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香港广播如何吸引青年听众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er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香港广播中,青年听众是一个需要研究和关注的群体。笔者认为,应在分析青年听众类型的基础上,传播有价值、有情感的内容。要特别关注对香港广播的社交功能,从实现节目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与交流、满足听众彼此交往的需求、广播节目本身的社会交往功能三个方面提升媒体品牌,实现传播的价值。
  【关键词】青年群体 对香港广播 受众类型 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在对香港广播中,青年听众是一个需要研究和关注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关注社会发展,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追求最新科技产品与潮流生活方式。广播也要适应青年听众的收听习惯和需求,融合社交媒体特点,增强节目魅力,拓宽传播渠道,更好地实现对香港青年广播的功能。
  一、对香港青年广播受众的类型分析
  在社交媒体的运营中,精准定位用户是基础。在对香港青年广播当中,就是要对受众进行分析。在细分化的广播市场里,青年听众已经或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意见和行为将会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向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对香港广播的实践当中,青年群体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香港土生土长的本地青年,二是在香港求学或工作的内地年轻人,还有一部分是香港到内地求学或工作的年轻人。不同的群体因为成长背景、所受教育和见闻经历不同,会有着不同的诉求,也导致他们在收听广播时存在需求差异。
  (一)香港本土青年听众是发力点
  香港土生土长的本地青年对祖国内地了解较少,加上个别媒体的有意歪曲报道,导致他们对内地产生某些偏见,但其中有一部分青年对祖国内地有较为强烈的了解欲望,甚至通过参加内地与香港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来到内地实习或游历。不可忽视的是,年轻人思想单纯,极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左右,香港地处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西方的政治思想与流行文化对于年轻人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是对香港青年广播重点关注的群体,是要着力影响的群体,是对香港青年广播的发力点。
  (二)在香港的内地青年听众是着力点
  香港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的交往越加紧密,从内地到香港求学或者工作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出生和成长在内地,到香港要有一个重新学习和适应的过程,由于生活和学习习惯不同带来的问题时有产生,严重者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心理问题。这个群体是对香港广播的天然依靠,情感上的接近让这部分听众更容易在节目当中寻找到共鸣,这是对香港青年广播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三)到内地的香港青年听众是切入点
  交流是双向的,与从内地到香港的年轻人一样,到内地来求学或者工作的香港年轻人思维活跃,善于表达自己,并且会参加一个或者多个香港学生社团。这个群体对香港和内地了解都比较多,很多人能够快速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与内地的年轻人融为一体。他们关注祖国内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有比较强烈的在内地继续发展的愿望,所以希望能更多地与内地各个领域接触,乐于参加媒体活动,并通过广播节目了解更多资讯,结识更多朋友。
  二、对香港青年信息传播的关键
  (一)传播的内容要有价值
  内容为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即便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成为常态,内容为王依然是不变的传播理念。短小的是传播内容的篇幅,但是对内容的精细化选择与编辑依然是媒体的第一追求。而在对香港青年的传播当中,内容为王又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年轻人追求新潮,喜欢新鲜多变、与众不同,甚至不乏对标新立异的追求,如果传播内容老套空洞或者形式简单,就会被青年听众所抛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之声《High青春》节目作为一档专门针对香港年轻人播出的节目,在每一期节目的内容编排上都注重结合年轻人的收听心理与需求,向香港的青年群体介绍内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现状,通过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来增强香港年轻听众对祖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二)传播的内容要有情感介入
  香港青年的知识体系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但是在西方强势的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大多香港青年更愿意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所以在节目当中,一方面要寻求香港青年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要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之上进行价值输出,这个时候就需要强调情感的介入,这也是借鉴新媒体的传播经验得来的结论。随着互联网络的普遍和升级,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身边的媒体接受信息,其中社交网络成为了黏性最大的应用软件,比如微博、微信、推特等,人们通过朋友圈了解信息、分享信息,这个朋友圈的群体成为人们比较信赖的信息源,这就是超越价值的情感判断,如果传播者与接受者在情感上是熟悉与互通的,那么传播者的信息就更容易被相信和接受。
  在对香港青年的广播当中,要具有这种把自己嵌入到广播听众朋友圈的能力,让自己传播的信息不仅有价值,而且有魅力,具有独一无二的人格力量。对于听众来说,这不是一个电波里发出来的声音,更多的是在节目当中呈现出“人”的特性,表达出鲜明的特色与我想成为你的朋友的强烈愿望。主持人不是远在天边的,而是近在耳边的,与听众紧密相连,知道听众的喜怒哀乐,告诉听众想知道的,解答听众所有的问题。
  在《High青春》节目里,会以活泼有趣的方式为香港青年人介绍祖国的历史与发展,会依据年轻人的共同兴趣点,向其介绍内地大学里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诸如北京大学“枫丹白露”戏剧社、北京师范大学戏剧社团、中国传媒大学辩论队等,这些校园文化不仅活跃在校园内,更是走出了校园,走向了世界。
