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育人”视角下品赏阅读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ar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是人这一生中生理和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给初中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能极大促其身心健康发展。语文学科在塑造人的高尚灵魂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榜样人物,教师可通过品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人物的形象,挖掘和感受这些人物人性中最闪光的一面,以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品赏阅读教学;人物形象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1-0003-03
  初中阶段是人这一生中生理和心理成长变化最大的阶段。初中生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很多,他们的价值观初步形成,人生目标初步确立。在这个关键阶段,教师若能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并适当引领,便能帮助他们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语文学科在充盈人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的高尚精神品质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要想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教师便要发挥语文教学应有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榜样人物,这些人物,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收录的文章有《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它们讲述的都是杰出人物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育人元素。接下来,笔者以这一单元课文的品赏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更好地在人物形象分析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
  一、反复“读”,整体感知人物的内在品质
  人的好奇心容易被图片和故事情节激起,初中生尤其如此。这一单元蕴含好看的图片和丰富的故事情节。笔者根据教材特点,用反复“读”的方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读”,赏读图片,创设情境,有效吸引学生。这一单元共出现四幅图片,一幅在“单元提示”,另外三幅分别为邓稼先、臧克家和闻一多的画像,置于相应的课文中。“单元提示”中的图片,主要元素为群山、一位将军、一匹马。群山是远景、配景,苍茫邈远;将军与马是近景、主景,将军骑在马上,背对着我们。将军甲胄在身,披风烈烈,身姿挺拔;马儿身姿矫健,尾巴甩摆有力。整张图片洋溢着誓死保卫壮美山河的豪情,预示着这个单元是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单元。而另外三幅图,邓稼先的眼神温和,额头饱满,头发浓密坚硬,透着真诚坚韧之气;臧克家和善的笑容和耿直的脖子,显得他温雅而正直;闻一多一袭长袍,面部线条硬朗,充满清正剛直的学者气质。讲新课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观察和欣赏这些图片并描述画面、说感受。通过这个环节,笔者让学生对新课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二“读”,品读故事,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物。课文中人物的相关事迹,因为选材所限,总是不能介绍得很全面。为了让学生对文中人物有更完整的认识,笔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补充讲述相关的人物故事,如讲《邓稼先》时补充讲述邓稼先年少时脚踏日本国旗,以及远赴美国争分夺秒求学的故事,讲《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时激动地描述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以及受迫害的过程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通过听故事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不但对杰出人物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在教师的带动下,不自觉地唤醒了自身的情感,从而为下面更好地品赏人物的内在品质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读”,析读品质,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人物形象特点。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有情感地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具体直观地了解人物。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清晰深刻地理解这些人物所具有的内在品质,便能使学生更好地总结和归纳人物形象特点。这一单元课文所描绘的人物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孙权、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忧思深重的文学家鲁迅、学识丰厚的学者闻一多,这些人物身上都具有十分可贵的精神品质,如浓烈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坚韧的意志力、包容大度的胸怀、谦虚谨慎的做事风格等。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和概括出这些杰出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进而使学生有效内化这些精神品质成为可能。
  二、赏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细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能够让人的心灵产生震撼的常常是鲜活的画面。作家们最擅长用种种巧妙的方法绘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塑造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教师在品赏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品析这些画面,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还要引领学生深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让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有效地感化、熏陶学生。
  在塑造人物方面,这一单元课文所使用的手法有相同之处。笔者引导学生赏析这些艺术手法,以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这些人物,更深刻地感受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进而充实和滋养内心。
  1.赏析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常常能够使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这一单元的每篇课文都用到了对比手法,如《邓稼先》中通过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对比,突显邓稼先的真诚质朴,以及他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的特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通过闻一多的勇敢无畏和特务的懦弱残忍的对比,突出闻一多的忠勇和爱国精神;《回忆鲁迅先生》中通过鲁迅先生的严谨负责和一些青年人的草率自私的对比,突出鲁迅无私真诚、忧国忧民的情怀;《孙权劝学》中通过孙权的包容耐心和吕蒙的急躁轻率的对比,突出孙权雍容大度的明君形象。这几篇课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情况不尽相同: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待人态度有所区别,闻一多于李公朴追悼会上大骂特务的场景描写中隐含对比,鲁迅对书写的态度和一些青年人截然不同,孙权和吕蒙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有所区别。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手法在不同课文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从而让学生对这种手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对书中人物的高贵品质也有更深入的认识。笔者这样做,还会让学生对这些人物产生亲切感和亲近感,觉得这些人其实就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样,都是普通人。这种感觉能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2.赏析细节描写
  本单元的课文通过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比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臧克家对闻一多凌乱的头发、在四方本子中所写的如蚁排衙的密密麻麻的小楷、游行中的长须飘飘等,进行了极细腻的描写,让闻一多学者和勇士特质兼具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印象深刻,難以忘记。笔者在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时,通过组织学生反复品读和不断追问的形式,让学生得以细细的品。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更进一步走入杰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感受杰出人物的情怀,从而接受心灵的洗礼。
  3.比较赏析不同的人物形象
  这一单元中所出现的人物形象有极高的可比度,可对比他们做过的事、对工作的态度、对人的态度、对国家的态度等。笔者引导学生多角度比较闻一多、鲁迅、邓稼先、孙权这四个人物,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他们深厚的情怀和独有的人格魅力。对国家,他们满怀赤诚的爱。邓稼先一生许国、为增强民族国防力量不遗余力,闻一多为寻找救治民族的文化良方而常年废寝忘食,鲁迅为民族前途忧思不已。对工作,他们尽心竭力,鞠躬尽瘁。邓稼先扑身荒漠28年一心钻研;闻一多投身古籍研究,兀兀穷年;鲁迅夜夜工作至天亮。对同事和朋友,他们真诚磊落,充满热情。孙权现身说法真诚劝吕蒙学习,闻一多为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不惜牺牲生命,鲁迅不惜所有为青年人指路。引导学生用比较赏析的方式总结和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不但能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人物的魅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去向这些赤诚优秀的人学习的热情。
