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千”,你是对还是错?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ppl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6日上午,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就乔布斯逝世发微博调侃苹果公司。他发表微博称:“‘苹果’董事会应该马上做一决定:大量生产1000元人民币以下一部的iPhone手机和iPad,让更多(人)用上‘苹果’,这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 21分钟后,新浪微博网友“唐若丁9983”转发了此微博,并评论说,潘总哪天要也去世了,也请贵公司推出1000一平米的房子吧,十几亿人民都会纪念您。称推出1000元以下的iPhone手机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网友纷纷留言请潘石屹推出1000元/平米的房子,一时成为笑料。随后他被新浪微博网友“讨伐潘石屹”封了一个新外号:“潘一千”。
  支持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哄骗消费者的高价
  网友“东郭先生”:“潘一千”是一个勇敢者,在全世界的人们几乎都在痛悼乔布斯的时候,敢于发出异类的声音,而且一语中的。是的,乔布斯的苹果产品价格的确高得离谱。在国人不理性地给乔布斯打广告的时候,个别人出来一声断喝,算是给我们打了一剂清醒剂。连发了两篇关于乔布斯的文章,也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反对乔布斯?其实,也不是反对乔布斯啦。只是对媒体这么疯狂地炒作有些看不惯。一个美国人的死去,值得我们媒体如此疯狂地为其做广告吗?已经有这么多疯狂的苹果迷了难道还要误导我们小孩子,进行这种害人的时尚追求?大家没有忘记这样的一则新闻,一个小孩把自己的一个肾给卖掉了,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回答竟会是,为了能买起一台苹果!媒体,广告,真是害人不浅啊,苹果不断推出高价的新一代产品,这种推销模式,只是在不断地骗苹果迷的钱财。没有足够的财力,这种时尚你追赶得起吗?有多少年轻人在追求时尚的悬崖上,最后跌得个粉身碎骨?为了这个有缺陷的苹果,值得媒体用国人年轻的性命去豪赌吗?因此,我只能对乔布斯说不了,自然,我得为潘一千叫好。
  网友“草木一秋”: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面对乔布斯咬过一口的“苹果” ,国人对其高价,一声不吭,或者欣然接受,这纯粹是爱慕虚荣、追逐浮华的表现。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人对本国的产品不感兴趣,却对那“苹果”情有独钟,这是不是崇洋媚外的表现呢?潘一千在国人的沉默中敢于调侃乔布斯,正是不平则鸣,何罪之有?你可知道, 什么是苹果手机,那是一种经济的惯性,让你们下意识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乔布斯只是在商人的角度作出了有力的判断而已,说白了,无商不奸,为的是你们口袋里的钱啊,赚了你的钱,死了还要你撒一把辛酸泪,“杯具”不“杯具”呀?
  反对者:癞蛤蟆也敢嘲笑天鹅?
  网友“牛肉串串烧”:潘石屹和乔布斯之间的区别是:乔布斯是个神话,潘石屹是个笑话……
  网友笨笨熊:潘石屹你充其量是个中国畸形房价下的幸运儿而已,你赚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是吸食百姓的血汗而得到的,乔老爷子恰恰相反,他是造福社会的伟大天才。所以潘总请你不要和乔老爷子比,你还没达到那个段位。试想假如你死了,乔布斯会不会这么调侃你?当然首先乔布斯得知道你是谁。
  网友“子期安在”:潘石屹这个微博我看了,当时就觉得别扭。后来又觉得好像挺有理的,再想想,真是让人厌恶。有利益才能纪念、调侃吗?多么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利益至上!怀念乔布斯,是因为他曾经跌入谷底又重新勇敢地爬了起来,是因为他改变了世界、特立独行,而不是其他!
  网友“澧水骚人”:潘老板看来让金钱迷住了双眼,在乔布斯离去的伤痛时刻,还不忘展露他的利欲观,赚钱经,可悲啊。中国首富里有多少不是靠房地产起家的,靠天价房暴发的,他们靠的不是勤劳致富,靠的是门道、信贷和运作,空手套白狼;向他们学什么?利欲熏心,巧取豪夺,还是漫天要价,最后让老百姓一辈子买不起房?
  网友平常牛:其实中国的房地产商们和乔帮主一样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乔帮主的产品让我们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快乐,潘石屹们的产品让我们越来越烦躁越来越痛苦!!!
  主持人:建议或许可行,调侃不合时宜,
  乔布斯逝世,潘石屹发表微博调侃苹果,建议或许可行,只是有点不合时宜,“苹果”的高价的确令人匪夷所思,需要抨击,但是在乔布斯逝世之际调侃,就触犯了众怒,因为大家都在一片哀悼声中潸然泪下,你却幸灾乐祸。至于为什么会招来网友一片热议和讨伐呢,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身份不同。虽同是商人,但乔布斯除了是商人外,他的创新精神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乔布斯依靠自己的天才和奮斗获得了财富,而潘石屹虽然也是商人,但充其量不过是个靠卖房发家的投机家。与乔布斯相比,除了财富天地之差,乔布斯在为人类谋福,而潘石屹则在卖房赚钱,使普通大众望房却步。
  两人生产的产品不同。苹果是非必需品,房子是必需品。买不起非必需品,可以不买或者待经济宽裕后再买。而买不起必需品,日子就不好过了。潘石屹身为一个房地产商,无意勾起民众的痛处,必惹火烧身。
  作为一个社会有“名”的人,在说任何话时应该考虑到社会大众的情绪及接受程度,当一个有着精神领袖意义的人物去世时,是否合适用那样的话语来表达个人所谓的“怀念”。而且社会大众纪念或是怀念某位人物的时候一定是需要花费所谓的金钱来换取吗?精神上的纪念或永存,永远比所谓的物质存在要长远。
其他文献
我不需要在掌声中登场,但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在掌声中告退。  我不为别人的掌声而活,我在乎的永远只是一个人的掌声。纵使赢得全世界的掌声,却得不到心爱的人的掌声,也是会失望的。  有时候,我们那么努力,并不是为了别人的掌声,而是为了身边的人微笑拍掌。  我们口里不说,一副好强好胜的模样,好像想赢得全世界。天可怜见,我们只是想得到一个人的掌声,他却也许并不知晓。  他也许会说:“已经有那么多的人称赞你了!
