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地理教育与民族素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83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中国要提高综合国力,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改革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民族素质是指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的总体状况。只有整个民族的素质提高了,国家和民族才会兴旺发达。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对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地理教育在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中的作用
  尽管各民族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地理学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在加强国情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如新中国成立后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治理江河,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①河流治理。新中国成立伊始,即根据全面规划、全面兼治的原则,对历史上“十年九灾”的海河进行了根治;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黄河,经过治理,防洪能力已达到抗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取得连续50多年未决口的伟大成就;对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更是十分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修造大中型水库8万多座,建成投入使用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②建设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带,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它是以生态办法解决北方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等灾难的,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我国人民整治环境、改造自然的一项伟大创举。
  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地协调的发展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是以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等为主线的,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协调”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和人口观教育转变。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协调人地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不能以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取得短期的经济效益,而贻害子孙后代。我国每年表土流失量居世界之首,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3年的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按照现在的防治速度,全国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有近200万平方公里,需要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初步治理。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防治水土流失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我国是土地沙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沙漠化土地约1500多平方米。长江上游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造成了严重后果,使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并非危言耸听。另外,我国人口基数大,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只有积极开展地理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增强环境意识,提高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和环境法规的自觉性,逐步达到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目的。
  二、地理知识是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作为知识渊博的标志。可见,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识。而当今信息时代,地理是人们必须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人衣食住行所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源,无一不是从地理环境中获取的,只有遵循地理环境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从中取得丰富的物质财富。掌握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环境发展的知识,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必要基础;而掌握工业生产的地理分布、原料、燃料的供应、产品的销售和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对参加工业生产的布局和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通是国民经济先行官,掌握交通运输业的分布、发展条件及其对经济影响的知识,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交通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生产、高速发展经济,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必须用区域规划和生产布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这有赖于地理科学发挥其区域综合研究的特殊属性和独特功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各个区域作出综合的科学的经济评价。一个地理科学落后的民族,是不可能作出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决策的。随着我国加入WTO、信息变化、区域的交往、联系及预测,缺乏地理知识是难以想象的。其次,诸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国内外市场的分析,以及旅游观光、地理知识都将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从地理教学角度来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运用图表、模型和标本,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地理事件的发生、演化规律及成因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五彩缤纷的地理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还可充分挖掘地理学科中蕴含的美育素材,按美的规律、以美的形式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
  可见,地理教育能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从而提高民族素质,这是地理这门学科独特价值所在之处。地理知识的总体水平是衡量民族素質的重要标志。
其他文献
说话人识别是一种生物认证技术,研究的是如何根据人的语音中独有的个性特点,来自动识别说话人身份。目前,凭借其特有的便利性、经济性和正确性,已在某些领域得到应用,是语音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全面展开,新的课程改革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因此新课程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树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作业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使学生树立发展的作业设计理念。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已
功率放大器能将信号放大以便于大功率发射,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器件之一,其线性度和效率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非线性失真会对无线通信系统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使传输的调制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防建设为了迎合当今世界“对抗与对话,合作与竞争,和平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点,以求满足现今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也在逐渐走
胃泌素(gastrin,GAS)是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G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胃酸分泌和胃肠道粘膜的生长。研究显示胃泌素是胃肠道肿瘤自泌性的生长因子,通过促进肿瘤
个性化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非常独到的作用,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因此我大胆借鉴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试用一年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长进。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呢?怎样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
摘 要: 信息冗余物理习题是指题目中所包括的信息超出习题解决的必要信息,存在部分信息是有效冗余或无效冗余,有确定答案的物理问题。本研究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和信息加工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加入信息冗余物理习题进行实验,为改进习题教学内容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信息冗余 物理习题 信息加工 实验研究  一、“信息冗余物理习题”的定义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并无学者明确提出“信息冗余习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