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Meta分析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i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中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效果分析。方法收集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于中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的临床试验的文章,运用Jadad 质量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并利用RevMan 52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比较,临床疗效分析比较:235/267(8801%),199/269(7397%),(0R=301,95%CI:[183,497])。复发率;8/171(1052%),78/172(4534%),(0R=013,95%CI:[007,023])。不良分析比较:(131%),14/75(1866%),(0R=008,95%CI:[001,043]。敏感性分析:显示评价结果较为稳定;漏斗图图形不对称,考虑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中医疗法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治疗;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23-05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ulcerative colitis remission treated with TCM therapy through meta-analysis. Methods: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domestic journals about clinical tests of ulcerative colitis remission treated with TCM therapy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evaluated by using Jadad quality criteria.A meta-analysis of the overall effect of multiple studies was made by RevMan 5.2 software. Results:The clinical effective comparison of the TCM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was 235/267(88.01%),199/269(73.97%),(0R=3.01,95% CI:[1.83,4.97]). Relapse rate was 8/171(10.52%),78/172(45.34%),(0R= 0.13,95% CI:[0.07,0.23]). Advers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as(1.31%),14/75(18.66%),(0R=0.08,95% CI:[0.01,0.43].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that the displayed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more stable,funnel plot graphics was asymmetric and the consideration had publication bias. Concl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colitis remission patients.
  【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remission therapy,meta analysis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免疫耐受的异常在UC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该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缓解期主要是以腹部隐隐作痛,大便次数增加或带粘液,反复发作为主。近年有文献报道长期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会增加诱发直肠癌的发生机率。[1]目前西药主要为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疗效不理想。有文献报道中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不良作用小等特点,为进一步对既往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对中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进行评价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11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CCT),无论其是否采用盲法都被纳入。
  112研究对象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广州)《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中,UC的诊断标准;病情处于缓解期;男女不限;年龄16~74岁。通过临床症状、内镜加活检病理检查、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指标证实病情处于缓解期UC 患者,或急性期UC经诱导治疗后达到缓解患者。
  113干预措施试验组:中药或中医外治以此法为的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
  114疗效判定指标①临床总有效率;②治愈率;③临床症状、大便性状、排便次数;④肠镜下黏膜表现;⑤复发率(随诊不少于6个月);⑥不良反应。
  115排除标准①无平行对照的试验;②治疗方法非中药法;③非缓解期UC;无研究终点指标的资料,低质量研究。⑤专家经验介绍。
  12资料提取
  121资料检索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两种方检索广西医科大学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中文检索词以中医药、溃疡性结肠炎、恢复期等主题词检索,英文检索词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Ulcerative colitis、maintaining,remission等关键词对Cochrane 图书馆临床对照实验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ISI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年限2000年1月-2014年3月。   122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所有检索所收集到的资料均由两位研究者各自独立筛选,如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则阅读全文,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独立筛选,Jadad 质量记分法[3]:①患者是否真正随机分配到治疗组或对照组,并保证观察者和患者在分配前不知道将分在哪一组(随机分2分,2分=描述正确的随机方法;1分=作者叙述为随机);②是否除所要研究的干预措施外,其它处理2组一致;③是否采用盲法(盲法评分0~2分,2分=患者和试验者双盲,且叙述其方法;1分=作者叙述为双盲;0分=非盲法);④是否存在排除偏倚,即退出试验的情况两组是否有系统差异(是否描述是失访及失访的原因记为0~1分);RCT总分为1~5分,3分以上为高质量的研究,1~2分为低质量的研究。
  13统计学方法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CI,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当测量单位不同时采用标准均数差(SMD)及其95%CI,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各试验的异质性检验,若各试验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05),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若有统计学异质性(P<005),则分析其来源,若各试验间无方法学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若为各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导致的异质性,则按方法学质量等级进行分层分析。
  2研究结果
  21文献质量评价按照上述检索方法共检索到112篇相关文献,阅读文题及摘要后,排除综述类文献及信件,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1篇,纳入后排除掉的文献有7 篇,最终7 篇文献符合本次研究。7 项研究共纳入患者536例,所有纳入研究均有明确公认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疗程结束后复查肠镜,有2[10]例脱落病例报道。采用Jadad 评分标准对每篇文章的方法质量进行评价,除了一篇[4]为5分属于高质量文章,其余均<3分,属低质量文献,文献概况及Jadad 质量评分见下表。
  评分何润明[4]2013随机编码有未描述6060慰剂口服+穴位敷贴安慰剂外贴+SASP无5刘竺华[5]2013无法判断无未描述4946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灌肠美沙拉嗪无2屈振壮[6]2013无法判断无未描述3028补脾益肾丸SASP无2张林华[7]2012无法判断无未描述3840针灸联合中药SASP无2耿丽梅[8]2011无法判断无未描述4149天灸疗法SASP无2陈国忠[9]2010无法判断无未描述3835柴芍六君颗粒SASP无2刘建民[10]2009无法判断无未描述3232自拟方SASP无122临床疗效分析7[4-10]篇文献均提供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例数和总例数,为记数资料,根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的森林图,合并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UC缓解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35/267(8801%),199/269(7397%)。异质性检验:(P=021,I2=29%)可以认为纳入文献无明显异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1)分析。合并效应值OR=301,95%可信区间为[183,497],z=432,P<026敏感性分析在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中逐一排除某研究重新进行Meta 分析的结果与未排除前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中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的Meta 分析结果比较稳定、可靠。
  3讨论
