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3、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
  的创新行为,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1、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
  (2)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2、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
  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以“传授”思维过程和结论为主,而应讲究思维方法的探索、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设置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载体,而设计一个好问题则更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才能
摘 要: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如何营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努力的方向,而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又是一条有效的新教学途径,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个体发展出发,转换师生角色,重视学生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理念。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中学体育 以人为本     新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随着二期课
摘要:本文从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等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互动形式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工作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 兴趣 课堂互动 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新目标》的特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兴趣,以及学生积极参与。教材的编写是以conversations,pairwork.,groupwork 惯穿始终,这为课堂互动提供很好的教学资源和依据。由此,教师采用课堂互动方式进行教学是重要的。下面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说,当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占绝对优势。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以往许多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的:一是如何使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有效、更加扎实;二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摘 要:作文教与学的现状:学生作文水平低,教师作文教学难;作文课教师抓头挠脑,学生咬笔杆;学生作文采用“拼、凑、压、挤、抄”等“合作”方式。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观察能力 词句积累 表达能力    现今,许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就忧心忡忡。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课外阅读少和知识不丰富,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怕作文
创新是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不断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把企业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创新党建工作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举措,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他的记忆品质是密切相关的。作为教师我们无不发现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具有识记速度敏捷,准确性高,保持牢固,并且提起迅速的特点。我们会经常说这样的学生好教,只讲一遍他就能记住。那么为什么有的学生,教师讲几遍的内容,他也记不牢固呢?这就是学习方法的差异。而记忆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记忆方法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和鼓
近两年来,煤炭经济下滑,导致煤炭企业职工收入下降,从而劳资矛盾增加,为此,笔者通过分析市场经济形势起伏变化中企业劳动关系的微妙变化,着手研究国有企业特别是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
近几年来,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与创新,用激励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亲近英语,让激励伴随学生成长,使他们真正学得有趣、高效,并且获得成功和自信。   树立激励的教师形象   教师的形象、言语以及情感的流露,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想让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教师首先应树立激励的形象,挖掘学生潜能,让他们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保持积极的心态   认识到学生的
翻开各种教育类报刊杂志,就可知道各式各样关于课改的文章多如牛毛,令人应接不暇。教育部编制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也充分体现了课改的理念。那么在学校,我们的老师是否都进行了课改实验?我随堂听了几位中青年老师的课,他们的教龄都在15年左右,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因为是随机听课各位老师都没有作准备,所以,我认为这些老师的行为都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对此我从这些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作一个简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