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构建何以可能的追问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_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幸福作为关键词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不断进行追问的永恒话题,在哲学意义上,幸福建构理论更是作为西方哲学史上若干哲学家的议题之一。亚里士多德和马克思作为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对于幸福构建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本文以亚里士多德、功利主义和马克思的幸福观为基础,探讨幸福构建理论,以及追问幸福构建何以可能。
  [关键词]幸福;德性;功利主义;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081 — 02
  一、根基——幸福构建理论
  在西方哲学对于幸福的探讨上,可以主要分为三个派别进行幸福观念建构:感性主义幸福观、理性主义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三种幸福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幸福概念,对幸福如何构建进行分析。
  (一)感性主义幸福观
  感性主义幸福观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发展,功利主义作为其集大成者。感性主义幸福观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德谟克利特和居勒尼学派,可以说,感性主义幸福观,对快乐的最早追求都是从德谟克利特开始的。“对人,最好的就是在一种尽可能愉快的状态中过活,并且尽可能少受痛苦。”〔1〕P107居勒尼学派继承了苏格拉底关于幸福与快乐的论述,并将苏格拉底所说的“至善”解释为“快乐”,居勒尼学派认为快乐是衡量一切价值的尺度,同时,相对比较精神快乐而言,对肉体快乐的体验更为强烈。该派更为重视感性体验的快乐,而轻视理性对于快乐所起的作用。
  功利主义幸福观作为感性主义幸福观集中表述,确定了幸福观点的总体思路:用“快乐即幸福”表达自身的幸福观,将群体快乐以“快乐计量相加”的方式进行计算,其计量结果作为“群体利益”的一种表述方式。在幸福如何构建的理论上,感性主义幸福观认为,以功利主义为代表,认为公众幸福之可欲是以“每个人都相信幸福能够获得的范围内欲求自己的幸福”为基础的,并认为这是一个事实。因此,“我们就不仅有了合适的证据,而且有了可能需要的一切证据来证明,幸福是一种善:即每个人的幸福对他本人来说都是一种善,因而公众幸福就是对所有的人的集体而言的善。”〔2〕P36
  (二)理性主义幸福观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的代表人物,其中,亚里士多德对于幸福观的表述是理性主义幸福观的主要代表。亚里士多德将“德性”作为衡量幸福的最高原则,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德性幸福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新的改造,进而提出了新的命题“幸福就是一种合乎德性灵魂的现实活动”。〔3〕P18-19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至善,至善本身就是目的,并且是一切行为目的的最终目的。〔4〕同时,幸福是合乎美德的活动,行为符合理性,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与感性主义幸福观相较,理性主义幸福观将“德性”与“善”概念纳入到幸福构建体系之内,并不是单一考虑快乐在幸福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而是在探讨人的本质的基础之上,融入思辨与智慧在幸福构建中的作用,对幸福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思考。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马克思对于幸福的探讨从未间断过,虽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明确对于幸福概念下定义,但是对于幸福这一命题,马克思一直有着自己的理解。马克思在其中学的毕业论文《青年的选择》中,就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5〕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充分表达了他的普罗米修斯情结,表达了他愿意为改造人类世界不断奋斗的决心。马克思对于幸福的理解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深入不断深化,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异化劳动出发,马克思找到了为人类解放事业为人类幸福的必要方式——斗争,只有通过斗争才能消除剥削和压迫,使每个人都获得平等的实现幸福的权利。斗争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实现自由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实践共产主义,实现人类幸福的重要途径。
  二、超越——马克思对于两种幸福观的超越
  (一)马克思对感性主义幸福观的超越
  感性主义幸福观以功利主义为代表,影响了马克思后来的理论建构。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功利主义的一些合理观点,基于此基础上为他后来的共产主义学说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对于功利主义幸福观的不合理性,马克思在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对功利主义幸福观的内在矛盾进行了批判和超越。“功利关系具有十分明确的意义,即我是通过我使别人受到损失的办法来为我自己取得利益。”〔6〕P479对此,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异化劳动概念,并对资本主义的积累方式和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方式进行了揭露,论述了异化劳动给工人阶级带来的深重苦难,最终结论指向扬弃异化,实现人的幸福。
  进一步完善建构群体幸福理论。感性主义幸福观只提出了关于群体利益、群体幸福的评判标准,同时,也只是从道德层面、思想层面提出如何构建社会。马克思看到了这样的幸福观的空想性和不可操作性,提出了关于自己的幸福构建理论——共产主义。如何构建幸福?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是最终答案,也是马克思为人类幸福所设计的蓝图。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对于人类幸福所构建的终极理论,对于人类幸福的最终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马克思对理性主义幸福观的超越
