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教学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它涉及地球仪的许多相关知识。七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学习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就显得很吃力。采用“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的方法,即使在没有地球仪的情况下,也能很快地确定纬网上任意地点的位置。教师可让学生掌握好经线和纬线及其度数划分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快捷辨认经纬线、南北半球及经纬度的方法,教会学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位置并反复训练,从而让学生很好掌握“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位置”的方法。
  [关键词]经纬网;经纬线;经纬度;地点;位置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11103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的第一节《认识地球》中的“地球仪”是本节课乃至本册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中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教学的“难中之难点”。经纬网定位的辨读一直以来都是很令人费脑筋的问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看到经纬线的相关问题都觉得头晕目眩,更不用说刚刚接触这方面知识的七年级学生了。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不好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的方法,势必影响他们以后高中地理的学习。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呢?
  一、让学生掌握好经线和纬线及其度数划分的相关知识
  精心钻研教材的目的是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更加省时便捷、通俗易懂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地球仪”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要学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就必须掌握好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更多的实物地球仪,让每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面对面接触地球仪,参照课文找出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地球仪,也可以通过板书画简图或者利用多媒体把地球仪的相关图片和知识展示给学生。要弄懂“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的方法首先要把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及其度数的划分掌握好。在教学中利用地球仪或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一起探索地球仪的相关知识,通过纬线和经线的对比用填表格的形式进行学习。
  让学生反复学习上表对经纬线及其度数的划分,再进一步利用简图学习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然后再学习经纬网的相关知识。经纬网是指由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号,通过提问让学生说出自己座位所在的行和列,适时引入经纬网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经纬网是怎样实现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的。
  二、教会学生快捷辨认经纬线、南北半球及经纬度的方法
  在教学中精心钻研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仅仅是做好了“教”的准备工作,还要注意在教学中探索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快捷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在训练和测试中归納出便捷的方法。
  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经纬线容易混淆,分辨不清哪条是经线哪条是纬线,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同样也存在辨别的混乱情况。对此本人总结出了比较便捷的学习方法。
  1.辨认经纬线的简洁方法
  纬线是“东西延伸”,或者说是“左右延伸”,走向是“横”的;经线是“南北延伸”,或者说是“上下延伸”,走向是“竖”的。由此归纳出简洁的分辨方法——“横纬竖经”。
  2.辨认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方法
  在清楚辨别经纬线的基础上对南北半球的辨认就相对容易些,即以赤道或者0°纬线为界,上方为北半球,下方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辨认相对要困难得多。因为东西半球的划分不是以0°经线作为界线来划分,学生往往将0°经线错误地当作东西半球的界线。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物地球仪和图片作为辅助,让学生弄明白东西半球的界线。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以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为的是避免0°和18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时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东西半球划分界线的文字表达是简洁明了的,但在实际运用和记忆上学生容易混淆不清。在地球仪面前学生还能分清楚东西半球,但在测试练习时就搞不清楚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探索出了用数轴分辨东西半球的方法,感觉很实用。即在地球仪上用纸带沿着赤道绕一圈,在纸带上标明0°和180°、20°W和160°E经线,把纸带取下展开如图:
  利用上图,即使在没有地球仪和经纬网图的情况下也能很快确定东、西半球,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数轴的方式很快确定东西经度。先找到0°经线,以0°经线为界线,左边为西经,右边为东经,与左西右东的定向方法一致。
  (2)利用数轴的方式确定东西半球的范围。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①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东经小于160°E和西经小于20°W。
  ②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东经大于160°E和西经大于20°W。
  (3)不需要地球仪和经纬网判读地球任意地点位置的训练:
  A(25°S,0°)
  B(30°N,170°E)
  C(40°N,10°W)
  利用以上的方法(2)我们很快得出结论:A点经度为0°,小于20°W,在东半球;B点经度为170°E,大于160°E,在西半球;C点经度为10°W,小于20°W,在东半球。
  3.在经纬网上对经纬度的判定方法
  在经纬网上对经纬度的判定对于初次接触到地球仪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感到迷茫。判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经纬度是“东经还是西经,北纬还是南纬”确实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没有地球仪的情况下。判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经纬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经纬线完整的地球仪上判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如图2:   图2
