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入门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j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5-01
  化学这门学科,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鲜的课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来说,正是对新生a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兴趣并学好化学这门课,是摆在每一位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我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化學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此时,是最容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我本着“起始教学,兴趣为首”的原则从事化学课的教学工作。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为确保实验成功,课前坚持预做实验,当实验现象不明显时,与同行教师相互讨论,积极改进。在教学中,坚持以精彩的实验引入,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在绪言课,镁条燃烧前后色、态的改变,燃烧过程中发出的耀眼的白光;铜绿受热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晶莹的液滴,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等实验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当中,有许多学生自愿报名,要参加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有的争着帮老师拿实验仪器,这都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兴趣起的重要作用。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听课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讲课速度,控制自己的音调高低,用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并且自己编一些顺口溜,既帮助学生记忆,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学习化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如何使之维持长久,如何使学生从对化学学科感兴趣上升到热爱化学学习呢?这必须回答学生两个重要问题:
  (1)化学对我来说有什么用?
  (2)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怎么密切?
  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结合教学内容,使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联系。
  例如:学习空气成分一节内容,除了讲清楚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还要指出对大所造成污染的物质有哪些:粉尘和气体,从何而来?粉尘:地表的土壤没有植物覆盖,随风飘落;气体:汽车尾气排放、家庭燃烧含硫多的煤等燃料。如何治理,开发新能源,大力提倡植树植草等,并介绍每周的空气质量周报,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再如,生活中有些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例如:用硫磺熏蒸馒头、生姜、银耳,使直接入口的食品好看,但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小商贩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饼油条,为使食品色泽鲜艳,延长保存质期,而超量加入对人有害的合成色素和防腐剂等事实,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处处存在,化学的确有用,必须学好化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第二天进行讨论;有时为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事先准备许多蜡烛,通过蜡烛的燃烧,一一介绍观察要点,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并一起进行实践;在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除了必要的讲解、演示以外,坚持每节课找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充当评委,做到人人参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四十五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
  4.寓德育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化学的研究是令世人瞩目的,在绪言课中,对学生讲述一些化学史,讲述中国在化学方面发展很有必要。
  古代中国的火药、造纸术、瓷器文明于世,现代中国的化学发展也令人瞩目: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侯德榜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教育着每一位学生:侯德榜以十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赴美留学,学成后归国,克服内乱和抗日战争的重重困难,建立制碱工厂,潜心研究,所创立的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欧洲垄断造碱的历史,结束中国使用洋碱的历史,他改进的造碱工艺,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
  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有远大的理想,激励学生奋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总之,初中化学启蒙课十分重要,要让学生热爱化学学习,轻轻松松地学好化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作者简介:
  张秀珍(1977-),女,内蒙古丰镇人,本科,化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0-02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
“问题解决”早期是心理学范畴的概念,是指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目标为定向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20世纪被首次应用于数学研究领域,之后便成为数学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被沿用至今,并取得了很好地教学效果。而“问题解决”被应用于数学领域是有着一定的理论根据的,表现在建构主义观,并与建构主义的内在精神相一致,都是主张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而不是采取被动的“填鸭式”学习法。“问题解决”法不仅可以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6-01  “多媒体技术”这个“老”问题,最近又在我校引起议论高潮。因为我校将在年底引进班班多媒体设备,使得我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媒体设备不仅仅是让数学课堂有趣,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此刻本人有股旧题重谈的冲动。  我们知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黑板、粉笔和教师机械的灌输,学生和教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