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老爷庙的传说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4月16日,一艘2000吨级的运输船趁着夜幕悄然驶入江西的鄱阳湖水域。这艘名叫“神户五号”的运输船,装载着侵华日军从中国南方搜刮而来的金银珠宝与古玩字画等珍贵宝物,仓惶地沿鄱阳湖北上,准备取道长江,返回日本。运输船行至鄱阳湖一段名叫“老爷庙”的水域,突遇飓风,原本静如明镜的湖面,即刻浊浪排空,大雾弥漫,船体随之倾覆,船上200余人连同那些无价珍宝与船一同沉入湖底。老爷庙水域,被世人称为“中国的百慕大三角”,渔船途经此处,经常会离奇地葬身湖底,所以过往的船只路过老爷庙时都要鸣放鞭炮,祭拜“江神”。
  
  扑朔迷离的老爷庙水域
  
  老爷庙水域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境内,这里北临长江,西连庐山,是鄱阳湖连通长江的必经水道。境内湖水清澈,山峦奇秀,树木葱郁。岸边矗立有一座老爷庙,它居于都昌县落星山东南5千米处的湖岸洲头坡地之上,庙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不大,呈三角状。老爷庙背倚青山,面临鄱阳湖,赫然兀立。
  令人惊愕的是,无论是下湖捕鱼的渔民还是过往的船工,方圆十几里内,无论从湖上哪个角度都能清晰地看见老爷庙,庙宇的方位始终与他们面对面。老爷庙犹如大海中的一方航标,一盏明灯,给渔民和过往的船只指引方向。
  近代有关老爷庙水域的打捞记录较为详实地勾勒出老爷庙水域的凶险离奇。当年“神户五号”的沉船事故,不仅给华东日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慑,国民政府与盟国美军也对此充满强烈的兴趣,当时的《民国日报》与美国的《旧金山论坛报》等都对此作了详尽的报道。
  由于沉船上携有大量从中国搜刮而来的无价珍宝,日军驻九江海军军部闻讯后,立即派出一支优秀的潜水队赶到事发地点进行探查搜救。搜救队长山下提昭大佐带领7名潜水员下水后,很长时间都不见浮出水面,直到夜幕时分,才见山下提昭大佐一人奋力脱险,其余人员全部葬身湖底。而幸存的山下提昭,脸色惨白,神色呆滞,无论人们怎么询问,他都缄默不言,军医诊断他已经精神失常了。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夏季,美国著名潜水打捞专家爱德华·波尔顿博士应国民政府的邀请专程前往老爷庙水域打捞“神户五号”沉船。爱德华率领的打捞队,历时数月耗资上百万元,不仅一无所获,而且随行的几名队员也相继离奇失踪。
  此后,有人继续对老爷庙一带水域进行打捞,但往往都无功而返,而老爷庙水域的沉船事故也依旧频出。
  
  万民敬仰的“定江王神”
  
