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当前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现如今提出了新课改政策,初中数学的教学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数学引用一直都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采取最为有效的方式展开教育工作。本篇文章将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分析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际现状,并对于具体应用策略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新课改
一、 引言
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自身基本的应用意识以及问题处理的能力,当前初中数学应当做出一定改变,为此,在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教师也需要在方法手段方面进行创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其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二、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们国家提出了新课改政策,要求数学教学能够对学生实践方面能力展开培养。数学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当以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成绩进步,其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三、 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模式过于落后
由于我们国家过于重视应试化教学,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实际教学时仍然采用口头传述的方式进行讲解,促使学生们跟着教师的思路完成知识学习,因此课堂中师生很少进行交流。有些教师甚至还会采取背题的方法,促使学生们强行完成题目记忆,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
(二) 过分重视数学理论
应用题本身更为强调实践应用,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概念分析,从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们只会解答数学题目,但却很难将自身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导致数学教学本身的意义完全丧失。
(三)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为重视教材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们忽略对于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使其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在实际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很难理解题目本身的含义。同时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题目时,很难展开分析工作,导致实际解题的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创设数学教学场景
相比于小学数学应用题,初中数学题本身难度相对较高,教师仅仅依靠口头讲述的方式,学生很難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促使学生们融入到情境之中,从而增强理解能力。
例如,有一道数学题目为“某个班级的学生外出参加活动,如果每辆车坐45人,则有15人无法坐上车,而如果每车做60人,则有一辆车将会空余。则此次活动究竟有多少学生参加,又有多少辆车存在?”此类数学应用题十分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题目讲解的时候,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完成推理。假设有x辆车以及y名学生,则此时可以列出方程式为45x 15=y,60(x-1)=y,从而能够计算出该题目中总共有5辆车以及240名学生。如此一来,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便会有所提高,并且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二) 注重教学过程
初中学生在进行应用题解答的时候,建模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进行应用题解答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能力有所不足的情况,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便是其建模能力存在一定缺陷。所以,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更加重视过程,而不应该重视实际结果,以此引导学生们能够做到独自完成题目思考并进行借代,从而对其实践方面的能力展开培养。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本身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例如,在进行直角做变性和几何模型的学习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知识能力,完成数学建模的工作,以此增强自身数学应用的能力。
(三) 灵活应用解题策略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而数学应用题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教师在进行题目讲解时,需要将重心放在解题策略方面。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们看透应用题本质,虽然表面上文字很多,看似十分复杂,但是往往只需要理清基本思路,便能轻松完成解答。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将相关计算公式数量掌握,并套用于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中,从而根据自己的理解,寻找实际解题的思路。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独自进行思考,从题目的类型开始,到题目涉及的知识内容以及相关定理公式,一步一步展开分析,最终完成知识解答。有些初中数学应用题相对比较复杂,对此学生应当转换自己的思维,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某数学应用题题目为:有两条同样长度的绳子,第一条减去15米,第二条比第一条减去后的剩余部分还要长3米,则两条绳子的长度为多少。这道题目看似非常复杂,只是由于其涉及的条件比较多,只需分开分析即可。列出公式:3(x-15) 3=x,得出x=21。
(四) 注重难点知识的教学
教师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难点知识讲解时,需要根据内容本身完成安排的工作,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并依靠自身知识技能完成题目解答。
例如,教师在进行反比例函数y=kx的课程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们普及函数图像在第二和第四象限中的时候,k值的计算过程。同样,教师还可以提前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对反比例函数在象限中的具体图像进行展示,以此增强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促使学生们自身动态思维得到提高。当学生们对于反比例函数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在对其进一步展开引导,促使其自主研究对于反比例函数带来影响的相关因素,最后函数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促使学生们了解二者直接的实际关系。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应用题解答一直都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所有即将面对中考的学生必须要攻克的难关。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改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龙庆.激发学生兴趣,巧用解题技巧——分析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19期.
[2]严俊华.关注学生思维的迁跃点——一道初中数学应用题引起的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9年第5期.
[3]覃晓东.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J].广西教育,2017年第33期.
[4]杨金宝,宋烨.在学习中寻找应用性——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3年第7期.
