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05082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形成了以升学为主的固定模式,基本采用课堂上“满堂灌”、复习时“题海战”、平时围绕“考点转”的教学形式,而我们的教育目的却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适应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时,抓好契机,讲求方法,培养高能力之人。我对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谈一些认识和见解。
  经过多方的调查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我发现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在谈到高中学习时,都反映高中的物理是所学科目中最难的。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感觉较难的原因主要有:初、高中物理教材研究的内容、深度,以及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要求不同,是学生感觉较难的客观原因;在物理学习中没有斗志、毅力,不自信、心理素质差,以及学生的性别心理不同,是学生感觉难学的主观原因。物理教师对此问题如果认识不清,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也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面对高中学生所出现的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注意培养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教师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概念、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做不好题,对物理感到头痛,学习情绪低落,成绩自然无法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
  教师认识到学习兴趣、学科情感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学生就会进入物理学习的正轨,主动克服物理学习的困难,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二、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教师教法的探讨,而且应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研究。新课改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过程,毕竟科学过程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活动的智力劳动过程。把科学过程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引入物理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使学生领略前辈大师的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得其精髓,有所借鉴。所以,物理课程不应该把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擦去,科学家们曲折顽强而又闪烁着智慧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过程不能被公式和逻辑的面纱遮盖。离开了引向结果的方法过程,而只追求结果,就等于没有结果。
  教师与学生都要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必然会喜欢物理并能够顺利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
  三、注意性别差异,消除性别差异心理
  虽然学生存在性别差异,但是教师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的大脑生理结构都是相同的,不存在思维学习上的差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女生处于劣势不是绝对的,不应盲目自卑,通过努力,女生也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
  四、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科学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教育内容。如:牛顿忘我工作、勤奋和悉心钻研的精神,安培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及“神舟七号”载人航天成功收回,教师应善于挖掘利用这些辉煌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五、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改的精华所在,也是新课改势在必行的原因。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时,如果动量守恒,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将怎么样?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在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小球质量和小球水平距离乘积间的关系;再进行综合说明,得到结论。
  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物理学科实施新课改计划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观念、能力、学识等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效。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学生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在实践逐步完成的,而不是老师手把手地教所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物理学科实施新课改计划的过程,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刻不容缓的,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化为教与学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尤其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直接体验探索获得直接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研究性学习。专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由此,新课程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情意等三个方面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新课改,关键不在于改教材,而在于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只有这二者能相互辉映、相得益彰,那才是课改的成功。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让我们在课改风的沐浴下,教得好、学得好,师生共同进步。
其他文献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创造教育”。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那么,何为“创新”呢?创新,是“无中生有”,是“破旧立新”,是“标新立异”,是“独辟蹊径”。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地理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而创新地理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中学生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设计原则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
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好多功能都需要依赖手机TF卡来实现。TF卡容量也越来越大,随着使用,存入的数据也越多,一旦TF卡出现问题,手机使用体验极差。  那就使用手机TF卡的三件宝,为自己的手机TF卡做体检、保健康,恢复数据和起死回生,为手机TF卡保驾护航。  手机TF卡健康做到心中有数  手机TF卡使用时间一长,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想知道手机TF卡是否健康,就使用USB Flash Driv
摘 要: 物理日记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教学的反馈与延伸。它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总结,而且能进行无声的心灵沟通。教师通过物理日记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物理日记这面镜子能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关键词: 物理日记 交流反馈 良好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关注的重点大多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是,在农村中学,物理“后进生”越来越多,“后进”程度越
2009年下半年我省高中开始实施新课程教学,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努力学习新课标,正确领会新的教学精神和教学理念,客观分析当前教育教学的不足之处,从根本上认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转变思想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方案。我校全体物理教师在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力求创新,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或课余时间,集体备课,就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以达到共识。通过半年的教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几个方面,讨论了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关键词: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主动实践能力 心理素质 道德修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教育部在“新世纪教改工程”中强调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从伽利略首创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演绎三者巧妙结合开始,物理学才真正从古代与中世纪的自然哲学中脱离出来,过渡到经典物理学,并逐渐引领着科学技术发展,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其他生物数百万年的进化成果。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高考也好,新课程也好,教育科研也好,中国学生在实验技能上、创新能力上与外国学生相比有差距也好,都说明了一件事:我们必须加强对物理实验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