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公开课和上日常课,完全是两回事。要求教师把每一节日常课都当公开课对待是完全不现实的。对此,教育管理者要有清醒的认识。真正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并不是屈指可数的几节公开课,而是千千万万的日常课。可以说,日常课才是课堂教学的“真相”。研究课堂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转换思路,把重点研究和打造高大上的精品课、示范课,转到重点研究和促进日常课的质量上来,把土菜做出特色和水平。
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豪华并不是现代课堂的标签。日常课同样能够以一种朴素的样式体现开放、民主、学生中心的特点。土菜就应该是也只能是土菜的做法,不浮华,尚自然,归本色。这就意味着日常课要降低标准研究,降低要求实施,不要追求每堂课的完美,而要追求每堂课的实效。否则,课堂教学无论怎么改,都是不“接地气的”,都仍然会回到脱离实际的老路上去。
一是理念不需要那么完好。上日常课不可能总是想着怎么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每堂课都把那些理念运作得那么到位。二是框架不需要那么完整。上日常课不可能总是保持内容、环节的完整性,内容应该更集中、更简单,也不需要死套某种教学模式,环环不缺,否则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三是策略不需要那么完满。上日常课不可能总能设计出那么多看点、噱头,而且日常课不是给人看的,不需要那么多配饰,不需要表面的效果。四是手段不需要那么完备。总之,降低标准和要求,并不是降低质量。课堂教学要回归人性,不是机械地按照某种理念的要求设计教学,而是从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
(博客链接:http://weibo.com/p/230
4184c9c32850102w2hb)
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豪华并不是现代课堂的标签。日常课同样能够以一种朴素的样式体现开放、民主、学生中心的特点。土菜就应该是也只能是土菜的做法,不浮华,尚自然,归本色。这就意味着日常课要降低标准研究,降低要求实施,不要追求每堂课的完美,而要追求每堂课的实效。否则,课堂教学无论怎么改,都是不“接地气的”,都仍然会回到脱离实际的老路上去。
一是理念不需要那么完好。上日常课不可能总是想着怎么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每堂课都把那些理念运作得那么到位。二是框架不需要那么完整。上日常课不可能总是保持内容、环节的完整性,内容应该更集中、更简单,也不需要死套某种教学模式,环环不缺,否则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三是策略不需要那么完满。上日常课不可能总能设计出那么多看点、噱头,而且日常课不是给人看的,不需要那么多配饰,不需要表面的效果。四是手段不需要那么完备。总之,降低标准和要求,并不是降低质量。课堂教学要回归人性,不是机械地按照某种理念的要求设计教学,而是从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
(博客链接:http://weibo.com/p/230
4184c9c32850102w2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