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4891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85-01
  妇女精神卫生问题为其丧失生活质量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女性有更多的精神卫生需求,包括计划生育和生理的有关问题。围绝经期抑郁症初次发病在围绝经期内,表现为烦躁不安、显著焦虑,记忆减退,缺乏自信,精力下降,行动迟缓,甚至发展成为严重的抑郁症[1]。若围绝经期抑郁症合并有血管舒缩症状时可误将其诊断为绝经综合症,而被忽视仅给常规的激素替代疗法,但对于该阶段临床上出现的心理和精神障碍的治疗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与激素类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对比,以探讨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病因及早期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就诊符合围绝经期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共90例,年龄在45-57岁之间,初中以上文化、有抑郁症症状的妇女,既往无精神病病史,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史及心理健康者,将其随机分成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根据病人出现的精神障碍,给予舍曲林片50mg/次,与食物同服、每日一次,同时辅以相应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其消除病因,减少精神症状、缓解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1.2.2 对照组 每半月服一次尼尔雌醇片,每次服2mg,服尼尔雌醇片第3个月后,每月的最后10天加服安宫黄体酮片6毫克/日,连服7-10天,用药时间均不超过半年。
  1.3 效果评定 两组患者在治疗半年后分别进行综合效果评估,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后综合效果比较 见表1。
  结果显示,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通过抗抑郁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改善。
  3 讨 论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整个过程大约持续3-5年,是妇女从性成熟期步入老年期必须经过的时期,此时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女性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均发生相应改变,导致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平衡失调,降低了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及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系列症候群。除了内分泌变化外,绝经妇女常伴有心理-社会学方面应激性压力的变化及神经精神症状[3-4]。围绝经期抑郁症普遍存在着心理和精神障碍,以抑郁、焦虑、紧张为主,出现焦虑反应、悲观心理、情绪消极而又易激动;个性行为变化则表现多疑,无端心烦意乱,处理问题极端,失去社会交往兴趣等,且文化层次越高、生活条件优越及社会地位较高者上述症状更加明显。目前把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其中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剂舍屈林,无抗胆碱作用,其作用较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能好,尤其适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而尼尔雌醇系长效雌激素类药物,对神经血管舒缩活动有明显缓解作用,故可改善围绝经综合征症状,但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则无治疗作用[5]。综上所述,舍屈林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能明显缓解其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使广大女性能享有健康、愉快的生活,促进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87,685.
  [2] 郝伟,主编.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8-244.
  [3]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0-321.
  [4] 曹缵孙.绝经妇女的病理生理变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1999,15(2):81.
  [5]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92,642.
其他文献
家庭健康指导是基层医生在临床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中实施病人教育与咨询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充分理解个体病人及家庭对疾病影响的基础上,指导病人及家属如何在家庭环境背景下
【摘要】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后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产科分娩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的瘢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孕妇12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无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病例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产妇经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达62.5%,对照组试产成功率达6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摘 要】目的:分析和观察拉莫三嗪联合疗法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并与联合治疗前患儿癫痫发作频次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联合疗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频次较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显效,9例有效,无效5例,1例恶化,治疗有效率为82.8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9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200例,就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均得到及时确诊,198例治疗成功,1例术前死亡,1例术后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 加强抗休克的同时,积极手术是有效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最佳措施。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doi:10.396
【摘要】目的总结21例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耳部表现,并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1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这些患者的耳部表现以及临床治疗。结果21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6: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5岁(14-71岁),平均病程是14个月。有8例患者是以耳部
高血压病是基层医生最常见的慢性病.据我国2002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1.6亿多高血压患者,但控制率仅为6.1%,大多数患者处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风险状态.
【摘 要】目的:分析球形肺炎的胸片的表现特点。方法:选择在2005年-2012年间75例经临床证实为球形肺炎的胸片资料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球形肺炎胸片主要表现为类圆形致密影,大小约为2.5cm~7cm。10例见有支气管气像;43例边缘部分清晰部分模糊,见有粗长毛刺影;22例边缘清晰。46例密度不均匀,见有不规则透亮影;29例密度均匀。结论:胸片动态观察球形肺炎,对球形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很大
期刊
目的:通过自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筛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方法:采用杭州迪康电子器械公司生产MAICO自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筛查仪对新生儿进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