  Meta分析作为现代科学研究中综合所有相关临床研究得出较为真实可靠理论的较新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回顾,采用统计软件RevMan 52 进行统计分析,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 分析。疗效分析:纳入7篇文献无明显异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OR=301,95% 可信区间为[183,497],z=432,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疗法治疗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复发率分析:纳入5篇文献无明显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OR=013,95%可信区间为[007,023],z=683,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疗法治疗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复发率低于西药对照组。不良反应分析:纳:2篇文献无明显异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合并效应值OR=008,95%可信区间为[001,043],z=292,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疗法治疗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不良反应低于西药对照组。中医学认为,UC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本在于脾肾亏虚,其标在于余邪未清,治疗上应补肾健脾与祛除余邪同时进行,标本同治,临症之时可以有所偏重。其中[1、5]属于中医外治法其中中提及用温补肾阳,健脾止泻的中药及穴位进行穴位敷贴、天灸。其中[2、4]分别提及穴位埋线和针灸则选用温肾健脾的穴位配合淸热燥湿、活血解毒、敛疮生肌中药进行灌肠。[3]提及到用口服补脾益肾中药进行治疗[6]提及到用疏肝健脾的中药进行调理[7]提及缓解期湿热轻,宜及时加强补益脾胃之功,预防为复发加强补气健脾。但是纳入的文献治疗方法比较分散,存在发表性偏倚漏斗图(图2)分布不呈现左右对称,Jadad 评分高质量的文献较少只有一篇文章5分属于高质量文章,其余均在2分左右,虽然纳入的文献均有提及随机分组的方法,但是只有一篇描述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关于随访情况,只有7篇文献提到随访,在随机方法的描述上均过于简单。本次研究资料的收集欠齐全,如未发表文献许多阴性结果欠缺。但是总体纳入文献围绕通过中医疗法调理肝脾肾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进行治疗,不过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设计、课题设计的局限,检索策略方面无外文数据库数据证据,纳入文献整体质量不高,因此数据可靠性大打折扣。中医药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传统中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在在过去的临床疗效评价上尚缺乏规范,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和体征来判定疾病的治愈与否,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而且需要加强改进UC的中医诊疗指南及共识意见[11-12]从而更好地、全面地对中药中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行系统评价。日后通过加强随机对照的临床方法设计,真正做到的随机对照双盲、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临床实践提供可靠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Rogler,G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olorectal cancerCancer Letters,2014,345(2),235-241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34
  [3]Jadad AR,Moore RA,Carroll D,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12
  [4]何润明,詹原泉自拟药物穴位敷贴疗法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对防止复发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11):3-5
  [5]刘竺华,任顺平,郝海蓉,等穴位埋线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4):43-45
  [6]屈振壮,屈于琛,李炜,等清肠化湿汤与补脾益肾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J].光明中医,2013,(4):710-712
  [7]张林华针刺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7):1399-1400
  [8]耿丽梅,马晓莉,刘红燕天灸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53-56
  [9]陈国忠,李桂贤,李敏,等柴芍六君颗粒合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7):144-146
  [10]刘建民,刘德清薏米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6):41
  [11]Zhang,Chi,Jiang,Miao;Lu,Aiping,et alConside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djunct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J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2013,44(3):274-283
  [12]Internal Medicine Branch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2008)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internal diseases in Chinese medicineChina P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pp 1-309
  (收稿日期:2014-07-30)
其他文献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当归益胃汤;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45-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等。本病发病率高,而且临床上易反复发作,难以
期刊
摘要: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同“虚”的因素有密切关系,从气血、脏腑、阴阳等方面探讨慢性荨麻疹之“虚”产生的不同途径及各自的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治法,为临床能够准确识别病因和辨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虚证;过敏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27-03  荨麻疹,中医学称“瘾疹”,俗称“鬼饭疙瘩”。属于皮肤黏膜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清肺抑火片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甲醇-磷酸盐缓冲液(用三乙胺调ph至68)(5:9:8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30 ℃。结果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进样量分别在00339~13560μg(r2=09999);0132~5280μg(r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心脏超声及血清BNP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10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余90只采用盐酸阿霉素腹腔注射制作CH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50只CH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强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连续给药4周,各组大鼠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和BNP
期刊
关键词:小儿丘疹性荨麻疹;中药外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33-01  小儿丘疹性荨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如治疗不当可继发皮损感染,可反复发作,遗留色素沉着,甚演变为痒疹,湿疹等[1]。笔者采用中药外洗治疗5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08例小儿丘疹性荨麻疹均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加味胃苓汤配合穴位按压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胃苓汤配合穴位按压疗法,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生化指标、利尿效果等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略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
期刊
关键词:穴位贴敷;灸法;胃脘痛;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85-01  脾胃虚寒患者常常表现有:上腹疼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病情容易反复,病程较长,笔者运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期刊
关键词: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  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91-03  在欧美国家中,前列腺癌发病率已超过肺癌列居第一位,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检测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1]。前列腺癌的早期阶段是雄激素依赖的,但是经过12~18个月其对
期刊
关键词:十二经筋;作用意义;经络辨证;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53-03  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在肢体外周的连属部分,由于它的循行、分布、病候及作用等,都着重于“筋肉”,所以称为“经筋”。  1十二经筋的特点  1.1经筋的循行特点,是只在四肢、躯体和胸郭、腹腔,并不入属内脏,突出了经络系统在体表的组织功能。它与十二经脉或内或外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配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抗病毒和神经营养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水疱结痂、疼痛减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昔洛韦片08 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