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情歌中的月亮意象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亮这一意象在我国民间情歌中被普遍运用。民间情歌通过有起兴、比喻等方式,体现了月亮美丽、感伤等特点。月亮这一意象是蕴含我国各民族民众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表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
  月亮的形象早在《诗经·陈风·月出》中就已出现:“月亮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首民歌藉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爱慕。在汉乐府民歌中,也出现了许多有关月亮的作品。到了近现代社会,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各民族民间歌谣中运用得也很多,蕴涵也十分丰富。她积淀了中华各个民族人民所共有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在人们眼中不仅仅是一种宇宙天体,而且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象征。
  本文选取了月亮这一在我国民间情歌中被普遍运用的意象,试分析她在民间情歌中呈现的特点、表现的方式,以及她被广泛运用的原因,从而探求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情趣。
  一、民间情歌中月亮意象的特点
  (一)美丽、纯洁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月亮是纯洁而又美丽的,无论是弯弯的新月、十五的圆月,还是那皎洁的月光,都能激起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遐想。因此,在民间情歌中,人们经常用月亮来比喻那些美好的人或爱情。
  在那东方的山顶上,升起了明媚的月亮;哦,那不是月亮,那是她玉润的脸庞!(藏族民歌)
  (二)柔和、温馨
  月亮静静地悬挂在天上,淡淡的泛出柔和的光芒,它唤起人们温馨、安逸、宁静和几分的神秘的感觉。
  月儿爬上了高山的松树梢,鸟儿回到了桦树林中的暖窝。晚风吹进我的房中,却没有传来哥哥唱的歌;手中的针线虽不停地走,无心绣荷包,有话对谁说?拿起哥哥送给我的猎刀,想起了他在我身边的时刻。月儿高高地挂在晴朗的夜空,弟弟已睡在甜蜜的梦境。又一阵晚风吹进房里,我仿佛听到归猎的马蹄声;这一次哥哥准还是第一名,新长征花戴在前胸襟;我等待着,我等待着,等待着出猎的哥哥转回门。(鄂伦春族)此时,月亮是那么的静谧、安详,她仿佛一位知心的朋友,静静地陪着姑娘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
  (三)寂寞、感伤
  在旧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自主选择的自由。这造成了很多青年爱情婚姻的不幸福,甚至酿成了很多悲剧。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青年男女不能与情人相会,只好凝望夜空,寄托着对爱人的思念。一个无声的世界,只有一轮月亮高高地悬在空中,发出冷冷的清辉。这样的背景从直观上很容易给人造成寂寞、孤独的印象。基于这样的认识,民间情歌中的月亮从一开始就染上了忧伤的色彩。
  一首朝鲜族民歌这样唱道:“中秋月色如冰霜,思念郎君心凄凉。阿里阿里,斯里郎,只盼月圆夫妻聚一堂。”民歌中的女子望着中秋时节冰冷的月亮,想起月圆人却不能团圆,心里更泛起阵阵凄凉,盼望着离别的夫君早日回来与自己团聚。
  二、月亮意象在民间情歌中表现的方式
  月亮这一意象在我国各民族民间情歌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月亮起兴
  托物起兴是民间情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在一首民间情歌的开头用一种与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联系的象征物进行烘托、渲染,然后引出所咏之词。
  如锡伯族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十五的月亮哟,赛过那初生的太阳耶哪;十五岁的姑娘哟,好比那美丽的鲜花一样耶哪。”歌中先以十五的月亮起兴,后面引出对姑娘容貌的描写——“好比那美丽的鲜花一样”。
  再如一首白族民歌这样唱道:“月亮出来白生生,阿哥手拿牵心绳,阿哥手握牵心索,放松勿勒紧。睡梦之中被拉醒,坐着拉起站不稳,就是把我拉断气,死也笑吟吟。”白生生、明朗朗的月亮,烘托出阿妹对阿哥的爱情的至死不渝,十分富有感染力。
  (二)以月亮作比喻
  1.以月亮作喻体,将恋爱中的男女或姑娘的容貌比喻成月亮。
  民间情歌中的感情是直白、质朴的,以月亮作为喻体,能够使青年男女更好地表达情感,也使得民歌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将月亮比喻成小伙子心目中美丽纯洁的姑娘:你像明朗的月亮,你像灿烂的太阳,你那苗条婀娜的倩影,令我日夜心驰神往。(乌孜别克族)
  将月亮比喻成正在追求爱情的小伙子:金刷刷,小哥是月妹是星,小妹是星哥是月,怎么能分离。随你夜夜天边转,伴你夜夜到五更,星星跟着月亮走,百年不离分。(白族)
  姑娘的脸庞好像皎洁的明月:
  罗拉,罗拉,我亲爱的罗拉,你像刚刚升起的月亮,我多么想见到你,见到你月儿般的脸庞。我为你美丽的面容,买一条鲜红的头巾;我为你月儿般的脸形,买一面梳妆的明镜(塔吉克族)
  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月牙:
  俊美的姑娘小茸花,你有好看的头发。……你那弯弯的漂亮眉毛,象那弯弯的月牙。(达斡尔族)
  姑娘的品行好像明亮的月光:
  月亮出来四处光,情妹名声远传扬;情妹好比桂花树,九里吹来九里香。(瑶族)
  2.将月亮比喻成男女爱情的见证者、倾诉者或庇护人。
  情人向月亮倾诉相思之苦或等待的焦虑:
  十五的月亮明又亮,想起郎君心忧伤。遍地花开遍地香,花好月圆同谁赏?月亮呀,快出来,快出来吧!姑娘的心哟,早就等急了。(哈萨克族)
  月亮是青年男女甜蜜爱情的见证者:
  我和心上的人儿,在十五的月亮下约会,那洁白的明月哟,好做我们的证人。(毛南族)
  月亮还是男女爱情的庇护者:
  有情不怕隔山海,真金不怕火来焚,白天难讲贴心话,月下再相逢。(白族)
  (三)以月亮表示时间的推移
  在过去,人们习惯通过观察月亮在天空中运行的位置,来推算夜晚的时间,这一现象在民间情歌中得到了体现:
  十五的月亮爬上东墙,墙上牵牛花真像姑娘,我多么想把你拥抱啊,紧贴你那火热的胸膛。……十五的月亮爬上西墙,姑娘的人影还没见上,我心上的人你快來啊,我天黑一直等到天亮。(赫哲族)
  (四)以月亮的圆缺表示男女爱情的变化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为历代世人所共鸣而成为千古绝唱。而民间情歌的创作者们完全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从极其朴素的思想出发,看到了月亮的圆缺和青年男女爱情变化的共通之处。
  如小伙子在感情遇到挫折之后感叹:
  阿妹的情爱像月亮,一回明来九回暗。一明不如星星明,一暗好比冬夜半。(高山族)
  小伙子向生气的姑娘表示自己的忠心:
  夜静三更送妹行,微开微闭月不明,云遮镰月星稀少,阿妹心上可遮荫?明月偏西是常景,云游怒气是常情,银月也有银月怨,云有真心自知明。(哈尼族)
  姑娘更是将自己与月亮的圆缺作对比,表明情感的坚定不移:
  阿妹不是山中月,一回圆了十回缺;一圆就要天天圆,三百六十回不离别!(高山族 三百六十回:指一年到头。)
  这些民歌的创作者们没有用高深的哲理、华丽的语言,只是寥寥几句质朴、直白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就将月亮这样一个意象巧妙地融入到青年男女美好的恋爱当中去,从而赋予了民间情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月亮这一意象被广泛运用于民间情歌中的原因
  月亮这一负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的意象,被广泛运用于民间情歌之中,是有着其深刻的原因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渊源上来看,有关月亮的文化源远流长
  神话是现存人类最早的文化符号。对神话的考察,可以“了解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心态”。早在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神话里的月亮,成为一个美丽而伤感的意象,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里。上古至先秦两汉时期,人们是把月亮作为神灵来崇拜的。《礼记·祭法》上说:“夜明,祭月也。”《史记·天官》也明确地说:“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透过这种视月亮为神明的祭礼,就可以发现一种明显的月亮崇拜的文化心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已经出现中秋赏月的习俗,到唐代已经出现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到了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人们祭拜月亮渴求得到子嗣,吃月饼以庆贺或象征家人团聚。这些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在人们的心里。因此,在“我口唱我心”的民间情歌中,必然会出现月亮这一意象。
  (二)从月亮的特征来看,她符合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的心境
  初生的圆月洁白明亮,好像姑娘美丽的脸庞。月牙弯弯,好像姑娘好看的眉毛。柔和的月光静静地洒着,好像姑娘温柔的品行。月光虽然明亮,但却显得有些清幽,甚至让人感到凄清、悲凉。无论身在何方,人们看到的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会情不自禁地想念不能相见的情人。
   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是不能够自由恋爱的,他们之间的交往要受到封建伦理的束缚甚至压迫。为了追求爱情的自由,他们往往会选择在晚上与与心爱的人幽会。即使到了近现代社会,男女的爱情婚姻相对自由了,他们仍然喜欢在晚上与爱人约会。每当这时,月亮就成为他们爱情的最好的见证者。当青年男女不能相见时,在寂静的夜晚仰望天空,很自然地就会把对爱人的思念寄托在月亮上面。月亮静静地悬挂在夜空中,发出清幽的光,更衬托出离人此时寂寞、凄凉的心境。如南宋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弯弯的月牙儿的残缺形象与夫妻别离、飘散的孤苦形象交互辉映,摧人泪下。