  老爷庙修筑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史书所载,老爷庙旧为龙王庙,当地方言将龙王爷称为“老爷”,故后人一直称此庙为老爷庙。老爷庙本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庙,随着湖水的南浸,老爷庙则逐渐成为鄱阳湖与长江相连的要冲之道,加上老爷庙水域频发的怪异现象,给它披上了更为神秘的面纱。
  庙内供奉有龙王,这与最初的建庙之说不谋而合。但在庙堂的入口,却还供奉着一尊大鼋的神像,而且香火不断,朝圣者如云。据当地人说,这大鼋乃是“定江王神”,它与尊奉的“龙王”一样,都是鄱阳湖上的湖神。传言“定江王神”十分灵验,过往船工与当地百姓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前往祭拜。即便是平日过往的船只,也要鸣放鞭炮,遥祭江神,祈佑平安。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关“定江王神”由来的传说。
  元末之际,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殊死激战。朱元璋在康郎山一带失利后,溃退的部下乘坐小舟向鄱阳湖的老爷庙方向隐退。陈友谅率领战船,穷追不舍,眼看就要追至老爷庙岸边,忽见前方有个像小船模样的大鼋浮出水面,挡住去路。陈友谅见状后命令侍卫万箭齐发,朝大鼋射击,大鼋即刻躲闪恶箭,沉入水底。它悄然潜至陈友谅的指挥船下,紧紧贴住船身不放,使得陈友谅的战船既不能前进,也无法后撤。陈友谅原以为是大船搁浅,于是忙吩咐水手用竹篙猛撑,谁知船仍旧纹丝不动。眼看朱元璋的小船渐渐淡出视线,这生擒朱元璋的大好时机将要错失殆尽,陈友谅心中十分懊恼,于是举起令旗,下令用炮轰。这一炮正好击在朱元璋的船尾,小船顿时火势凶猛,漏水下沉。正当万分危急之时,大鼋翻波逐浪。朝朱元璋的船迅速潜游过去。朱元璋见势便双腿一蹬,跳至大鼋的龟背上,大鼋一溜烟就游到老爷庙岸边。
  痛失战机的陈友谅望洋兴叹,暗自伤神,他意识到朱元璋是有神灵相助。左右军师见陈友谅愁眉不展,就献计陈友谅要祭拜老爷庙中供奉的鼋将军。陈友谅一听,愤懑不已,震怒地说:“我乃都阳湖上的大王,怎容孽种与我为难?我定要拆毁它的庙宇让它无处安身”。大鼋深知陈友谅不仁不义,决意要助朱元璋决胜到底。于是他变成一名道士,前往朱元璋的帐下。朱元璋礼贤下士,见有仙风道骨的高人来访,于是连忙起身施礼。朱元璋询问道者来意,道士说:“陈友谅要拆毁庙宇,活擒将军,引得天怒神怨,我愿助你一臂之力,击败陈友谅”。朱元璋听闻后大喜,忙不迭地询问用何妙计。道人请朱元璋来到湖边,只见道人“噗遥”一声跳入水中,化作一只大鼋,大鼋稍作停顿,便引颈点头。霎时间,只见千百只大鼋聚游在江面上。黑压压地游过来,簇拥在大鼋的身旁,瞬间鼋群如万箭齐发,冲向陈友谅的战船。只见陈友谅的战船船底穿孔,水涌如注,将士们乱作一团,纷纷跳入水中,而跃入湖中的士卒顷刻间被大鼋吞入腹中,陈友谅也就不战而败。朱元璋问鼎神器、入主称帝后,感怀当年鄱阳湖的鼋将军相助,便赐封鼋将军为“定江王神”,还对老爷庙进行了一番修缮。
  “定江王神”的传说此后经久相传,康熙年间都昌府衙还专门请人撰写《鼎建左蠡鼋将军庙记》。清嘉庆十五年,嘉庆帝加封“定江王神”为“显应将军”,当时的知府狄尚还撰写祭文《加封显应鼋将军庙记》,与康熙年间的《鼎建左蠡鼋将军庙记》共同竖碑于老爷庙内,供后人瞻仰。民间祭祀之风日炽,加上江西地方官署的不断追封,使得“定江王神”荣升为鄱阳湖的“湖神”。
  
