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怎样读懂学生?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本心理咨询案例汇编。通读全书,我深深被作者竟可以如此贴心陪伴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而深深感动,赞叹。
  细细研读书中的每个案例,我不禁连声称“妙”。作者就如一位穿针引线的高手,经由贴心的陪伴,默契的配合,灵活的指导,把一桩桩看似不幸的事件,一点点转换、升华,凝练成一颗颗璀璨的人生的珍珠,并用深情、爱意串联起来,重新戴回到学生的身上。
  在书中,心理老师就如一位“寻宝”高手,陪着学生去寻找生命中潜藏的宝藏。而让我特别惊叹的是:作者在陪伴学生“寻宝”的过程中,竟有那么多讓人拍案叫绝的方式。比如在“等待日出的男生”这个案例中,老师竟可以为了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激情,相约去宝石山登山、看日出……说实话,读到这里,我真有醍醐灌顶之感:谁说心理咨询必须在固定的场所、安静的地方,必须在相对私密的地方进行?——我不禁为作者如此“巧妙”的咨询方式深深折服。
  案例中,学生反复问:“太阳会出来了吗?我能看到日出吗?”作者回应道:“不要着急,让我们一起等待,享受黎明前的黑暗。”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回应!青春期的孩子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他们时时刻刻都充满着激情,恨不得一下把一切做好,把一生都过完,而作者仅用一句“不要着急”,就道破学生内心翻江倒海般的焦燥,接着轻轻安抚他“让我们一起等待,享受黎明前的黑暗”。
  如果“黑暗”都是可以被享受的,那还有什么不可以被跨越呢?这看似普通的一句话,传递出无尽的力量。最终,学生兴奋不已地告诉老师:“现在,我能感觉到什么是希望,什么是激情,什么是幸福了。”
  就这样,经由心理老师对学生这份贴心的陪伴,默契的配合,灵活的指导,再借助一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发现自我生命的价值,确定层次鲜明的前进目标,挖掘出收放自如的力量,这不正是一份深藏在自我生命深处的宝藏吗?
  由此我忽然领悟到:心理老师首先要有感知宇宙生命力量的能力,这样他才可能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引领、激励学生。
  而案例后面的“聆听手记”,则让教师和家长了解了孩子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和隐藏的意义。
  比如在上述“等待日出的男生”案例中,聆听手记只有69个字,却把这个学生的全部信息——“中等生”,造成问题的原因——“学习基础不够扎实,目标不够清晰,在高考的竞争中因压力过大而迷失自我”,解决方案——“当他明白了三个层次目标的意义时”,执行方案——“从高处着眼,从低处着手”,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这一呈现,如同用一颗夜明珠照亮了满盘散落的珍珠,让教师和家长清楚地看到了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明确了发生这一切事件背后隐藏的意义,也指引着心理老师的教育方向。
  读罢本书,我顿时领悟到:心理咨询是一份需要走心、贴心、暖心、懂心的事业,而不是仅靠强大或完整的理论体系就可以胜任的工作。其书名中的一个“懂”字,道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原来,我们之所以总在学生心房外徘徊,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学生。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第一实验
  中学
其他文献
林良富,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首批导师,北师大教育家书院首批兼职研究员。主编《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走向学习型学校》等书。  浙东甬江南岸,在翠绿的林荫丛里,一幢幢橙色建筑组成的校园透着勃勃生机。这里就是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领路人,校长林良富清醒地意识到真正的德育是自主德育,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的
摘 要一年级是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唯有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创设有乐有爱的品德课堂生态,才能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  关 键 词小学品德课堂;课堂生态;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07-0040-03  小学低年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
品德评价是德育理论研究和学校德育实践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也是制约学校德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传统的品德评价主要采取量化方式,即通过闭卷考试或者教师印象打分的方式,对儿童的品德发展进行实证的、量化的测评,以此鉴定儿童的品德发展等级。[1]这种量化取向的品德评价模式的优点在于,它比较适合于一线品德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教师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同时,测量出来的品德分数容易给人一种科学、精确的感觉,满足人们对科学
师生相遇,是一种缘;朋友相待,是一种福。桃李无言,只待岁月春风的催生。班主任如果能相信学生、静待花开,那一个个动人的瞬间,就会衍化成重要的教育力量。  木青:  你该期待很久了吧?娴静的你,给过我不少感动呢,真的谢谢你!我还记得教师节最后时刻收到的最后一条短信,是你发来的。你写着:“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虽然我们错过了两年的时间,但庆幸的是在最后一年我们遇见了,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您既是我的良师,
阳山岭背中心小学地处粤北,是一所山区乡镇中心小学,受地理、经济条件的限制,办学设施、师资配备都不能和城里学校相提并论。认清了这些差距,学校不自怨自艾,而是积极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积极拓宽学校德育新途径,通过“打造文化校园,展现学生风貌,焕发德育魅力”,办出了学校自身的特色。    一、歌化德育常规    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抓好德育常规。抓德育常规不仅是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重视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强调积极人格的发展,认为成功者应该拥有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自信、积极乐观、意志坚强、爱他人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等。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中星小学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积极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积极心态的学生,让孩子用积极的心态拥抱明天。    一、营造积极的校园氛
摘 要: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教学,应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景式活动设计突破重点,为理性的地理知识插上感性的活动翅膀,使品德课堂知趣共融,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42-03  浙教版品德教材中共有32个主题活动涉及到了地理知识,但由于内容广泛、话题零散、知识点多,因此,在教学中
桃子为什么遥不可及?    在品德课上,教师总想通过各种事例、图片和数据资料,引导学生从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现象入手,了解社会,发展品德,摘到他们应该摘到的“桃子”。然而,仔细观察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我们会发现理想的、抽象化的教育指向与具体的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落差。  1.“空中楼阁式”:课堂教学高估学生的世界  [案例一]  某老师执教三年级《我家的故事》(浙教版,下同)一课,为了达成“知道家人
范秋明,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专家库专家,全国优秀校长,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湖南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特级教师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  2013年4月,文化大师余秋雨应邀来明德中学讲学,这是他第一次到一所中学做讲座。校长范秋明在接机回学校的路上,对余秋雨先生说:“今天给您主持的是一位学生。”余秋雨先生回答说:“我在台湾做
常常怀念曾经工作过七年的学校,那个承载着近三百年办学历史的校园。一墙之隔便是南朝昭明太子萧统的读书台,花木扶疏间亭台依旧,精气犹在。琅琅书声穿越了千年岁月,书台倒影投射在学校的桂花院,书香四溢。院子里有几间小小的平房,粉墙黛瓦,古朴典雅,学校有情有义地全部用来放置图书与杂志。有空的时候,我会常常流连在这个院子里,不是在图书馆驻足,就是在阅览室翻阅,甚至就在满院遒劲的金桂下闻香、发呆。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