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启发和点拨学生,让学生成为能够独立发展的个体。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思考谈一点认识。
  一、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都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的,在问题的带动下,学生主动地思考,积极地探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当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主动思考,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这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根本。面对问题,学生如果不去思考,只是去听小组其他成员的探究,那么,学生还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改变学习状态。学生只有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后再去合作讨论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某人从一点出发,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经过两次运动,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经过思考学生会写出:(+5)+(+3)=+8,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提供一些假设条件,让学生写出:(-5)+(-3)=-8;(+5)+(-3)=+2;(-5)+(+3)=-2;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几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就会自己归纳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当学生思考后再经过小组讨论,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了,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考。
  二、组内相互交流沟通,展现个人观点看法
  在讨论中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展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能力和认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所致,组内学生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在某方面知识可能会多于其他学生。正是由于他们不同的知识结构,才使得交流成为一种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展示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观点,之后与其他学生进行切磋学习,产生认知的碰撞,最终通过交流能够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例如在学习《等式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去观察思考: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上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减去同样的量,结果天平还是保持平衡。其实,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那么,怎样用语言和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在问题的激励下,学生纷纷展开了发言和陈述。他们有的会写到1+1=2,把这个等式两边都加上2结果仍是等式即1+1+2=2+2,把等式两边都减去2,结果仍是等式,即1+1-2=2-2。在集体智慧的努力下,学生总结出了:如果a=b,那么a±c=b±c。这就是等式性质之一。
  三、组际之间展示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探究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组际交流和合作。尤其是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和规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学生的思维,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在黑板上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关于等式性质的知识为基础,探索利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并且方程两边各项都要乘以最小公倍数,去括号时还要注意符号和乘法分配率的正确使用。这些细节有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或者马虎,导致错误。当学生答案不一致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讨论,看看学生哪里出错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形成了学生的思维习惯。
  四、学生在小组中反思,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反思是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地进行反思,在小组内也是同样。在反思中学生才会进步,才会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余角和补角》的时候,学习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后,教师就可以首先让学生欣赏比萨斜塔,之后让学生合作思考:如果将斜塔看成一条线段OA,在正午太阳直射地面时标记塔顶的影子B,画出直线OB,测出了∠AOB=85°,那么,斜塔OA倾斜了多少度?斜塔OA与OB所成的另外一个角是多少度?刚刚学习了相关知识,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反思,学生会发现问题的考察角度很明确。经过简单的讨论,学生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也应该进行反思,反思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和知识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课堂知识,是否还存在着困惑和不解。不断地反思会促进学生的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了学生很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由于人类话语越来越呈现出模态化,多媒体、网络的出现促进了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和发展,在人类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等共同协作,在一些领域内,交际的主模态已经由语言转变为了其他模态,从而出现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念。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指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手段以及符号资源来展开和进行交际。根据多模态教学理念,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集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有效、最直观的方式之一。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形式、作业的量、作业的检查落实、作业的时效性等等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否来具体判断。探索有效的方法设计课后作业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学生进入八年级,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像七年级那样热情似火,而是逐渐趋于平静。随着英语学习的强度逐渐加大,部分学生有了掉队的迹象,个别学生甚至已经开始厌学英语
一个年轻女子找到母亲,告诉她有关自己的生活现状,并抱怨世事的艰难。母亲把她带到厨房。母亲将三个水壶装满水。在第一个壶里,她放进胡萝卜,第二个壶里放入鸡蛋,最后一个壶
近年来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英语,普遍基础较差,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师上课困难重重,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必须积极面对,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总结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对策,优化农村中学英语教学。  一、在英语教学中,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1. 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  良好的、科学的、和谐的师生
“学生学习的情感水平将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多时候,学生语文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智商有问题,而是因为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或是对语文不够重视。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营造“情感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语文课有所期待。  一、激发兴趣,心生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伊始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或动情导入,或制造悬念,让学生对文本有
当前中考语文的形势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语文教师想寻求职业的快乐,就不应只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更要学习做一名研究型的新型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思想的高度往往决定着学生的高度。语文教师除了要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璨若星空,任意一颗星子都会照亮心灵。每一位语文教师若都是腹有诗书的学识之士,那么学生的生命将极度丰盈,语文素养将有效提高。  一、
阅读优秀的书籍可以使人视野开阔、智慧增长、思维敏捷,还可以塑造人的性格,甚至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等,这些道理无须赘述。单就语文学科来说,当下语文中考阅读与作文为重中之重,大量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对提高阅读水平大有裨益。对于写作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每年中考之后,语文学科中都会杀出一些“黑马”,考试超出平常水平,这其中虽然不乏超常发挥者,但据语文组统计,他们绝大多数是一些平时喜欢阅读课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突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因此,教师应关注情感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以情感为主”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底蕴、提升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构建情感课堂——润物细无声  著名教师于漪认为: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满怀深情,去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开展学习、加深理解。学生感受到学
十月,张洹的大型个展“问孔子:张洹个展”将在修整一新的上海外滩美术馆拉开序幕,此次展览将由日本著名评论家和策展人、东京森美术馆馆长南条史生策展,近日在张洹个展的新闻发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