  图2的经纬线都很完整,学生一般很容易掌握,只要找到南北纬的界线0°纬线,利用上北(北纬)下南(南纬)的方法很快就可以确定南北纬度;找到东西经度的界线0°经线,利用左西(西经)右东(东经)就可以很快确定东西经度。由此可见ABC点的经纬度是:
  A(60°N,60°W)
  B(0°,0°)
  C(40°S,40°E)
  (2) 在经纬线残缺不全的情况下判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圖3
  针对这种情况,教材并没有提及相关的辨别方法,但是学生在做练习或者考试时都会遇到如图3那样要求在经纬线不明确的情况下判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的题目。笔者经过探索,归纳出如下解题方法:
  ①利用“横纬竖经”的方法,确定横的是纬线,竖的是经线。
  ②南北纬度的确定。图3中没有看到赤道,学生难以确定南北纬度。确定南北纬度的方法是观察纬线上度数的变化规律:纬线度数向上增大的为北纬(N),纬线度数向下增大的为南纬(S)。
  ③东西经度的确定。图3同样没有看到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的确定同样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确定方法同样是观察经线上度数的变化规律:经线度数向左增大的为西经(W),经线度数向右增大的为东经(E)。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确定图3的纬线都是北纬,经线都是东经,图中各点的经纬度数分别是:
  A(10°N,105°E)
  B(20°N,105°E)
  C(20°N,115°E)
  D(10°N,115°E)
  同样根据以上方法也可以确定图4中各点的经纬度:
  A(40°N,170°E)
  B(30°N,180°)
  C(20°N,170°W)
  三、教会学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位置,反复训练,温故而知新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需要比较系统的知识,光靠教师在课堂讲是远远不够的。反复的学习和训练是基础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记忆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的特点和温故而知新的学习原则。利用经纬网给任意地点定位是学习地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要掌握这一技能就需要反复学习训练。反复训练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一是给出几个地名,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读出各个地点的经纬度,如西安、悉尼,让学生在经纬网上找出对应的经纬度分别是(34°N,109 °E)、(33°S,151°E)。
  二是给出一些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地名,如:(51°N,0°)、(42°N,73W)、(40N,116°E)分别对应的地点是伦敦、纽约、北京。
  三是反复进行实战的练习和测试。例如下题:读经纬网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图5
  该题经纬网上需要辨别经线纬线,各点的经纬度、所在半球以及纬度区。需要利用到的判定方法有:辨认经线和纬线,辨认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区分高中低纬度区。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做最后的纠正评价。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位置需要比较系统地了解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这是一个比较烦琐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分辨好经线纬线、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区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记清纬度分区,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教学证明七年级的学生利用以上方法去确定经纬网上任意地点的经纬度会很容易,很便捷,即使在没有地球仪或经纬网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也能快速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历史知识也是在记忆历史。学习历史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但单纯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如人物记忆法、口诀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抓关键词记忆法等。  [关键词]历史教学;记忆方法;人物;口诀;比较;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7302  学习历史知识就是在记忆历史。对学生来说,记
传统上仅从语法论元的提升或抑制角度来解释被动化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被动化功能的特征描写.英汉特殊被动句的句法和语义有某些相通之处,句法上均可以违背被动化所特有的
一、引言王卓教授的《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以下简称《族裔诗歌研究》)寻迹美国族裔诗歌从对本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到与美国主流文化被迫或无奈的同化,到有意识地求
翻译离不开意向性,也离不开心理内容的表征。翻译是在跨文化语境中,由译者结合时代和社会的背景,以意向性为导向,在理解原文作品字面意义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经历、学养等,有限度地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分为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教学评价三个步骤。通过问题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情境;探究;评价;初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5901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在自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体系中一个构成部分,日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企业年金会计的规范化也是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一环。文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探讨了企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异常现象。对异常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看清化学实验异常现象的积极意义,可更好地指导教师充分利用
[摘 要]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初中政治教学中,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精选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开展讨论,并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6102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
初中生好奇心强,又好动,自制力较弱,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对自己"充电";营造民主氛围,在谈笑、
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是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从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基础、构建环节和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