期刊
印度著名的哲学家、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非常快乐。这是正确教育的一部分。”可是我们被“我很重要”这样的呼唤启蒙并很快就完全地接受了它,并用它来衡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是的,因为我很重要,所以你不能忽视我,侮辱我,侵犯我,睚眦必报是维护自我意识的最好手段。于是我们少了忍耐、涵养、通融、理解、宽容。有时一丁点儿的刺激就让我们
期刊
社交泡沫  社交泡沫,指一些人看起来结识的人不少,但事实上,真正能称之为朋友的却寥寥无几。在“金融泡沫”、“房产泡沫”之后,“社交泡沫”开始冲击着职场人士。  带薪如厕  有网友发帖:在公司如厕,亲,别在家里。因为这样一来,如厕占用的是你的工作时间。假设你每天要花10分钟如厕,一年下来,你就会有40个小时的带薪如厕时间,相当于5天年假。  这样的如厕行为被称为“带薪如厕”。  网络移民  网络移民
期刊
2013年8月28日9点,上海东方航空公司MU738航班从墨尔本出发飞往上海。90分钟后,乘务长忽然听到客舱中传来一阵急促的幼童啼哭声,夹杂着乘客们焦急的询问声。原来坐在经济舱的一个仅18个月大的小男孩在玩耍时不慎夹伤了手指,流血不止。乘务组迅速启动旅客意外伤病处置预案,并在机舱内广播寻找医生。随后有两位志愿者加入了救助队伍,一位曾任资深护士,一位则是北京某医院的儿科医生。他们主动提供帮助,为幼童
期刊
一座有点年头儿的老宅里,一个大家庭聚在一起过年。  兄弟四人平时都天南海北地在外面闯荡,过年才聚拢到老人身边,可是今年少了个小弟,他在一笔生意上栽了,老婆亦绝尘而去,小弟欠下家乡人许多债,以致不敢回家过年。团圆饭上,本该他坐的那个位置,坐着他的儿子。  儿子读高中,已经长到一米七几,英俊少年染着黄发,满口新潮词汇,每天睡懒觉到中午才起床,吃过饭,就拿着几个伯伯给的压岁钱买鞭炮放,买饮料喝,脏衣服脏
期刊
他,年纪轻轻,却已取得骄人的成就;他,戒骄戒躁,为企业的稳健发展铺设蓝图;他,诚实守信,深得员工和客户的广泛好评。他。就是北京日东升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东晖。  为了生存,刘东晖最开始倒卖过服装,结果亏得一塌糊涂;后来在广东餐厅做过杂工,每天他一个人千的活相当于几个人的工作量;再后来他回到老家,摆过地摊卖过菜,备尝早出晚归的艰辛……然而,这样艰辛的生活与坎坷的经历并没有让他绝望,反而磨砺了他的
期刊
随着2012年“世界读书日”的渐行渐近,全国各地相關的读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 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西班牙作者维加这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诞辰纪念日。书,
期刊
读书除了应对世界的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确认自我。今年的毕业生都在抱怨,工作难找,薪水偏低,社会给我们的价值评定到底是什么?其实不管社会给你什么评定,关键是你怎么认定自己?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徒弟问他师傅,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会动脑筋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发一发,
期刊
偶读丰子恺《读书》一文,才晓得古代的人文风景与今日大异。他逛西湖,發感慨说:“西湖上发表着的文字非常之多,皇帝的御笔,名人士大夫的联额,或勒石,或刻木,冠冕堂皇地、金碧辉煌地,装点在到处的寺院台榭中。”这“书香”景色,其实我也亲见。曾游江浙一带古镇,周庄、乌镇,都算是乡间商业中心,但水城之上,石桥林立,桥头总要刻几句雅诗,居户的门楣,商铺的门脸儿,也好像缺了这东西就难见人面似的。  看今日,文化手
期刊
摩耶精舍是张大千先生平生最后一个故居,拜谒摩耶精舍是我赴台的一个心愿。这心愿缘自遥远的少年习画的时代。  那时,悬挂在我桌案对面的大镜框里就镶着大千先生的一幅写意山水,那是上世纪40年代父亲托人从颐和园买来的,据说当时大千先生住在那怡人的湖光山色之中,一边养性一边作画。父亲共买了两幅,都是五尺中堂大画:一幅浅绛,一幅水墨。浅绛那幅花青用得极美,蓝如蓝天一般清澈;水墨这幅更好,消融在水中透明的墨色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