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析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主渠道与微循环的双重进路,其目的 在于双重路径融贯中的价值理性认同的生成.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样态,对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进行了探析.
其他文献
在“革命文学”论争①的历史背景下,鲁迅与郁达夫合作,于1928年6月在上海推出了《奔流》杂志.鲁迅亲自主持《奔流》的编辑工作,从刊物内容到插图的选择、封面的装帧,无不沁透着鲁迅的心血.《奔流》的创办“是鲁迅的一生之中,对中国文艺影响最大的一个转变时期.”这一年,鲁迅开始系统地绍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品,“而他的后半生的工作的纲领,差不多全在这一时期里定下来的”.②正是在《奔流》的创办过程中,鲁迅开启了他之1930年代关于如何处理革命与文学关系、如何对待旧文学传统以及自我身份定位等问题的思考.
期刊
“朝花夕拾”是鲁迅同名回忆性散文集目前通行的名称写法,但在手稿、初刊和初版本中,实际写作“朝華夕拾”.这种变化并不符合繁简转化规则,却既没有注释,也未有研究,长期以来被理所当然地当作异体字处理.通过对手稿、报刊、单行本、全集等收入情况的爬疏和考察,发现“花、華”的替换具有单向性,在鲁迅本人写作时已经混用.但这种替换是在“朝華/花”语汇的历史语境下形成的,因而可能隐藏了“花朵”义项之外的其他意涵.看似相同的语言文字体现出不同时代相异的历史感.
高校肩负着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是高校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裁体,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担当精神,通过育人育己,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重要途径.
生成性教学与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本文以地方师范高校的“生命教育课程”为例,探讨生成性教学视域下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学习目标制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实施手段、课程效果评价和对话性师生关系的确立,由此形成完整且具有参考价值的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
抗战时期,边区颁布、适用一系列财权法,确定了私人财产所有权与保护一切抗日人民财权的目标.抗战中期,局势变化,为适应政治发展的需要,边区一些地方的财权保护由注重地主财权转向变为注重农民财权;与此同时,为改善边区法治状况,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边区开展法治运动,边区的财权保护得以改进.因整风运动,边区的法治运动中道而止.法律的阶级立场与司法审判的群众路线成为财权保护的基本原则,司法实践优先保护工农群众的财权.此后边区及建国初期财权保护的发展方向由此确定.总体而言,抗战时期边区的财权保护,为抗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是孤立地把某项事业摆在前后的次序问题,而是从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全盘谋划中作出的战略决策.要下好“先手棋”,不仅要求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而且要求教育发挥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早期的美国电影观众研究,源起于社会进步论者对不断增长的儿童观众的道德恐慌,以传播学结构、行为受众分析为主要方法,显现出社会、应用与市场三种不同目的 与模式的研究路径.社会学者着意于观众构成,意图以科学的证据为电影审查提供依据;如军方、教育部门等电影媒体使用者,看重的是电影所能产生的宣传、学习效果与受众影响;电影工业则以实用主义原则进行市场测试.此类具有实证主义倾向的早期观众研究,虽然随着20世纪60、70年代电影人文学科化而几乎中断,但却形塑了美国电影的研究传统,影响了当代电影观众理论以精神分析为主向认知
新时代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如何形成大中小学在纵向上的密切配合以及各类学科在横向上的相互支撑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探索新时代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要实现系统谋划、协同配合、整体推进;要了解其内涵,厘清其要素,明确其优化路径.
日本从2018年开始实施了新一轮国立大学合并,目前只有名古屋大学和岐阜大学率先完成了合并计划.名古屋大学和岐阜大学合并后,形成了新大学的运营模式.日本国立大学改革新动向对我国高校治理与建设的启示有: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着力培养跨学科人才、合理发挥差异化优势等.
人口迁移正由城乡之间转到城市之间,城市之间关系等外部环境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日益凸显;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采用多层级线性回归模型,将城市本身属性与外部城镇化环境进行嵌套,从外部因素内部化效应,发现城镇化外部环境对城市内部因素的作用路径.结论 显示,一味追求高端人才和过早去工业化都不利于城市人口增加,过于追求城镇化率,经济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市,不利于城市人口增加.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路径是,根据不同省份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适当将财政资源用于提升中小城市的第二产业发展能力;将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