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贡献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ye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落幕的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最令国人为之振奋的莫过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96个年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68个年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格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其他文献
在波涛汹涌的中国改革时代,当我们考察当代的信仰结构,会发现所谓信仰的外衣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包裹着“私”的本质,私人信仰陷入公共化困境且流于私密化认同。而且,由于公私领域的相对隔绝,一旦公共权力和宗教信仰趋于私密化的双向建构,极可能衍生私化权力的绝对公共形式化和私密信仰的绝对公立机构化的双重异化,进而全社会“获得性危机”显现,即除了“金钱权力”的“拜物教”之外,难以形成其他真实的信任。当一个由“自我主义”框架萌发,更多地靠伦理来调节“公共性”与“私人性”,文化、政治和经济形态呈三重原子化的社会,迎面宗教改革5
以互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推动金融不断创新,传统金融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金融改革步入了深水区。在新的经济与金融发展环境中,金融教育该如何应对,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如何进行变革与创新,值得金融教育界思考。
刘悦笛,1974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学者,北京大学博士后,曾任国际美学协会(IAA)五位总执委之一与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Comparative Philosophv编委。主要著作有《生活美学》《分析美学史》(台湾版为《英关分析美学史论》)《当代艺术理论》《生活中的美学》《艺术终结之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人"的问题,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曾有数次热烈的讨论,但参与者主要是哲学、文学及思想史等领域的学者,而少有社会科学研究者。社会科学本身在中国恢复不久固然是一个原因,另一方面,以社会构成系统及其存在方式为研究对象、高度依赖理论范式的社会科学,如何展开人的研究?这确实值得思考和探索。
景跃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兼系副主任,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社会科学分委员会主席。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198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班),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先后访学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美国丹佛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政治学课程首席教授、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专家咨询团成员、杭州市绩效考评专家。
最近,人工智能话题在业内外都引起热烈的讨论。业外表现主要是媒体炒作,业内表现包括出台政府产业规划和推进一级学科建设。发展人工智能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够脱离其计算本质而制造过多的泡沫。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包含人文社科学者在内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士说明什么是计算,还是有点困难的,我希望表达三个基本观点。
黄鸣奋,男,1952年6月生,福建南安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人文学院中文系博导。主要从事媒体与艺术研究,已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史》(六卷本,2011)、《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四卷本,2014)、《位置叙事学:移动互联时代的艺术创意》(三卷本,2017)等个人学术专著24部,共1000多万字。主编《新媒体时代艺术研究的新视野》(2015)、《福建文化产业年鉴》(2015)等文集,《网络狂飙》(2000)、《媒体与文艺》(2008)、《动画产业与软实力》(2010)、《新媒体艺术研究
2016年底,《牛津词典》将“后真相(post-truth)”评为英语世界年度热词,该说法甫一问世,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后真相”不仅总结和凸显了2016年国际政治的现状,反映了国际大环境的时代特色,而且超越了政治领域,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数据时代,权力、技术的深度介入,真相变得面目可疑,甚至面目可憎,谎话、流言、绯闻以真相的幌子在网络上肆意流传,而真相却不知所踪。
徐英瑾,1978年生,2004年6月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获得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重大社科项目“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首席专家,并获得“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称号。
8月30-31日,由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周边国家研究——"朝鲜半岛危机:历史与现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高建华教授、校学位委员会主任苏智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周边研究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沈志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前副部长于洪君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献栋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就"韩国与朝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