作者简介:
梁晓弟,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丁沟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新课改
一、 引言
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自身基本的应用意识以及问题处理的能力,当前初中数学应当做出一定改变,为此,在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教师也需要在方法手段方面进行创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其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二、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们国家提出了新课改政策,要求数学教学能够对学生实践方面能力展开培养。数学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当以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成绩进步,其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三、 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模式过于落后
由于我们国家过于重视应试化教学,当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实际教学时仍然采用口头传述的方式进行讲解,促使学生们跟着教师的思路完成知识学习,因此课堂中师生很少进行交流。有些教师甚至还会采取背题的方法,促使学生们强行完成题目记忆,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阻碍。
(二) 过分重视数学理论
应用题本身更为强调实践应用,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概念分析,从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们只会解答数学题目,但却很难将自身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导致数学教学本身的意义完全丧失。
(三)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为重视教材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们忽略对于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使其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在实际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很难理解题目本身的含义。同时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题目时,很难展开分析工作,导致实际解题的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创设数学教学场景
相比于小学数学应用题,初中数学题本身难度相对较高,教师仅仅依靠口头讲述的方式,学生很難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促使学生们融入到情境之中,从而增强理解能力。
例如,有一道数学题目为“某个班级的学生外出参加活动,如果每辆车坐45人,则有15人无法坐上车,而如果每车做60人,则有一辆车将会空余。则此次活动究竟有多少学生参加,又有多少辆车存在?”此类数学应用题十分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题目讲解的时候,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完成推理。假设有x辆车以及y名学生,则此时可以列出方程式为45x 15=y,60(x-1)=y,从而能够计算出该题目中总共有5辆车以及240名学生。如此一来,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便会有所提高,并且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二) 注重教学过程
初中学生在进行应用题解答的时候,建模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进行应用题解答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能力有所不足的情况,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便是其建模能力存在一定缺陷。所以,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更加重视过程,而不应该重视实际结果,以此引导学生们能够做到独自完成题目思考并进行借代,从而对其实践方面的能力展开培养。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本身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例如,在进行直角做变性和几何模型的学习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知识能力,完成数学建模的工作,以此增强自身数学应用的能力。
(三) 灵活应用解题策略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而数学应用题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教师在进行题目讲解时,需要将重心放在解题策略方面。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们看透应用题本质,虽然表面上文字很多,看似十分复杂,但是往往只需要理清基本思路,便能轻松完成解答。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将相关计算公式数量掌握,并套用于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中,从而根据自己的理解,寻找实际解题的思路。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独自进行思考,从题目的类型开始,到题目涉及的知识内容以及相关定理公式,一步一步展开分析,最终完成知识解答。有些初中数学应用题相对比较复杂,对此学生应当转换自己的思维,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某数学应用题题目为:有两条同样长度的绳子,第一条减去15米,第二条比第一条减去后的剩余部分还要长3米,则两条绳子的长度为多少。这道题目看似非常复杂,只是由于其涉及的条件比较多,只需分开分析即可。列出公式:3(x-15) 3=x,得出x=21。
(四) 注重难点知识的教学
教师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难点知识讲解时,需要根据内容本身完成安排的工作,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并依靠自身知识技能完成题目解答。
例如,教师在进行反比例函数y=kx的课程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们普及函数图像在第二和第四象限中的时候,k值的计算过程。同样,教师还可以提前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对反比例函数在象限中的具体图像进行展示,以此增强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促使学生们自身动态思维得到提高。当学生们对于反比例函数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在对其进一步展开引导,促使其自主研究对于反比例函数带来影响的相关因素,最后函数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促使学生们了解二者直接的实际关系。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应用题解答一直都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所有即将面对中考的学生必须要攻克的难关。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改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龙庆.激发学生兴趣,巧用解题技巧——分析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19期.
[2]严俊华.关注学生思维的迁跃点——一道初中数学应用题引起的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9年第5期.
[3]覃晓东.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J].广西教育,2017年第33期.
[4]杨金宝,宋烨.在学习中寻找应用性——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3年第7期.
作者简介:
梁晓弟,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丁沟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