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小学音乐的“快乐课堂”,目的是令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并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和投入,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最终达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明确“快乐课堂”的构建原则,然后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构建策略,最终将小学音乐教学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音乐教学“快乐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文学和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因此应改变对音乐教学的传统观念,将其放置在和数学、语文等学科同等的位置,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增强审美能力和发展智力。但针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应采用更加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参与音乐课堂学习,最终实现“快乐课堂”的构建。
一、构建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基本原则
喜欢音乐是人类共同的天性,而且小学生本身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尤其在接触音乐过程中,学生通常都会非常积极和投入,但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只是在向学生单向传输基础音乐理论,或者带领学生演唱歌曲,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受到了极大影响。而构建“快乐课堂”可改变这种现状,从而将音乐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关于“快乐课堂”的构建原则有以下几点[1]。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其喜欢的音乐类型也会有很大差别,比如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更喜欢一些儿童歌谣或者动画片的主题曲,因此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构建音乐“快乐课堂”就可以选择其喜欢的音乐类型,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或者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游戏等,都可以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促进“快乐课堂”的有效构建。其次,“快乐课堂”应该是有趣的。构建“快乐课堂”过程中应添加各种趣味性元素,比如游戏、多媒体动画等,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使其在课堂中的表现更加积极。最后,“快乐课堂”应具有互动性。在“快乐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应进行有效互动,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以此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将音乐知识充分吸收,最终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构建和实施策略
(一)充分发挥课前导入的作用
课前导入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因为通过有效的课件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表现更加积极。因此构建和实施小学音乐“快乐课堂”,要利用好课前导入环节[2]。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与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前导入中选择一些更有趣的方式,比如在《健康歌》的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的MV,然后让学生跟随视频和歌曲内容自由扭动身体,接下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歌曲中都提到了哪些运动吗,这首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学习”。这样就通过有趣的课前导入将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课堂当中,而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继续使用这首歌曲的视频,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指的是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但要注意突破限制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教师要在传统模式基础上采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3]。仍然以《健康歌》为例,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构建“快乐课堂”,还可以和学生共同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过程中让学生随意传递一样物品,然后教师播放《健康歌》,播放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音乐暂停时物品在哪一名学生的手中,该名学生就到讲台上表演歌曲中的动作。或者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竞赛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歌曲,并观察哪一个小组能够跟随歌曲将动作标准地做出来。当游戏过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内容开始讲解,这样也就完成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且也实现了“快乐课堂”的有效构建与实施[4]。
(三)建立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情感关联
音乐中拥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每首音乐作品的情感主题都会有一定差别。构建并实施小学音乐“快乐课堂”,可以关联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情感共鸣真正走入音乐世界,并对音乐作品产生更深刻的感悟。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而且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后获得更全面的发展[5]。比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中,主题情感是快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快乐,在第3单元中主题情感是光荣,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阐述什么是光荣,在第4单元中主题情感是爱护动物,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接触过小动物,哪些学生家里养过小动物等。通过这些方式都看可将学生的情感和教学内容充分关联,从而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获得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但同时也面临着更高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正确理解音乐教学的作用,然后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通过更有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在帮助学生打好音乐基础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并实施“快乐课堂”,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更加积极和投入,并且帮助学生更轻松、全面地理解音乐知识和深刻感悟音乐中的各种情感。这就决定了应在“快乐课堂”构建原则基础上通过课前导入、创新方法、关联情感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最终利用“快乐课堂”促进音乐教学效果达不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师蕊.小学音乐教学"快乐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000(042):167-168.
[2]臧丽君.小学音乐教学"快乐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黄河之声,2019,000(024):128.
[3]严雯珺.基于陶行知理念的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04):P.93-93.
[4]肖世鑫.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9,016(018):192.
[5]陈钊安.讓流行音乐推动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J].2021(2015-21):120-120.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文学和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因此应改变对音乐教学的传统观念,将其放置在和数学、语文等学科同等的位置,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增强审美能力和发展智力。但针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应采用更加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参与音乐课堂学习,最终实现“快乐课堂”的构建。
一、构建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基本原则
喜欢音乐是人类共同的天性,而且小学生本身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尤其在接触音乐过程中,学生通常都会非常积极和投入,但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只是在向学生单向传输基础音乐理论,或者带领学生演唱歌曲,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受到了极大影响。而构建“快乐课堂”可改变这种现状,从而将音乐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关于“快乐课堂”的构建原则有以下几点[1]。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其喜欢的音乐类型也会有很大差别,比如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更喜欢一些儿童歌谣或者动画片的主题曲,因此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构建音乐“快乐课堂”就可以选择其喜欢的音乐类型,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或者组织学生开展音乐游戏等,都可以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促进“快乐课堂”的有效构建。其次,“快乐课堂”应该是有趣的。构建“快乐课堂”过程中应添加各种趣味性元素,比如游戏、多媒体动画等,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使其在课堂中的表现更加积极。最后,“快乐课堂”应具有互动性。在“快乐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应进行有效互动,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以此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将音乐知识充分吸收,最终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构建和实施策略
(一)充分发挥课前导入的作用
课前导入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因为通过有效的课件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表现更加积极。因此构建和实施小学音乐“快乐课堂”,要利用好课前导入环节[2]。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与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前导入中选择一些更有趣的方式,比如在《健康歌》的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的MV,然后让学生跟随视频和歌曲内容自由扭动身体,接下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歌曲中都提到了哪些运动吗,这首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学习”。这样就通过有趣的课前导入将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课堂当中,而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继续使用这首歌曲的视频,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指的是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但要注意突破限制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教师要在传统模式基础上采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3]。仍然以《健康歌》为例,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构建“快乐课堂”,还可以和学生共同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过程中让学生随意传递一样物品,然后教师播放《健康歌》,播放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音乐暂停时物品在哪一名学生的手中,该名学生就到讲台上表演歌曲中的动作。或者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竞赛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歌曲,并观察哪一个小组能够跟随歌曲将动作标准地做出来。当游戏过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内容开始讲解,这样也就完成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且也实现了“快乐课堂”的有效构建与实施[4]。
(三)建立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情感关联
音乐中拥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每首音乐作品的情感主题都会有一定差别。构建并实施小学音乐“快乐课堂”,可以关联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情感共鸣真正走入音乐世界,并对音乐作品产生更深刻的感悟。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而且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后获得更全面的发展[5]。比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中,主题情感是快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快乐,在第3单元中主题情感是光荣,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阐述什么是光荣,在第4单元中主题情感是爱护动物,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接触过小动物,哪些学生家里养过小动物等。通过这些方式都看可将学生的情感和教学内容充分关联,从而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获得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但同时也面临着更高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正确理解音乐教学的作用,然后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通过更有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在帮助学生打好音乐基础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并实施“快乐课堂”,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更加积极和投入,并且帮助学生更轻松、全面地理解音乐知识和深刻感悟音乐中的各种情感。这就决定了应在“快乐课堂”构建原则基础上通过课前导入、创新方法、关联情感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最终利用“快乐课堂”促进音乐教学效果达不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师蕊.小学音乐教学"快乐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000(042):167-168.
[2]臧丽君.小学音乐教学"快乐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黄河之声,2019,000(024):128.
[3]严雯珺.基于陶行知理念的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04):P.93-93.
[4]肖世鑫.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9,016(018):192.
[5]陈钊安.讓流行音乐推动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J].2021(2015-21):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