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鸟王”与“仙鹤姑娘”的生死情缘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为她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是那首很多人都熟悉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女大学生徐秀娟为救一只丹顶鹤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
  叫人难以相信的是,在徐秀娟牺牲后,她曾经救过的一只丹顶鹤也含悲而死,更鲜为人知的是,徐秀娟的父亲将这只痴情丹顶鹤的遗骨赠送给了有“中国鸟王”美称的文化奇入阎福兴,多年来,阎福兴每次一演出,都要用这只鹤骨精心制成的鹤骨笛吹奏《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凄美的旋律,催人泪下,这场“中国鸟王”与“仙鹤姑娘”间的生死真情,感人至深。
  
  “仙鹤姑娘”的真实故事
  
  1964年10月,徐秀娟出生在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他的父亲徐铁林是一位鹤类保护工程师。徐秀娟从小受父亲影响,非常喜欢鹤,有一次,她一脸稚气地问父亲:“养鹤能出息人才吗?”徐铁林很认真地说:“能,鹤身上还有很多很多奥秘没有揭开呢!现在国家拿出这么多钱建立保护区,一方面保护鹤,一方面搞科研,不正说明这个事业的重要性吗?好好干,能不出人才吗?”父亲的话让徐秀娟心里亮堂起来了,从此她也更加热爱父亲的这份职业了。
  1981年8月,由于学校师资不足停办,辍学后的徐秀娟来到父亲的单位扎龙自然保护区上班。刚开始她被安排到食堂工作,几个月后,徐秀娟主动要求养鹤。领导们见她积极性这么高,便欣然同意了。一到饲养室,徐秀娟工作十分卖力,收拾鹤粪、垫草、喂食、放鹤、圈鹤,处处抢着干,很快受到同事们的好评,同时,她的悉心照顾也换来了仙鹤们的喜欢。
  1982年1月1日,保护区举行节日升旗仪式,没想到仙鹤们对国旗的红色感到恐惧,其中一只叫“赖毛子”的鹤竟然吓得直往墙上爬,爪子都抓坏了,血流不止。徐秀娟看到后特别心疼,她怕“赖毛子”再受伤,不顾一切地冲进鹤圈,紧紧地将“赖毛子”抱在怀里,并喊来父亲为它包扎伤口。鹤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赖毛子”见徐秀娟对自己如此爱护,从此与徐秀娟也更亲近了。
  不久后的一天,惊险的事情发生了,一位偷猎者潜入扎龙自然保护区,正当他要猎杀“赖毛子”时,徐秀娟赶到了,于是她与偷猎者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终救回了“赖毛子”的一条命。对于徐秀娟的救命之恩,“赖毛子”表现出无限的感激,它更加听从徐秀娟的指挥了。有空闲时,徐秀娟会领着鹤们跟着饲养员的叫声练习和唱,“赖毛子”最听话,每次都带头鸣叫,其他鹤们一听“赖毛子”叫了,便也跟着叫起来。
  1982年夏天,长春电影制片厂来扎龙自然保护区拍摄电影《飞来的仙鹤》,徐秀娟和饲养员许宽领着“赖毛子”协助拍摄,由于它聪明听话,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为了更好地学习养鹤的知识,徐秀娟又来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由于家境困难,徐秀娟舍不得每天花6角钱吃食堂的饭菜,她经常吃成菜和馒头。为了减轻父亲的经济压力,上学期间,她还先后三次到血站献血,换得一些营养补助费来作为生活费。
  1986年夏天,徐秀娟大学毕业了。这时位于苏北黄河古道口的盐城正成立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仙鹤的越冬地,正急需养鹤的人才,听说徐秀娟既有经验又有学历,盐城自然保护区向她发出了邀请。于是徐秀娟来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盐城工作。
  1987年9月15日中午,有两只鹤在笼子里叫个不停,徐秀娟以为它们想玩,便将它们放到水塘中,刚开始,两只鹤玩得很开心,可不一会儿,它们一下子挣脱绳子飞走了。这可把徐秀娟急坏了,急忙叫人一同出去找。直到晚上才找回来一只鹤,另外那只仍不见踪影。着急上火的徐秀娟根本吃不进去饭,她不顾大家劝阻,又钻进黑黑的芦苇丛中去寻找,第二天下午5点时,有人说在西边听到了鹤叫,于是徐秀娟不顾满身疲惫和饥饿,又和两位同事上路了。在路遇一条河时,两位同事游了过去,徐秀娟体力不支,游到一半时痛苦地对同事说:“我不行了。”于是同事让她回去,他们两个人去寻找。可徐秀娟回到鹤场后不放心,又返回来,再次下了河,于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23岁的她溺水身亡,再也回不到她心爱的鹤群了……徐秀娟牺牲后,她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时为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的宋健高度赞扬了她,他在《纪念仙鹤姑娘》一文中写道:“春春盎盎,不足以比其心灵美;秋秋皎皎,不足以表其品格高。”著名作曲家解承强还将她的感人故事谱成了名为《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歌曲,经甘萍等歌星演唱后,一时传唱大江南北,打动了无数听众。
  更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徐秀娟去世后,远在扎龙自然保护区里的“赖毛子”竟也从此精神抑郁,不思饮食,没多久便死去了。悲痛不已的徐铁林于是将“赖毛子”和女儿的遗物一起埋在了房前,以便每日缅怀。
  