  制度群体方面。理性主义幸福观的代表是古希腊哲学集大成的人物亚里士多德,详细论述他针对幸福构建理论所提出的政治制度建设,其实质是等级政治制度。亚里士多德设计了一套能够进行运作的,在他看来是“最好的安排”的政治制度,即贵族政治等级制度。从根本上来讲,亚里士多德的“群体幸福”,所关注的只是一小部分上层贵族的幸福,可以说,他的群体是无法形成代表性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的视角出发,首先介绍了抛锚式教学的五种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对抛锚式教学案例——贾斯珀系列故事的简要介绍,归纳了贾斯珀系列的主要特征,并总结了在抛锚式教学中师生观的转变,最后得出了抛锚式教学对其他学科的启示。  关键词:情境认知 抛锚式教学 贾斯珀系列    引言    贾斯珀系列(Jasper Woodbury Series)是由美国Vanderbilt大学的“温特贝
摘 要:1890年3月,俾斯麦因与德皇威廉二世发生激烈的政见冲突而被迫辞职。之后,国际关系的格局随着俾斯麦的去职发生了深刻而又根本的变化。俄法接近即是其中最明显而又最重要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与俾斯麦及其辞职后的德国新政府和其他欧洲大国对俄法的一步步孤立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俾斯麦 现实政治 政治协定    1891年8月法俄间《法俄政治协定》及军事协定的达成是19世纪末甚或一战前国际关系史上非常重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普通初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由此可见,历史教
摘 要: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尤其是诗歌。在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美好情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美好情感,要借助多种有效的方法。设计好诗歌单元诗意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美好的情感,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让它可以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诗歌教学 培养 美好情感    还记得接了高一年级新生,上第一节语文课时,我并没有立即对第一册语文教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审美培养的问题,着重从美育意识的树立、教学情境的创设、观察想象的指导、实践体验的开展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审美培养    前言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去理解画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
摘要: 本文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审题能力、动手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 学习能力 培养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数学所研究的问题更加广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掌握知识,形成品质的基础上学习技能,进行自主学习。当代数学教育学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
摘 要:新课程评价的理念是针对传统的课程评价中所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提出来的。它强调评价应该是一个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动态过程,应贯穿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它强调评价应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育起辅助作用;它主张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尊重学生个体与个体差异,注重发现与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 传统课程评价 基本理念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
摘要: 文章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与学生素质现状的落差为切入点,提出建构“实习安置”的方案:即通过一系列“实习锻炼”环节,帮助学生渐进地实现综合素质和整体社会竞争力的提升,成功地从学生角色的“学校人”转变为职业角色的“社会人”,变“实习锻炼”为“实习安置”,从而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 暑期实习就业安置大学生就业    随着我国大学毕业人数的增长,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摘要: 由于国际融合的发展趋势和跨文化交际的兴起,到目前为止网络语言学习(NBLL)成為一种最快捷、最便利和最时尚的学习方式。网络语言学习的前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 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或是局域网的新型学习方式。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旨在调查山东工商学院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的真实情识,以期可以为学院校网的建设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建议和依据。
摘 要:本文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审视了英语教学对于“3 2”模式高职教育的意义,讨论了该模式下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原因,继而提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 “3 2”模式 英语教学    引言    “3 2”模式高职教育指的是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习三年,接着转入挂靠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两年,毕业后享受与三年制普通高职毕业生同等待遇的一种高职教育模式。由于近年来招生人数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