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u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能力是语文这门学科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十分重要,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意图,也能够通过有效的朗读让小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加强朗读训练,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朗读出个性
  课堂上,语文老师常用的一句教学术语:“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出的是谁的感情?教师往往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己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朗读是否有感情。有位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朗读《颐和园》第四自然段:“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不少学生把“滑”读成了重音。这位老师指导说,“滑”在句子中描写出昆明湖湖水非常静,在这里读时就要把重音轻读。有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说,把“滑”读成重音,可以体现出游船、画舫在平静的湖面上动作的轻柔舒缓,从而体现了湖面气氛的宁静。这位老师说,“滑”在这里没有读成重音的道理,并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要求一定轻读。在老师的坚持下,学生下次朗读,果然整齐划一,都轻读了。学生的个人体悟不见得没道理,然而在老师统一的标准下,个性化理解没有了,朗读兴趣受到打击了。
  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反复强调,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课堂教学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去学习语文,而不是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强加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压抑学生的情感。《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时,最后两句话的品读,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读法。生1:“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小小声,读时用手指指头成思考状,然后自己告诉大家,并用了“气声”来读“睡着啦”,表现生怕吵醒小青蛙);生2:“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两手一摊,小嘴一撅,好像很生气)“他在洞里/睡着啦”(又变了一个声音,好像另一只小动物回答问题);生3:“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头扭向另一生,表示发问)另一生:“他/在洞里/睡着啦”(手比睡觉样儿)。学生这些个性化的解读,我都恰如其分的加以鼓励。也许学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然而我们的课堂不正是因此而显得精彩纷呈吗?
  二、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课堂教学里,朗读方式的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势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和尚念经,口中琅琅,口到心不到,这样即使书读千遍,也无法“其义自现”。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获得了不一般的学习兴趣。
  朗读形式根据课文的内在需要,可以多种的表现。重点词句的比较朗读:《蜘蛛》里“一个飞蛾投到网里了”,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掉”进行比较朗读,一换一读中,学生很快理解到“投”字恰如其分的写出了“飞蛾”是无意中“自投罗网”的。利用插图的看图朗读:《狐假虎威》朗读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狐狸东张西望,老虎半信半疑,小动物们满脸恐惧,抓住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想像后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朗读效果。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蚕妇》和《悯农》朗读时,配上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在时而幽咽微吟,时而激愤高亢的音乐声中,学生自然而然的读出了“蚕妇”、“悯农”哀怨激愤又无可奈何的语气。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朗读训练时,分别以狼和小羊的身份分角色朗读,学生心领神会的读出了狼的狡猾、骄横、蛮不讲理和小羊的温和、软弱、楚楚可怜。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教学《美丽的公鸡》,让学生自制头饰、大树、青蛙等道具,分角色表演朗读,学生朗读中,演出了公鸡的神气活现,啄木鸟、蜜蜂、青蛙的不卑不亢,老马的语重心长。朗读形式丰富多样,不一而足。根据实际需要配以新鲜趣味的朗读训练方法,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对语文朗读训练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评价的鼓励性
  由于生活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中,往往比较生硬,缺乏活力。这个时候,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中,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要不吝赞美之辞加以肯定鼓励。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情感。沉静内向的学生,朗读完,老师评价说:“你这次朗读,在某某词某某句,读得非常好,准确的读出了它们所要表达的感情。”仔细具体的评价可以使他们保持好高度的关注力。外向开朗的学生,朗读完,老师一句“你读得真棒”能使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恰如其分,妙语生花的评价语,对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紧扣文章的韵律点
  指导学生品读佳作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顿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们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接受,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可以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例如“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缓忽急,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一段话音顿基本一致,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琅琅上口,整齐匀称的排列中又有参差,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指导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让学生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抑扬顿挫地读出这一部分。并以次为要旨,进而朗读《鼎湖山听泉》的第4节。可谓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提高个性化的朗读训练效果,需要语文老师不断的探索、多方的努力。在异步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的个体朗读训练得到了最优化的进行。在多读、乐读、善读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带动了整个语文学科的快乐学习。
  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就会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育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其他文献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运用语言的技巧,以优美的节奏,高、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把原作品词句的意态、语气,生动的表现出来,进而产生赏心共识的感受。这种能力只有通过自身的反复训练才能获得。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将围绕"朗读课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实际做法。  一、示范朗读,注重语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恵说:"教育的艺术在不于传
期刊
【摘要】纵观当前的初中美术教育教学, 渐渐变得黯然失色。如何让美术学科的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们爱上这个课堂,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表现欲,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则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现今许多美术教师也在共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自信;表现欲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新课改中,过分强调了欣赏和阅读,弱化甚至忽视了语法知识的学习,其结果是忽视了语文工具性功能,对学生表达中的语言组织结构,以及学习其它学科语言理解都将造成不利影响。将文体知识,语法知识等穿插到阅读欣赏,习作训练中,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本反思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of now lesson or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学好英语是知识创新与能力创新的储备,是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自教育部在全国城乡试行《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来,小学英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农村小学英语受学生自身因素,教学条件因素,环境因素等现状影响,存在一些缺陷,需找出对策,进一步探索与改善,使教学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对策  Sha
期刊
【摘要】队列训练是院校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一门必修课,对于培养学员良好的警容警姿、“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具有一般军事训练课目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院校队列训练起点高、难度大、标准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教学目的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对于院校队列训练质量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只有不断地总结和完善队列教学方法,才能促进队列训练的深入发展
期刊
【摘要】在当今的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
期刊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一直都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学科之一。因此难教与难学,困扰着教师与学生,尤其是学生,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如何转被动为主动,这时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山川上的桥梁。”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思品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期待与向往以及师生的快乐天堂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
期刊
【摘要】问是知之始,小学作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发学生潜在智力的起始阶段,需要通过多元的提问形式及提问内容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时掌握教学的重点。本文通过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以优化课堂提问为课题,对教师如何开展机动性提问进行了阐释,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走向“以问促教”的新阶段,达到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自主发问  提问向来是组织教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力量逐渐释放了活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一些典型的社会组织如社区、学校、工作单位,在人的成长、学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的成长、学习、工作的基本场所,应充分发挥其在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为人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人在社会分工体系下正确的角色认知与角色实践,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思想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