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背景下变革化学学习方式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解学习方式及转变的内涵是前提
  
  有的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指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动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实践的角度讲,这种学习观的变革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并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问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从思想上更新观念,对学习方式的变革有了充分的认识才会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
  
  二、创设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创设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基础,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义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理解的丰富和发展。它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那么如何理解交往呢?
  交往是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存在于社会的基本方式。在教学过程中,_交往有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师生交往,教育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可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得到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互相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沟通与合作,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将教学转变成一种师生“沟通、合作、交往”的探究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三、利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是关键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教学中不只让学生按教材中给定的方法“动手”验证实验,而应启发“为什么这样做?有无更好的做法?”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确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首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小组讨论(预测方案的可实现性),然后实验探究。实验中逐步提出问题:实验中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该怎样探究?实验中的液体,主要是什么,又该怎样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又如,在“电解原理”教学时,可利用探索性实验方式进行,顺序为感知实验仪器一一组装仪器——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首先,教师出示实验仪器,建议学生组装锌一铜、硫酸铜构成原电池。提问:此装置能否产生电流?怎样证实?还需补充什么仪器?从而唤起学生的实验意识,然后实验探究,待发现有电流产生,进一步提问,谁能从理论上解释?从而又唤起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师生总结出原因:两极得失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流动形成回路,产生电流。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导线中接入电源,将铜与电源正极相连,锌与电源负极相连,会产生什么现象?建议学生实验探究,并观察锌板上有红色物质覆盖的现象。有的学生还可能质疑:如果锌连电源正极,铜连电源负极,又如何呢?鼓励学生再次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动手实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探究意识。
其他文献
应该有多少人参加?理想的人数是6~10人。少于6人.点子的来源不够多元:多于10人,点子的来源就过于复杂而容易失去重心了。如果必须有很多人参加,那么就把他们分成小组,最后再
父亲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上了一片橘树,后来,橘树上缀满了青青的果子,父亲给这一片橘林扎上了一圈篱笆。可是随着果子一天一天地长大,引来了四邻的小朋友馋馋的目光,于是那一
目的探讨胃癌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和ERK-2蛋白的表达与活性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用固定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2例胃癌及邻近正常胃粘膜中ERK-1和ERK-2蛋白及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在细胞内的定位. 结果胃癌中ERK-1和ERK-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ERK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化无关(P>0.05)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介绍应用国内最新的两维激光测速仪,对1000吨/时锅炉水模型水平烟道沉灰区域内的流场分布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作出初步分析。测量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区域内流场分布特殊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成为政治学科的附庸,政治又被狭隘地理解为阶级斗争,致使语文教学高度意识形态化,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被扭曲。在这种背景下,叶圣陶先生等语文教育的权威学者,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言语的属性,强调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重要性,这无疑对语文教学具有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指导作用。主张语文的“工具性”,强调“语文姓语”,其直接的原因是抗拒将语文庸俗性地“政治化”。  社会
郝铁川先生的随笔表达了一种在法学界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欢迎讨论。此文的责任编辑童之伟也将在其他刊物就这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Mr. Hao Tiechuan’s essay has express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中外管理》:你觉得新华联能做到今天这个规模,平心而论,偶然因素是什么?必然因素是什么?  傅 军:偶然因素,说白了,就是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这是一个盛世,一个伟大的时代。过去5年你能有那么大把的机会进来,以后还有机会吗?没有了。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造就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这种多元化和这种强大。  规律性、必然性的东西也有。我下海的时候,一无所有,但我有几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个就是
我园创办于1990年,从1993年起开始艺术特色课程的自主开发。十几年来,我们以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为根本,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研究,逐渐创立了具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