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实践探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务。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同时,也要通过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英语去思考和表达,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面笔者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创设真实或仿真的情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只在一定的情境中语言才能发挥信息传递的功能。“《课标》(教育部,2012)倡导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课程论专家本杰明·布鲁姆(B. S. Bloom)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话题或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去思考、去运用英语。
  如六年级下册Unit7 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的Let’s talk教学时,在导入环节通过课件创设学校电视台播放广州人文明有礼的新闻,然后设问: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people in Guangzhou?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由于同是广州人,话题贴近生活,所以学生乐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拓展环节,创设“争当学校电视台小主持人活动”,小主持人播报学校里面不文明的行为现象,并提出规劝和建议。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框架如下:Hello,I’m from…school TV news.Yesterday/Today, I saw….He/She should/shouldn’t….Don’t…. News from…TV. Thank you.在小组播报和班级播报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的真实见闻并提出建议,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上所述,通过以学生喜闻的人物、熟悉的话题创设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情景,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并运用已学的语言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已学的语言知识在活动中逐渐转化为语言运能力,也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结合思维的训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工具。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必要手段。
  第一,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口头、笔头语言运用能力。
  复述课文、描述人物故事等都属于语言实践活动之一,教师可结合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开展这类活动。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尽快地抓住中心,有计划地归纳和提炼出表达的思路,让学生对语言的输出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口头和笔头的语言运用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二,在提问的互动下,促进思维与语言的提升。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但很多教师常用自己的提问主宰课堂,而真正的思维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教学。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不仅在于能回答问题,还在于能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诱导学生提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更多的语言运用机会。学生在这种主动提问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迸发着思维的火花,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的不在教师预设之中,让人眼前一亮。可见,只有通过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把所学的语言运用于实践,在英语教学中表现为能用英语做事情。
  第一,设计生活化的语言活动,体验实践性。
  “《课标》(教育部,2012)倡导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1]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贴近生活的语言实践任务,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锻炼、提高和活化。
  第二,设计有“信息差”的语言实践任务,突出互动性。
  真正的语言交际是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没有信息差就不可能有真实的语言交际。学生在有信息差的实践活动中用英语交流信息,思考和判斷信息的真实性,关注相互间信息的反馈,以填平相互间的信息沟。这不仅能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智慧,让学生在接近生活的情景中进行语言交流,结合思维导图练习语言,在提问互动中实现语言与思维的提升,在有信息差的任务中分享语言、活用语言,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在教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国防教育,从小就养成爱国主义的好习惯。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多管齐下,把国防教育落实到实处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我国已经普及九
期刊
一、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根据人类大脑发育的特点学龄前是儿童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  美国人类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格伦·德曼博士和一群儿童潜力开发研究人员、医生、教育家、心理学家、脑外科医生、阅读方法专家,经过二十年的长期研究,得出了惊人的结论:幼儿一岁能读单字,二岁能读句子,三岁就可以完全了解文字的内容
期刊
  
期刊
据了解,现在的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怕写作也并非上了中学才开始。在我们的学生当中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于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在每一个学段作出强调。同时也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有创意的表达”。这样就真的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来看
期刊
  
期刊
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任何学生,其天赋、品格、智能、体能状况总是处在相应的层面上,也就是说,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发展是多元化的。我们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重视优秀生,更要厚爱“后进生”,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保障每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把学生看成是有巨大潜能的人,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切为了学生”对于
期刊
在现代知识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学习终身化等社会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传统的由教师讲解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理念在不断进行着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也不断发生了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主流。学会学习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三十多年,传统教学方法也采用很多年
期刊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又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监督执行者,所以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来讲,在班级管理、班级建设、班级规划等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班级管理中我是如下做的。  一、选拔优秀班委,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  班委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眼睛,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首先,选拔班干部必须具备思想好、行为规范、学习努力
期刊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小学一年级教学汉语拼音,使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汉语拼音字母是为最小的语音单位书写符号,内容抽象,枯燥无味,而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不外是练读练写,“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机械反复,收效十分有限。怎样使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变得有趣生动,让孩子们快乐地学拼音,并且提高课堂效率呢?本人就自己从事多
期刊
我目前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不大的市郊区学校,约83%的学生都来自“家长外来务工”的子女,部分学生因家庭的“流动”而转学,因而导致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差,部分学生甚至数学知识章节上出现“断层”。在课改实施中,我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尝试使用了以下几种做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中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时时注意多方面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表现,比如学生学习的认真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