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变又变 VB来做主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hh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第一节。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在VB程序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内容《信息技术基础》。其中,第三章第四节《算法及其实现》整合到选修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语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应用;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程序的需要,确定对象及其属性,选择事件并编写代码完善事件处理过程,实现程序功能;能在程序的调试过程中,发现错误并修正,在程序开发的过程中,体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在程序的不断调试中感悟成功是不断努力的结果;享受程序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保持对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难点:根据程序功能,设计对象及其属性,选择事件并编写代码,完善事件处理过程。
  
  四、教学过程
  
  1.游戏开场,娱乐学习两不误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找不同”的小游戏。
  游戏内容为:找出图1和图2的1处不同,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这是个简单的小游戏,学生很容易发现不同之处,但他们都习惯用手指着图片说哪里不同,用语言描述则是:最右边的圆环颜色不同。如果圆环的数目较多,要指定某一个圆环用方位词来表示,就比较困难了。
  师:图中有5个圆环,其实我们可以给每个圆环取名字,如从左到右分别为圆环1、圆环2……圆环5。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图1中圆环5的颜色是红色,图2中圆环5的颜色是粉红色。这样描述的对象就很明确了。如果将图1中“圆环5的颜色是红色”这句话用代码描述为:圆环5.颜色=红色,那么图2中“圆环5的颜色是粉红色”这句话用代码怎么描述呢?
  生:圆环5.颜色=粉红色。
  师:其实,我们讨论的是同一个对象,只是颜色不同,其他的特征(如半径、厚度等)都一样,这些特征就是这个对象的属性,用来描述对象的状态。
  设计意图:“找不同”游戏吸引了学生,课堂气氛也随之变得轻松而愉悦。学生在“玩中学”,掌握对象、属性的概念理解以及代码的描述就变得轻松简单,也为程序设计中对象的介绍和应用做好了铺垫。
  2.图形变又变,VB来做主
  (1)欣赏小程序,试问VB是什么
  师:再来看一个用VB语言设计的“图形变又变”小程序(如图3),如何玩这个小程序呢?
  
  学生一致认为单击“变色”和“变?”这两个按钮。教师演示单击“变色”按钮,圆的颜色由红色变为绿色。再单击“变?”按钮时却发生了意外:当鼠标移动到按钮上,还没有发生单击操作时就发生了变化,红色的圆变成了绿色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根据一般的操作习惯,单击按钮是很自然的事,目的是突出按钮上发生的动作,为事件的介绍埋下伏笔。当鼠标移动到“变?”按钮上时图形变了,这是出乎意料的。原来按钮上还可以进行其他操作,从而引发学生疑问:VB语言究竟是何模样?
  (2)VB可视化界面,对象是主角
  教师启动VB并介绍界面。利用双击控件工具箱中的文本框控件、标签控件、按钮控件,在窗体中产生2个文本框、2个标签、2个按钮。
  师:在窗体中有几个对象,共几类?
  生:6个对象,共3类。
  师:类就是对相同性质的一批对象的一种抽象。2个文本框(Text1和Text2)同属文本框类,它们具有相同的属性,但是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属性值,如将Text1的Text属性值设为“hello”,将text2的Backcolor属性值设为”
其他文献
中关村第二小学于1971年建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目前学校已成为拥有中关村、华清、百旺三个校区的品牌学校。面对一校多址的办学现状,如何让学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学校明确提出构建高效的“多校区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各个校区的发展步调统一,确保中关村二小的优质品牌不缩水。  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多校区管理的有效策略  多校区办学作为时代的产物,拓展了办学空间
本市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在我校举行,笔者有幸观摩。其中,数学特级教师黄德忠执教的小学二年级《认识角》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整合较为成功的范例,多媒体课件在导入、重点、难点、结尾几个关键点处恰到好处地运用,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在导入处娓娓道来,承载人文味儿  课件出示孔子雕像。  师: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教师,认识他吗?  学生有些
在常规的教学管理中,教育部门会定期检查或抽查教师的备课簿。笔者多年来参与这项工作时,总会发现教师临时突击备课,应付检查的现象屡禁不止。每当批评这种现象时,也总会有一两个不以为然的教师发出这样的声音:“备教案增加教师负担。”原以为是这师德、师风的下降,但调查后发现,下这种结论不免过于武断,不得方法要领的备课确实让教师们苦不堪言。要想给教师的备课“减负”,需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学设计,把握教学设计的撰
翻看这一年的每期杂志,我看到了一条清晰的路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教育改革助力的,所以本刊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变革”。眼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破解教育改革中的难题,发出来自一线实践者的声音,是我们的使命。“变革”一词在每期的杂志里都频频出现,也代表本刊的态度:我们为教育改革鼓与呼,为教育信息化鼓与呼,我们鼓励新技术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
自2008年开始,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信息技术教研方式开始变革,由“大团体”变为“小团体”,由“集中式”变为“分散式”,由“独立式”变为“滚动式”。他们尝试在“小团体”规模中走出一条“高效率”的教研道路。    在各地大力倡导“校本教研”的背景下,“集中式”的区域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仍是县级教研采用的主要方式。一方面“集中式”的区域教研能聚集人气;另一方面,学校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导致“校本教研”模式难以
让学生玩游戏:帮助还是炒作  “参加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口号,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喜欢援引它作为帮手,解决困难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游戏往往被称为一种让学生参与的完美的工具。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游戏吗?玩游戏有什么样的机遇和风险?教育如何能判断一种游戏产品对学生学习是有帮助或者仅仅是炒作?  在这个方面并没有标准可言。就像盲人摸象的寓言那样,不同的专家认为学生应该参与不同的方面:学术、行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动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其中提到“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这似乎又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课程改革。  面对21世纪的人才需求,我们一直在探索课程改革。“教什么”与“怎么教”,这是教学离不开的根本问题。如果说我们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是“怎么教”的问题,那么关注课程则是“教什么”的问题。学校阶段学习是学英语、语文、化
为更好地将基地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我们初步总结出了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的资源转化策略。  对应教材内容转化课程资源  资源基地中的资源有些可以与教材直接对应。如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农业工具的演变》一课中,关于农业工具的演变,教材中呈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一些有代表性的农具。对于这些资源,农业博物馆里有更加详细的图文介绍。博物馆中就陈列有不同时期的犁的实物,并附有详细的介绍。学生到农业博物馆参观,可以
近年来,“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以下简称活动)吸引了全国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分享创意、成就梦想的舞台。我的梦想就是帮助学生在这个全国性的舞台上成就他们的梦想,这需要一种执著的精神。  创设良好活动氛围,开展活动  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氛围,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各学校之间互通有无,分享经验,关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意思维能
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实践探索,学校确定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老校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的深度参与、合作互动、经验共享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支持。  网络研修的实践  搭建网络研修平台  学校自主开发教师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