  救生红船
  
  老爷庙虽然香火鼎盛,但是沉船的悲剧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后来当地有一位姓周的善人,在湖面上组织“救生红船”,帮忙搜救罹难的船只,为过往的渔船提供航道指引。
  周善人原本是当地的一位书生,因屡次科考不第,遂在家乡做些药材生意。他虽是生意人,但为人本分厚道,童叟无欺,而且还经常施药给那些贫户病患。有一晚,周善人做了一个梦,醒来后便告诉妻子,说是老爷庙内的“定江王神”托梦与他,要其在老爷庙内开设药铺,解救那里经常翻船遇险的渔民。慈悲心肠的周善人按照“定江王神”的嘱托,在老爷庙旁开设药铺,解救了不少穷苦的渔民。
  有一次他救了一位老和尚,此人感激不尽,临别时还馈赠他一双结实、美观的草鞋以兹感谢。草鞋上缀有一对大红色花球,老和尚临行前告知他,穿上此鞋。便会福寿双全。周酱人谨记老和尚的劝言,每逢出诊之时必穿上这双草鞋,草鞋果然有神奇的功效,夏天穿在脚上不热,冬天穿在脚上不冷。一天日暮时分,周善人赶往一处出诊,他登上接他的小船,不一会儿就行至湖中心。此时,只见湖面上乌云腾起,电闪雷鸣,湖面上漆黑一片,迎面而来的巨浪将小船瞬间倾覆,周善人与船夫落在汹涌的恶浪中奋力挣扎。正当危情十分,周善人褪去了脚上的草鞋,草鞋瞬时就变成了两只硕大的木船,鞋上的红花球放射出耀眼的红光,将黑暗的鄱阳湖照射得通亮。落水的周酱人与船夫赶忙爬上木船,此时鄱阳湖内迷失航向的渔船见一只木船闪闪发光,都欢呼“红船、红船”,红船遂使这些遭遇风险的船只转危为安。
  红船搭救周普人的轶闻传遍乡邻,周善人为感激天神庇佑,邀集乡亲,组建“红船队”,往来鄱阳湖各处,搭救遇险渔船。后来康熙皇帝南巡时路过都阳湖遇险,红船队前去搭救。康熙对红船队赞赏有加,赐封为“救生红船”,并下一道圣旨,要官府日后资助红船队。民国时,蒋介石亲临庐山行营时还专门下令拨款修缮红船。此后,红船作为历史遗迹代代相传,红船救人的事业也薪火不绝。
其他文献
当你在海边的沙滩上迎风嬉戏的时候,你注意过你脚下沙滩的颜色吗?你或许见过银白色的沙滩,或许见过金黄色的沙滩,但你一定没有见过绿色、粉色、黑色的沙滩。然而,它们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
不久前,在北京出现了一家“心灵商店”,专售安全感、勇气、智慧、宽容、热情等“心灵商品”,它们被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引得很多人争相购买。在这些“心灵商品”中,“安全感”卖得最好。如此看来,即使时代发展迅速,我们的需索越来越多,对我们的心灵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感。  为何安全感对我们如此重要?真正的安全岛在哪里呢?我们又该去何处寻找?    谁动了我的安全感    越容易失去的东西对我们越重要,安全
香蕉是长的,苹果是圆的,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科学家却并不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美国研究人员宜称,他们可能发现了水果形状不同的原因。研究人员从一种长条形的番茄中找到了一种被命名为“SUN”的基因,正是它使番茄长成了长条形。研究小组通过嫁接实验,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圆形番茄上,这些番茄全部长成长条形。该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影响番茄形状的第二个基因,而在此之前发现的第一个影响植物形状的基因(被命名
2018年12月25日,《方圆》记者随同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公安分局站前派出所的民警来到了位于双龙北街568号的“金华馨雨中医院”。婺城的很多城区街道非常热闹,但是这家医院门前的广场上却异常冷清,原先写有医院名字的招牌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原用来支撑招牌的铁架悬在空中,显得格外刺眼。大门右侧的墙上,残留着一块白色的写着“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牌匾,孤零零地挂在那里。一道已经脱落了一半的铁闸门关闭
我们今天能用上塑料袋得归功于一位名叫汉斯·冯·佩克曼的德国科学家。1899年,他在一次实验中发现试管底部附着一种蜡状物质,当时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物质就是早期形态的聚乙烯。它的问世纯属意外,也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34年后的1933年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的埃里克·福西特和雷金纳德·吉布森在进行高压气体的实验中又一次发现了这种固态蜡状物质,这就是人们所认识的聚乙烯的目前形态,这才让人们想起了佩克曼
红山文化的陶器中有一种形制特异的器物,人称“斜口器”。它敞口、斜壁、小平底,有的斜口呈“心”形,有的斜口呈“门”形,总体为箕状,也有人称其为“斜口缸”,还有学者称其为“簸箕形器”或“异形器”等。这种器形先后在新乐遗址、富河沟门遗址、兴隆洼遗址、左家山遗址、敖汉旗四棱山、赤峰西水泉等红山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其中四棱山遗址的6座陶窑中发现有很多这种器物的口沿。    斜口器的形制构造与用途    有关
当人们问起物质有几种状态时,绝大多数的人会回答:“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这是我们在小学就知道的知识。实际上,这个回答是不正确的。物体至少有6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一爱因斯坦冷凝态以及近年来由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的一种神秘的新状态——费米子冷凝态。    玻色子和费米子    在介绍费米子冷凝态之前,必须了解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玻色子和费米子的区别,另一个是什么是玻色一爱因
继续紧盯关键节点  春节临近,纠正“四风”又迎来新的重节点。2018年12月27日,中央纪委印发《关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确保2019年元旦春节风清气正的通知》;12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了“元旦春节期间‘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自2013年始,每逢重大节日专门推出监督举报曝光专区,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已是中央纪委纠治“四风”的“标配”,向全党全社会释
七叶树为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别名桫椤树、娑罗树、莎罗树、天师栗、开心果、猴板栗。根据一些古老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尼泊尔蓝毗尼花园的一棵菩提树下诞生的;他长大悟道后用贝叶棕的叶片刻写佛经,传播天下,普渡众生;后于80岁高龄时在印度城外小河边一片茂盛的娑罗林涅槃。所以,娑罗树与菩提树、贝叶棕被佛家合称为“佛国三宝树”。可见七叶树与佛教有不解之缘。  七叶树为高大的落叶乔木,树干挺直,树高
唐绍仪,又名唐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唐绍仪自幼随父到上海读书,较早就学习外语并接触洋务知识。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留美7年,深受西方文明熏陶,对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崇仰备至。唐绍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以担任过清廷巡抚、尚书和民国总理而蜚声政坛,又以就任民国广东省中山县长而被毛泽东引为“能上能下”的例子。    三次荣得“大臣头衔”    唐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