  在香港求学和工作的年轻人可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所以,《High青春》在节目当中邀请了一些心理和职业指导师,针对青年人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有的同学可能是因为语言的障碍无法融入到当地青年的群体当中,《High青春》就请心理专家讲解如何克服心理障碍与他人交往;还有一些同学是不适应香港全英文的授课环境,感到沮丧和气馁,《High青春》就请来一些曾经在香港有过求学经历的同学,讲述他们克服问题的办法,让听众获取一些有益的启发。   随着收听方式的多元,会有一些在内地求学和工作的香港青年听众选择通过客户端或者网站等方式来收听节目。这类年轻人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内地情况比较了解,也乐意在内地继续求学或者工作。所以,为他们介绍内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趋势与特点就显得非常必要。《High青春》于是邀请了一些在内地各个领域表现出色的香港嘉宾来到节目当中,他们的故事真实、质朴又打动人心,具有相当的示范作用。
  三、对香港青年广播的社交功能
  社交媒体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生成内容,一个是交换信息,这改变了广播原有的传播流程,正在突破以往的一对多、我说你听的模式,更为注重与受众的接收模式相契合。
  (一)实现节目主持人与听众的互动与交流
  现在的受众已经不能满足于单一的接收信息,他们需要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进行社会交往。在没有社交媒体的时代,广播是单一的从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与听众缺少对话的渠道,受众的回馈速度慢、滞后,所以在议程设置方面会存在片面性。社交媒体的出现,可以帮助广播节目搭建与听众沟通的桥梁,与听众更方便、快捷地进行交流。
  现代广播当中,通过微博、微信与听众进行交流已经变得非常普遍,这种互动让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广播特有的亲切感也借此发挥得更为突出。《High青春》的主持人开设了个人微博,不仅会在微博当中提前预告节目的信息,而且也会适当秀出自己的生活状态,这种人性化的方式会让主持人迅速与听众拥有共同的话题,也能够让主持人在与听众无障碍的交流当中把握传播的方向。
  (二)社交媒体满足听众彼此交往的需求
  在《High青春》节目中,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是重要工具。据节目对香港青年听众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香港青年为了方便与内地同学和朋友的交流,都已开通微博和微信,这就给了节目很大的借力点,可以通过社交应用软件让听众黏附在节目上。比如在新媒体上发布有关节目的内容,让听众进行评论,同时听众之间也可以建立联系,成为朋友。
  《High青春》在微博当中介绍了一期广播节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内容包括了策划选题、素材编辑、音响采录、编辑合成、最后直播等,受到了很多新闻传播专业同学的欢迎,还直接促成了一些同学要求到节目当中实习的愿望。同学们在讨论广播节目制作的时候,彼此之间也会有交流,介绍自己在香港学习的经历、专业内容、对内地广播制作流程的看法和建议等,无形之中让听众之间越来越亲密,听众与节目之间的黏性也越来越大。
  (三)广播节目本身的社会交往功能
  《High青春》会在节目当中邀请大量的嘉宾来参加,这些嘉宾也包括一些热心的听众代表。一方面,这些年轻人的到来丰富了节目内容,他们和听节目的年轻人有着共同的兴趣,说的也都是听众的心里话,能得到听众的广泛认可。在节目当中,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曾经策划过“说说你学校里的那些牛人”“如何看待大学生谈恋爱”“我的‘面霸’是怎么修炼成的”等话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新鲜生动,有些同学甚至回到学校之后成了学校的名人。特别是内地和香港的同学一起来做节目,更是实现了内地与香港青年人的社会交往功能。
  对于社交行为来说,能够看到彼此的观点,进而产生接触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广播实现社交功能不能单纯依靠社交媒体,同时还需要开拓更多的方式和渠道。《High青春》节目中,不仅借用互联网的平台实现香港与内地的青年的交流,还会以节目为基础策划一些活动让香港和内地的年轻听众参与。比方说助力香港和内地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梦想舞台”,集结了很多年轻人讲述自己的梦想,并与梦想导师进行交流,关键是年轻人之间彼此观摩、学习、交谈,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不仅承担着发布消息的功能,也可以借助新媒体等新的传播渠道,实现自我的社交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听众,特别是在对香港青年这个群体进行广播的过程当中,这显得尤为必要,可以助力节目影响力的提升和媒体品牌的打造,实现传播的价值。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
  (本文编辑:肖婧为)
其他文献
离汽车出发还有半小时。父子俩刚走进候车大厅,里面的喧嚣已使他们不知所措。车站对他们来说显得很陌生,因为此前他们中任何一人都没有踏出过这个山村半步。
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 2016-03-21 http://www.chinasarft.gov.cn/art/2016/3/21/art_114_30184.html  全国广电系统圆满完成2016年全国两会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和安全播出工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完成两会重要议程和重要活动现场直播11场,总时长800多分钟。其中,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四套频率并机现场直播3场
同学们在初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单独的乘法运算不容易出错。但是只要增加了加法,常会出现运算顺序或符号等的错误,现举例剖析如下:
素质教育众说纷纭,但我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应包括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层面,培养创新人格,培养各种基本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其中,创新人格素质的培养是重点,培养创新
什么时候最美好?什么事情最重要?什么是最快乐?这是蚁群里面一位蚁后提出的问题。当时,所有蚂蚁连她自己在内都拿不出让她满意的答案,于是她走出了蚁穴,决计到外面的世界里去探
7月22日、23日,吉林台利用媒体力量帮助肝病患儿"成成"成功换肝。此次直播跨越广西、吉林两地,行程3000千米,出动采编播人员20余人,直播长达近20个小时,全程报道了来自广西的两
【摘要】大多数新闻广播,都实行轮盘式操作播出,内容的吞吐量非常大。为了保证节目质量,需要制定严格的量化标准。只有这样,节目质量才能优质稳定,对采编人员的考核才能有据可依。  【关键词】新闻广播 量化标准 量化考核 优质稳定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200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播,成为国家电台的第一个新闻广播。随着中国之声的做大做强,各地看到了专业化之路的美好前景,一
人生步履匆匆,踩过无数春、夏、秋、冬的肩膀。随着时光的流逝,有多少个奉献快乐、分享快乐的瞬间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当我想到过去分享快乐的情景,心中不由自主地会激动、兴奋
这个学期,我们学到了情态动词can,说到can又不得不说could,因为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两个词,下面我们就这两个词的用法区别一下。首先我们要知道它们都是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关键。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学素质和能力、专业技能、科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