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读”是关键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u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都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自读感知,要有量的积累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贵在自悟自得。然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喜欢大讲特讲,害怕学生们自己读不懂,不敢放手让孩子去读。于是还没让学生充分的读就给他们分析文章的结构与布局、表现手法等。由于学生自主读的太少,对课文认识不深刻,感受不强烈,没有真正进入到文本中,此时任你老师讲的再精彩,他们的体会无非就是你老师的读书心得甚至是教学参考书的一些理念。时间一长,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很容易使学生丧失阅读的主体性,缺乏自己的思考。因此作为老师不要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和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自己去领悟,老师则退到后台做好引领者,促进者,指导者。 有位老师在教《小摄影师》时先让学生认真的读课文,并提出要求: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三三俩俩的就举起手来了,老师又让学生再认真的读一读并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同时还要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们又读了起来,当孩子们又举起小手时,老师还是让他们认真读课文,要求他们把不懂得地方联系上下文思考。由于学生有充足的阅读和思考,对文本的理解就非常深刻:如小男孩为什么希望拍到照片,后来为什么又没来?高尔基为什么不让杂志社的记者进去却要小男孩进来呢?正是老师有指导的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几乎不用老师讲,学生就把疑难解决了,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精读领悟重在一个“巧”
  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我们面对的学生水平毕竟有限,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重点,有目的的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作者的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地方,“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
  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我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问学生小鹿的玫瑰花是不是白栽了?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没白栽。我又问为什么没白栽?学生就只是说因为玫瑰花很美。这说明学生的理解很肤浅,没真正的理解课文内容。我为了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有自身体会,不是去讲而是指导学生再次品读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读描写“微风”的句子……同时展开想象:动物们会说什么?微风会说什么?再分角色朗读,从而使学生得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获得幸福”的感悟。
  三、诵读表达在于“情”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仅仅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学生对文章的感悟,需要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有感情、有技巧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激情朗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人文道理,才能感悟出文章的真谛,达到一种“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在指导朗读时,我把朗读的主权完全交给学生,为文本配上音乐,注意引导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及音乐变化的联系。由于创设了恰当的情景,使学生在朗读中很快进入了小动物的情感世界,学生们读得极富感情,课文读完了,他们还在课文中没走出来。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读。我也想说:语文教学,会读是关键,要让学生在“会读”中去理解,去感悟,去抒情,去成为学习的主角。
其他文献
【摘要】问是知之始,小学作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发学生潜在智力的起始阶段,需要通过多元的提问形式及提问内容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时掌握教学的重点。本文通过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以优化课堂提问为课题,对教师如何开展机动性提问进行了阐释,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走向“以问促教”的新阶段,达到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自主发问  提问向来是组织教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力量逐渐释放了活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一些典型的社会组织如社区、学校、工作单位,在人的成长、学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的成长、学习、工作的基本场所,应充分发挥其在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为人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人在社会分工体系下正确的角色认知与角色实践,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思想政
期刊
【摘要】朗读能力是语文这门学科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意图,也能够通过有效的朗读让小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期刊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表意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博大、厚重与缜密体现了我们的千年文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攻破识字关,使学生在低年级就能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呢?这势必要求教师采取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形式多样的方式去组织识字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汉字。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方面
期刊
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学生能学好数学知识,取得优良成绩,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使学生掌握终身有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这里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谈谈自己几点浅见。  一、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  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益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
期刊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性,其真正的价值在于交际。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大都偏重知识的讲授,句篇翻译,语法的分析,看重卷面的成绩,很多学生学英语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考试中恰恰没有口语, 因此他们认为练习口语是根本没必要的。而事实上, 有很多老师也持有这样的观点, 学生口语的好坏并不能说明他们教学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教学中, 他们就自然而然地采用了一些“实用性”的教学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应循序渐进,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借助电教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体会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化学生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系统而牢固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高效性课堂应体现在学生的参与数,课堂的趣味,实用,高效。而趣味,实用,高效,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使得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更有意义。“高效”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较好地达到三维目标,在整个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趣味”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用”是指学习的材料使学生感能应用于生活中。它需要教师在
期刊
一、历史背景、历史原因、历史条件和目的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
期刊
现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学校是阵地,我们做教师的应该人人冲锋在前,自我加压,当好主攻手。那么就就怎样当好主攻手的问题谈几点我在音乐教学中的感受。  一、音乐教师除了完成音乐教学外,同样担负着与其他教师共同的职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为了使学生上好你的音乐课,你必须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用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同学们,你们看到我应该知道本节课是什么课!在生活中有人与老师开玩笑说,我只会数7个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