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蓬多酚的提取工艺优化、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 :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k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莲蓬多酚资源的利用,对莲蓬多酚的超声辅助溶剂提取工艺进行了响应面优化,并对纯化后的莲蓬多酚(LSPs)进行了组分鉴定和抗氧化活性初探.结果表明,LSPs超声辅助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3 min、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40 g/mL,此时LSPs的得率可达(8.54士2.98)%,其中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经AB-8大孔树脂柱层析纯化后得到的LSPs多酚含量达(76.06±2.10)%.LSPs含有多酚类物质紫外、红外光谱的典型特性,液质联用仪分析出5种多酚类物质,组成单元为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原花青素.LSPs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与抗坏血酸和原花青素相近,且其清除能力与LSPs浓度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LSPs对·OH也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并不存在浓度依赖关系.
其他文献
为探寻乌龙茶加工过程中不同工序样品的特征性代谢物,采用液相色谱分析-电喷雾-串联质谱对乌龙茶样品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物检测.结果表明:在总计8道工序中鉴定出共有代谢物622种,主要包含糖类、氨基酸、黄酮、花青素类等物质.根据其在加工工序中的变化趋势,可将这些代谢物分为4种类型.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以氨基酸合成、淀粉与蔗糖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途径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连续工艺比较,筛选出7种共有差异代谢物质,分别是14,15-脱氢还阳参油酸、3-甲基黄嘌呤、7-甲基黄嘌呤、葡萄糖-6-磷酸、枸橘苷、麦黄酮、牡荆素
食源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糖尿病和肾脏疾病.为减少AGEs对机体的健康风险,降低食品中AGEs含量,本研究从13种氨基酸中筛选出具有良好AGEs抑制效果的色氨酸(tryptophan,Trp),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果糖、BSA-丙酮醛(methylglyoxal,MGO)、BSA-乙二醛(glyoxal,GO)和精氨酸(arginine,Arg)-MGO
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负载3种多酚的蛋白复合物纳米颗粒.先将阿魏酸(ferulic acid,FA)、槲皮素(quercetin,QT)和香草酸(vanillic acid,VA)与热处理的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结合形成三配体复合物,再利用乳化-蒸发法进一步降低复合物粒径.通过动态光散射、圆二色谱、红外色谱、荧光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探究复合物的结构和形态,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复合物中多酚的加载率和稳定性.结果 表明,乳化-蒸发法成功将β-LG多酚三配体复合物粒径由亚微米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生产菌株,广泛应用于酶和有机酸生产.为提高黑曲霉遗传操作效率,对黑曲霉转化及重组菌株筛选策略进行优化.基于已报道的最佳转化条件对黑曲霉AG11进行电转化、农杆菌介导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and PEG-mediated transformation,PMT),单个潮霉素转化板分别得到0、30和6个转化子.其中,PMT的转化子阳性率最高.基于优化后的原生
以α-二羰基化合物为碳源,氨基酸为氮源底物,建立丙氨酸-丁二酮美拉德反应体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烷基类吡嗪化合物进行测定并提出6种吡嗪动力学模型,对其生成规律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吡嗪形成机理.反应体系共鉴定8种烷基吡嗪,其中5种甲基类吡嗪,3种乙基类吡嗪.结果 表明:烷基吡嗪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且碱性条件更有利于体系生成吡嗪化合物;除二甲基类吡嗪和乙基吡嗪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其他吡嗪与零级动力学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其中2-乙基-5-甲基吡嗪所需活化能最低,为3.3106 kJ
大豆容易受到储存环境的影响发生浸油赤变,导致品质劣变,经济效益降低.文章主要综述了大豆储藏过程中发生浸油赤变的原因、对品质的影响和防治措施,以期为未来防控浸油赤变、保障大豆安全储藏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云南会泽产玛咖根部和叶部的多糖进行了提取,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等检测方法对得到的多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玛咖叶部多糖由果糖组成,提取率为19.6%,含量为3.79%;根部多糖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果糖等单糖组成,其摩尔比是阿拉伯糖∶甘露糖∶果糖=0.0098∶0.5080∶0.7574,提取率为22.4%,含量为6.67%.该结果可为合理、科学地利用玛咖资源提供参考.
为探究迷迭香提取物对薏仁米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的影响,分别采用自封袋和添加迷迭香提取物的自封袋包装薏仁米,并在30℃下贮藏4个月,分析2种包装贮藏过程中脂肪酸值、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和脂肪氧化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自封袋组相比,贮藏4个月后的迷迭香提取物组中脂肪酸值、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脂肪酶活性和脂肪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4.15%、28.92%、38.36%、15.98%和32.07%,说明迷迭香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薏仁米的油脂氧化.此外,根据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可知,迷迭香提取物有利
本实验通过测定最小抑菌剂量(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生长曲线,评价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能力;随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活力、电导率测定,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评价松油烯-4-醇对细胞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测定DNA、总蛋白与胞内钠、钾离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力,来进一步探究松油烯-4-醇对细胞内大分子及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 表明: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探究玉米醇溶蛋白与3种多酚在醇溶体系以非共价方式结合机理及其对蛋白质结构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并且通过浊度、粒径及微观形貌等指标对其形成的复合胶体颗粒进行表征,初步探讨多酚对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自组装的影响.结果 表明:将多酚引入玉米醇溶蛋白体系后,蛋白质发生荧光猝灭现象,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玉米醇溶蛋白与单宁酸(tannic acid,TA)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以氢键作用结合,升温使其结合常数降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