  月亮本身只是一个客观物象,由于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使它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的文化载体。在民间情歌中,月亮是爱人之间相思之情的物化,是他们纯洁爱情的象征。月亮也寄托着他们对于重逢的渴望,是离人期待团圆的寄托。月亮自古就有阴晴圆缺,但又是亘古不变的,她象征着民间情歌中青年男女坚貞、永恒的爱情。通过对民间情歌中月亮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同一轮明月,寄托的都是各民族人们对于月亮的喜爱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期待。
  
  参考文献:
  [1]柳景瑞,廖福招.民间情歌500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马学良,李耀宗等.中国民间情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顾玲玲(1986-),女,河南省信阳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俗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rn1.2009年12月21日,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事发时井下共有作业人员528名.
介绍了一种用两个字母表示声母、两个字母表示韵母,同时添加前后缀来表示汉语的拼音方案,有利于军事通信、汉语编码等的使用。  文章从历史的拼音方案介绍起,指出目前方案的缺陷,然后给出本设计方案的核心,并给出示例。最后指明意义。  一、设计原因  1、1957年10月拼音方案委员会提出完全采用拉丁字母的修正草案,即为今天采纳的汉语拼音方案。但是,该方案容易导致重复。比如“Yi”这个拼音,不仅有“一”还有
笔者从施工企业的角度,对投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实施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分析,以供业界交流探讨。
文章针对《楚辞·九歌·河伯》,从文章主旨、黄河之神问题、叙事人称问题这几个疑点,进行了简单的考证和辨析。  《河伯》一篇历来有诸多疑点,对于其主旨,较为常见的说法是祭祀黄河之神的乐歌,但有人又以辞中无提及祭祀目的加以质疑。那如果承认是祭祀之乐歌,有人说楚地之境不到黄河,因此祭祀的不是黄河之神,有人又说河伯的传说本来自远古传说,楚人奉而祀之,无不可。总而言之,河伯有以下几个疑点。  一、《河伯》主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作为与人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工程的预算直接关
“桂林马蹄”和“余杭大红袍”的荸荠茎尖接种在 MS+KT0 .1 mg.L-1的培养基上 1 5d后 ,诱导出的试管苗在 MS+6BA2 .0 mg.L-1+NAA1 .0 mg.L-1的培养基上增殖培养 2 5d后 ,再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白色的楼堡上坐着你,对着镶龙铜镜轻梳曼妆,眉如青岱眸似秋水。整理好头顶那一抹亮黄的羽毛,细点朱唇,起身,发丝划过干燥的空气,婀娜地走向凉台,远眺。   那样唯美的画面,时间因你定格。   黄沙大漠丝毫不影响你的千娇百媚,淡蓝色的薄纱掩不住你的美丽,一双大眼睛摄人心魄。那次在大宴汗使的晚聚上你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像一株正艳的郁金香,就那样绽放在众人眼前。你和他相遇,四目相对,情愫暗生。   清亮的歌
交际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传播信息的必要手段,人类的交际过程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交际行为,教师将非言语交际有意识的引入课堂,学会运用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手段去提高课堂交际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这也是时代对大学公共英语讲堂的要求。  非言语交际,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包括使用言语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
《周易》分经、传两部分,《易经》为《周易》之母本,《易传》是历代思想家在熟读经文的基础上,结合其同时代的思想潮流及自己的深沉思索而写下的一篇篇读书心得,有《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由于经传产生年代的不同及重占筮与重哲理的差别,故《周易》的文学性在经文及传文中有不同的表现。概而言之,《易经》仍属于原始文学的范畴,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