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语言感知 任课堂快乐无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2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曾经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感,即语言直觉,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力,包括对语言材料的组合方式和规律,对语言符号及其承载的思想内容、情感、韵味等方面的总体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其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一、丰富字词教学,感知点滴语言
  
  通常语感较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抽象的东西转换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表象就是转换的基础,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丰富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如在教学《花钟》中,“欣然怒放”这个词学生比较生疏,因为花儿的开放是一个漫长近乎静止的过程,学生很难体会花儿如何“怒放”。这时候就需要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教学。把花儿从“花骨儿——花苞——半开着——全开了”这样的过程,通过动画制作在几秒钟内呈现在学生眼前。一朵花儿这样开放着,学生觉得新鲜了;一丛花儿这样开放着,学生惊奇着;牡丹、菊花、昙花等一朵朵一丛丛在学生眼前欣然“绽放”着,学生欢呼起来了:“这就是欣然怒放。”接下来就要让学生动起手来,把自己的小手合拢起来当成花骨儿,一边读课文里的语句,一边用手演示花儿“欣然怒放”的情景。语感在学生的手中、脸上、心里,潜移默化地延伸了。
  
  二、学习语句表述,形成初步语感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一年级应就理解简单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按照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按一定的程序教学,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如第二册《美丽的小路》中的“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先通过观察课文插图,知道句中讲的是“小路”,小路上有鹅卵石,路旁有鲜花,再抓住“花花绿绿、五颜六色”这两个词感受小路的美丽,体会句子中修饰语带来的表现效果。适时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学生便能轻松地通过加上形容词对句子进行补充,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活动正悄然进行着。
  
  三、轻松训练,享受快乐课堂
  
  1.在朗读中训练语感
  朗读是感悟文章内在美的重要形式,文章读得越好,说明学生理解越深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特有情境中去。如第四册《找春天》有这么一段话:“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荡秋千……”在学生朗读当中,教师耍引导学生想象出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景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天的印象。接着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感受春天,“听、触、摸、闻、摇、笑”等字眼都可以通过肢体动作进行展现。这样既可以把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运用到肢体上来,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这样的教学可谓两全其美!
  
  2.在比较中训练语感
  比较、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比较可使学生感受文中语言的精炼。教学中,应该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细细体会,从而达到语感训练的目的。如古诗《望庐山瀑布》一文,教学时就可紧紧抓住“挂”字,首先将它和“流”字进行对比:“流”是看不出方向,因为平的、斜的都可说是流;“挂”可以充分说明瀑布的流向——自上而下,还能充分体现瀑布的笔直、严峻,美丽如书画、似精品般挂在山中,使学生充分领会作者造词造句之精妙,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情味的语感能力。
  
  3.在联系上下文中训练语感
  教学中,要让学生“上挂下连”,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原意,作出正确判断,体会表达效果。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不是表示询问的,而是表达小白兔对小燕子的话将信将疑的心理,这个意思要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来。教学过程如下:(1)联系上文引出句子;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吗?从哪句话看出来?(2)联系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从课文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小白兔不完全相信小燕子的话?(小白兔不是直接跑回家,而是又去问小鱼为什么跑出来。)最后,指导学生对疑问句、陈述句等不同句式的朗读训练。
  总之,语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快乐的探索过程,它深藏在课堂内外,需要我们用心寻找、感受。
  
  (责编 夏 天)
其他文献
片断一:识记走进想象走出  (在引导学生赏读了“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句话后)  师:孩子们,再读读这句话,我相信你已经记住了。不信,你试试看!(学生试背)  1 谁来试一试:(隐去一些词语)有的槐花远看像_________;有的槐花_________,近看如_________。  (两名学生背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劝学》初次备课时,我想在课的前半段立足于解读者的视角,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熟读文本,了解本文的结构:而在后半段则以鉴赏者的视角来解读文章,让学生来品味文本比喻论证的妙处。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一、设境朗读    1 假设你面前站着你的弟弟妹妹,你要劝勉他们学习,请用苟子的口吻把《劝学》读给他们听。  2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你突然回想起了苟子的,你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诵读起
《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9期刊登了四川乐山市沐川教师进修学校卢永璐老师撰写的文章:《作文教学虚实之我见——有感于“不真实”的作文评语》。在这篇文章中,卢老师从“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探究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分析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系列”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观点,即:“对学生作文中的虚构,我们不必遮遮掩掩,视之为欠缺,而应理直气壮地扶持,只要他表达的是真情实感…
中韩两国毗邻,从古至今彼此之间的联系就颇为紧密,文化领域的交往也比较密切。语言方面,韩语与汉语之间也存在相关之处。时至今日,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深入展开,中韩两国谋求共同发展也成为大势所趋。要进一步促进两国深度交流与发展,则需要在充分了解两国语言特色的前提下,实现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从而搭建两国交往发展的平台。  《中韩语言对比研究》由太平武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年出版。该书在比较法视域下,对
最近看了一则关于鲨鱼的短文,说的是一般的鱼都能自由地上浮和下潜,这主要靠的是鱼鳔:当鱼想上浮时,鱼鳔充满气体;当鱼想下潜时,便放出鱼鳔中的气体,使自己的浮力变小。而鲨鱼却没有鱼鳔。于是,它只能靠不停地游动来保证身体不至于沉入水底。想不到的是,它就是靠不停的运动,保持了强健的体魄,成了鱼类中的强者,所向无敌。  当前的教坛中,许多老师进入职业“高原期”,“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感慨愈来愈多。可是,許
编者按:从2001年至今,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时,语文教学的深层次问题也开始显露,分析课文思想内容成为时尚、追求人文性成为时尚、追求形式主义成为时尚。语文教学有效性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公布前期,本刊特约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魏本亚、尹逊才老师与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
书名:巧用白板教语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操作指南  作者:蒋丽清  出版单位: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  ISBN:9787549947638  定价:30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几经改进,那么,语文教学技术又该怎样提高来适应不断进步的语文学科教学需求呢?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蒋丽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心得和经验,敏锐地感觉到: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书名:英美科幻小说简史  作者:王艳 刘晓娟 许洋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ISBN:9787310040698  定价:20.00元  科幻文学是众多文学类型之一,是伴随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文学样式。作者主要是通过幻想的形式来表现未来人类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的内容多是在科学事实基础之上的预见和想象。在当代的西方,科幻小说已经成为人们最喜爱的
中国首份科幻与自主创新研究报告出炉  科幻阅读应纳入青少年素质教育范畴  据来自“2007中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上的消息,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完成的《中国科幻与自主创新能力开发》研究报告近日出炉,这是中国首份此类报告。  报告认为,科幻在一个提倡自主创新的时代里具有自身重要价值,它能够激发民族的想象力,提高智力和创造力,为国家自主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提供帮助。报告称,科幻文学对
案例描述    寒假的一天,女儿在家做作业,我在她旁边读书,妻子则在阳台洗衣服。家庭气氛祥和宁静。突然,妻子喊着肚子疼。懂事的女儿赶忙给她倒了杯热茶喝。没等我伸手,女儿又拿来了热水袋给妈妈暖肚子,在女儿的精心照料下,妻子的“病”很快“康复”了。  当一切回归平静,女儿又回到书房做作业,她小声地嘀咕着:“写什么呢?”我看了看她的作业本,原来是要求写一篇日记。我灵机一动,启发她说:“刚才妈妈肚子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