和资本家的异化关系,异化劳动必然造成私有财产和阶级对立。由于资本家同工人相对立和敌对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分化为两个敌对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三、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当时全部思想的基础
  
  马克思从异化劳动学说出发,即从人的劳动本质的对象化、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出发来说明当时的各种理论和实际的问题。并用异化劳动理论来说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存在并反对那种认为人和自然界的被创造理论。
  他说:“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从异化劳动学说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历史不是与自然界无关,而是人们通过改造自然界,使自然界人化的过程,历史是自然史的一个现实部分。又说明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产物,“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结果。
  异化劳动学说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资产阶级认为私有财产的运行规律是永恒的、普遍的规律,但是马克思认为并非如此。它是建立在异化劳动基础之上,是异化劳动的运行规律所决定的,当然也会随着异化劳动的扬弃而失去作用。
  
  四、异化劳动理论的二重性
  
  (一)积极性
  《手稿》中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有重大发展,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是在批判地吸取前人关于异化理论尤其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和古典经济学家的成果的基础上,对异化问题进行研究的。如果说《手稿》是创立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开端,那么异化劳动理论则是当时把这三者统一起来的集结点。
  异化概念是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概念,它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在政治经济学上首次提出工人的利益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财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前奏曲,对研究资本主义私有制有重大的突破。向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迈出重要的一步,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异化劳动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社会历史是劳动异化和扬弃的历史,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把人的本质定义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为后来的唯物辩证的实践观开辟了道路。通过异化理论揭示了人与人相异化,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根源,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就必须以物质手段来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二)局限性
  《手稿》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他的观点距离历史唯物主义还有一段距离。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过度的中间环节。他运用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在很多方面又超越了费尔巴哈而向唯物史观接近。但是还没有摆脱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人本主义模式,仍然采用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术语。没有摆脱黑格尔神秘的辩证法,还带有黑格尔的神秘辩证法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
  
  责任编辑 徐永祥
其他文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监督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  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检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情况,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监督工作计划  据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计划2008年8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情况;通过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
期刊
扶贫开发工作面对的是贫困群体,使扶贫开发政策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群体,使贫困群体享受改革的成果,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贫困户建档立卡和管理是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不仅能找出贫困户致贫症结,对症下药,更是扶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最近我们对海东地区的互助县循化县平安,海西州的天峻县乌兰县都兰县格尔木市德令
期刊
星子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农村人口20.6万,耕地面积14.3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农业县近几年,星子县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鼓励引导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走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9万余人从事经商务工等,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6.1%,年创汇收入5.8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纯收入
期刊
[摘 要] 修水县深山群众的生存条件和生产困境共同表现为“一少一差一分散,生产生活有六难”,贫困程度共同表现为“两低一落后”。本文在分析深山区群众生存现状和搬迁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深山区;生存状况;搬迁意愿;江西修水    修水县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群众较多。从2003年开始,修水
期刊
这是一封来自革命老区——江西省井冈山市新城镇枫梓村的农民的信。一位最基层的农民对本刊的厚爱、对学习的热情,令我们鼓舞,令我们感动,这成为我们办好刊物的巨大动力。作为一份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为扶贫开发服务的刊物,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真诚地欢迎广大读者、作者朋友能给我们多多来信,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共同把《老区建设》杂志办好。    尊敬的各位编辑:  你们好!  我是贵刊的老读者,五年多
期刊
实施移民搬迁,是解决居住在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地区贫困群众脱贫问题的有效举措。200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移民扶贫的重大决策。遂川县作为移民扶贫试点县,通过近四年的实践,不仅在移民搬迁方面探索了一些经验,在加强搬迁移民后续管理方面也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截止2006年底,遂川县共完成移民搬迁3303户15154人,高标准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97个,安置点移民基本实现安居乐业,逐步走上了脱
期刊
1987年,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吹响“向贫困宣战”的战斗号角,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成为第一批参与定点扶贫的国家六部委之一,他们心系革命老区——江西赣南,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并由此诞生了一个赣南人民耳熟能详的名称——国土资源部赣南扶贫开发中心多少个春去春又回,他们情牵老区,心系群众,在这片红土地上,深深印下了与老区人民同心合力战贫困的足迹地处赣南北部的宁都县东山坝镇的变迁就是其中的一个缩
期刊
工业是左右地方经济发展的命脉,没有工业经济的发展,就难以实现地方经济的繁荣。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需求,是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富民强县的根本出路。欠发达地区之所以落后,很重要原因,就是工业发展滞后。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一条有效途径。而欠发达地区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发展工业,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呢?带着这一问题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11月10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上强调,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面落实全会《决定》作出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战略眼光谋划“三农”工作,以全局意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回良玉指出,党的十七
期刊
阳春三月,漫步在江西省全南县城厢镇黄埠村田间的水泥路上,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成行成畦的菜地里,菜农们正三五成群地荷锄劳作,有的在整地,有的在播种,还有的在育秧。黄埠灵芝生产基地里更是热火朝天,三十多亩灵芝的制种放菌已进入高峰,近60名工人正在紧张忙碌,有的切割木材,有的蒸煮基料,有的装袋填料,有的打架造棚……紧邻灵芝生产基地,一个罗汉松、竹柏的育苗基地也已具雏形……  黄埠村是城厢镇新农村建设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