  三、品悟作者的情感,从作者的视角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和品析手法,能让学生从侧面去感受人物形象,而要想让学生从正面去感受人物形象,就要引导他们将视角转换成作者视觉。作者笔下所写,是其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的人事物。若学生能从作者的视角去感受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便能和人物走得更近,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进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
  从作者的视角感受人物形象,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把自己当作文中人物的朋友、家人或战友,以更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杨振宁既是《邓稼先》的作者,又是邓稼先多年的老友,他们之间的情感极为深厚。笔者引导学生品读关键字词,从字里行间体会杨振宁的情感。如杨振宁在看完邓稼先写给他的信后了解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的真相,他极为激动,文中描写道:“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他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情,而是抓住细节描绘自己的反应“热泪满眶”“去洗手间整容”,这反而更真实地表达了他的心情,让读者深切体会到他对邓稼先的信任、敬佩,以及为民族而自豪等复杂的情思,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邓稼先的高尚与伟大。此外,站在杨振宁的角度去品读能使文中所描绘的场景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如和邓稼先一起学习、一起玩耍,邓稼先在灯下埋首科研、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万民沸腾……这样,邓稼先顶天立地、满腔热血的形象便越来越清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视角去感受人物形象,能使他们产生要成为这样的人的想法。
  另一方面,基于作者的身份去感受人物形象,能深刻体会人物独有的特质。比如杨振宁以科学家和朋友的身份去写一名科学家。他不仅写出了邓稼先的科研贡献,更写出了邓稼先为人处世的真诚坦白,及其为事业奋斗的意义所在。他用朴实严谨的语言、充沛的感情,全面深刻地展现了邓稼先的价值所在。臧克家用诗人和朋友的身份去写一名诗人和学者。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极致地展现了闻一多诗人的情怀、学者的气质。萧红用作家、朋友、晚辈甚至家人的身份写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她选材于生活,且文笔细腻。作者的身份决定了文章的选材,决定了文章的语言风格。笔者引导学生基于作者的身份去分析选材,品读语言,从特定角度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更真实、立体地感悟人物形象,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学科知识很多都隐藏于用语言文字描绘的画面当中。教师可运用细读细品细析的品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画面,深刻挖掘榜样人物的形象特点,以使其精神品质慢慢进入学生的心中,渗入学生的灵魂,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责任编辑    农越华)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社会的日益进步,对学校的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大部分老师都会产生授课越来越难的感叹,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这也就导致了班级中产生了待进生的存在。许多人认为待进生是一无是处的,就跟朽木一样不可雕琢。但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是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尤其是待进生,因为这不仅仅是身为老师的职责,也是为社会做出仅有的贡献。那么,怎样帮助待进生进步,
期刊
【摘要】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课程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发现创新”:“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之一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家长、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德育教育。重要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远远比学生的成绩更重要,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交界处,高中班主任更要注重班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依据高中生自身的特点开展德育教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方式。本文基于高中生生活的基本特点,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的开展展开深入的分析探
期刊
【摘要】 《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2017年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从此項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有学习能力有核心素养的全面型个性化人才。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教
期刊
【摘要】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根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几千年来,孝道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孝与感恩教育既是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方法和手段,尤其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有很主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尽孝 感恩 后进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现在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重视着学生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了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在班主任教师的教学中,需要将德育教育与日常教学进行结合,激励的策略能夠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导向性的指引,并且使得学生逐渐的培养出相关的行为习惯。因此,激励策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于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展开探讨。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动,德育教育成为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完善了学生的道德品格,也保证了教育的具体实效性,德育教育是小学班主任的重要责任。为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小学班主任应该着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掌握小学生性格发展特点,采取针对性、多样化的激励策略,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铺垫。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在班级管理中,学困生始终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学困生的转化对提升班级整体水平,提升班级管理有序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班主任管理经验,论述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当如何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班级管理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学生兴趣 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
期刊
【摘要】 教育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家也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措施,在十八大会议上还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并着重强调了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怎么去培养。作为初中班主任要时刻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目的,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本文重在对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的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初中班主任 育人方式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獻标识
期刊
【摘要】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采用小组自主管理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 小组 团队 评比 荣誉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284-01  教育要教会人去思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好胜心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