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责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 注重德育教育“有机”方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全过程当中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把思想性和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和基础知识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述祖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科学文化成就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述历史英雄人物时,注重增强学生为国争光的信心和决心;在讲述国际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人民革命斗争时,进行国际主义教育;在讲述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如何坚持革命斗争时,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讲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时,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
  
  二、 注重德育教育的“感受”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历史评价的感受认识当中
  
  历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评价历史,认识历史,才能从中得到思想感受,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例如,在讲述历史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讲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从而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学习、奋斗的信念,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工作作风,使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像这种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在历史教材中出现很多,教师应根据不同事件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 注重德育教育的“适时”方法,结合历史知识教学,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现编历史教材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各个阶段的历史选材侧重不同。古代史侧重讲述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教师要弘扬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教育学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近代史侧重讲述民族面临危亡和挽救民族危亡,教育学生发奋学习,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历史教训,充分认识到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组织后,国际竞争范围更广,竞争更激烈,落后就会在竞争中失败,以此唤起民族振兴意识,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责任感,真正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现代史侧重讲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史。教师要把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强盛事例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富中国、强中国、发展中国”,在心灵深处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四、 注重德育教育的“趣味”方法,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不能单一,否则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或机械地接受。因此,教师要讲究德育渗透的激励方法和趣味方法。如讲述祖国辉煌历史时,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讲述民族英雄、名人时,可事先精选名人爱国、尊师敬老的事例讲解,让学生搜集名人典型事例,组织举办报告会,可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进而成为发奋学习的一种动力,以此达到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唐河县桐寨铺镇二初中)
其他文献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新课程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探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数学教师都很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学生也少不了在加减乘除中跌爬滚打,以致使相当一批学生因感到数学抽象枯燥,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实际上,数学也是一门优美的学科,用心地寻找数学美,把
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更新,作为教育界,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社会的第一生产力。而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摇篮是教育,这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社会的变革与更新,也必将建立在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的基础上。  面临21世纪教育界的各项目,各学科的改革与尝试,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也已经面临刻不容缓的改革局面了。思考着教育系统各个新的改革点和突破点,笔者不禁想到了一句古语来
2005年9月新学期,我作为班主任接管了机电专业15班。这是一个中专班,与我以前接触的高中班有很大的差异。说实话,刚开始一段时间内令我头痛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有点儿厌烦。如厌学逃学者有之,得过且过者有之,而想学习或欠主动者却少又少之,真可谓是“差之又差”矣!  不过,让我不解的是,为什么那些“老”班主任的工作做得在我看来是既轻松又见效呢?后来,一有空我就找经验十足的前辈们取经,结果当然是受益匪浅。
摘要: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本文通过构建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面向全体,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学导并重”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合作探索、讨论为途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并通过教师的“导”,把握探究方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学习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做事没有兴趣那就不可能做好,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地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查阅学科资料,积极投入学习中。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做到事半功倍。生物是21世纪发展较快的自然科学之一,是一门颇具特色的学科,不仅以实验为基础,而且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密切地联系于生物中。当前热点话题,如禽流感、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提出,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然而,凝眸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除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外,却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调控;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
传统体育养生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其中医理论为支撑,对人们修身养性有积极作用。现代都市化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但传统体育养生学开展的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久坐、熬
摘要: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美化教学形式、分析课文内容以及阅读和写作训练得以实现。  关键词:青少年;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特别是艺术)审美活动规律的科学。美育则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养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帮助人们获得健美的心灵和高尚的情趣。美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手段,而语文教学的课堂则是对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地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个渴求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时代,心中都明白:儿童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黄金期,小学正是儿童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的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和智慧的火花去点亮语文课堂。  一、创造情景,引发感情  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字字句句皆关情”。如果语文老师只是冷漠地讲析字词句篇,不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要表达的情感,就无法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