  “中国鸟王”的鹤骨奇缘
  
  1998年8月,有“中国鸟王”盛誉的阎福兴随团中央青少部组织的少儿夏令营来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进行参观演出。在听到了有关徐秀娟的故事后,阎福兴被深深感动了。
  今年53岁的阎福兴出生在辽宁省兴城市西南的三道沟乡,从小家境贫寒,兄弟六个,身为老大的他从8岁起开始在山上放羊。在羊群吃草时,阎福兴有空就观察树上的鸟。有一天中午,放羊走累的阎福兴躺在树下睡着了,突然问,他听到了树上鸟儿惊叫不停,迷迷糊糊中,他感到胸部发凉,醒来一看,天啊!原来是一条毒蛇,要不是鸟儿及时报信让他甩掉了毒蛇,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从此,阎福兴对鸟儿有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卖艺的人,会用手指吹出鸟叫声。阎福兴追着那人看了几个屯子的表演,反复研究其动作,终于也能吹出鸟叫的声音。从此他开始认真模仿各种鸟叫声。
  几年后,对于山上的几十种鸟叫,阎福兴都能分得特别清楚。后来,阎福兴又开始通过吹奏乐器来模仿鸟叫。1975年,他以神奇的吹奏乐器之长,进了兴城剧团。
  1999年,阎福兴取得了第二届中华绝技大赛金奖,从此,他名声大震,他的神奇技艺陆续被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金土地”“曲苑杂坛”等栏目报道,他还到美国、日本、香港等地进行表演,均受到热烈欢迎。阎福兴每次都是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唤起人们关爱自然、爱护鸟类的行动。
  作为一个保护鸟类的积极倡导者,阎福兴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后,他的心灵因徐秀娟的事迹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于是,他探望了徐秀娟的父亲,老人家退休后身体很不好,可依然关爱着鹤群,这让阎福兴十分感动和敬佩。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期间,阎福兴认真揣摩了鹤的表演,并仔细倾听和研究鹤的叫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的努力,终于创作出了一曲《鹤歌》。当他用笛子演奏此曲时,许多鹤闻声聚拢来,在他身边翩翩起舞。最为激动的是徐秀娟的父亲,他为阎福兴的精湛表演和宣传爱鸟的精神所感动,当即作 出一个非常决定,将思念女儿徐秀娟而死的那只叫“赖毛子”鹤的两根遗骨拿出来,送给阎福兴作纪念。
  
  感天动地的生死真情
  
  手捧两根鹤骨,阎福兴感到分量特别重。在一番仔细思考后,他决定用这两根鹤骨做成笛子,好演奏那首《一个真实的故事》,更好地向人们宣传徐秀娟,宣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虽然这个想法很好,可谁会用鹤骨做笛子呢?巧的是,阎福兴在电视中看到了关于我国著名民乐乐器制作大师常敦明老先生的介绍,他顿时心中一亮,决定求常先生帮助。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从东北赶到江苏省扬中市找到常大师时,竟被拒绝了。常先生虽然制作过多种乐器,可从没用骨头制作过乐器,觉得这件事情难度太大。
  面对这个闭门羹,阎福兴一遍遍向老人家说明自己的心愿,并详细讲述了徐秀娟的故事。善良的常敦明大师终于心软了,最后他表示会尽力帮忙做鹤骨笛。见老人同意了,阎福兴的脸上也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用鹤骨做笛子,这真是给常敦明提了一个新课题,为了完成任务,实现阎福兴的愿望,常敦明认真研究,反复试验,整整忙活了一个多月,终于精心制作出了两支“鹤骨笛”。拿到鹤骨笛的那一刻,阎福兴无比激动,他当即用手中的笛子吹奏起了那首《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动情地吹着,常敦明动情地听着,不觉问,两个人都热泪盈眶……如今,这两支鹤骨笛一支在阎福兴手中,另一支在“中国民间民族乐器陈列馆”收藏。
  如今,身为辽宁省兴城市文联副主席的阎福兴工作很繁杂,可他仍不忘拿着鹤骨笛走上宣传爱鸟、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的第一线。现在已经熟练掌握多种乐器演奏的阎福兴在表演时,每一段都穿插鸟的叫声,他常常动情地对观众说:“我不需要你们的掌声,只是希望在座的诸位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野生鸟类,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阎福兴的每次必演之作,在演出前,他都会这样介绍说:“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大学毕业后,她仍回到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再也没有上来,我用鹤骨笛吹奏这首曲子,来纪念这个女大学生和这只丹顶鹤,以此来唤起人们对鸟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不但国人被他的讲述和演奏所感染,在国外同样有强烈反响。2006年9月25日,阎福兴受邀请到美国西雅图大剧院演出,当观众通过翻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的背景介绍,并听到阎福兴用鹤骨笛深情吹奏后,现场先是即刻寂静,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阎福兴表示受徐秀娟烈士的精神感染,他会更努力地向国人、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人的环保意识。虽然阴阳相隔,可这种“中国鸟王”和“仙鹤姑娘”间的生死真情真是感天动地、撼人心灵!
  
  编辑
  任 娟
其他文献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构建语言大厦的基础.而枯燥和遗忘是词汇学习的天敌,所以要把词汇记牢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文运用财务分析法,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信用社、农商行、城商行等)信贷业务风险的防控进行梳理、整合,通过专门的财务管理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结
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一文,教了不下十遍,写下的教学后记,也不下十几篇.有时以为执行教学的目的基本达到,因为先生的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十分清晰,口语化行文,通俗易懂,教与学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抓两头,促中间.也就是说,教师既注重优等生的拔尖培养,又对数学学困生有足够的关注,并且分析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制定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下面谈谈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留守学生学习迷茫  我对所教的班级做初步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数学学困生是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到了初中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这个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迈向了新的台阶,政府法制化建设和建设阳光政府进程在加速进行.
我校机电学院隋允康教授负责的课题组经过多年探索,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材料力学”的教学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他们将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学生,在课堂
小王今年23岁了,平时内向的他很喜欢收集女明星的照片,而且还有点“花痴”,但是也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最近,小王一天到晚不上班,整天捧着女明星冰冰的照片不撒手.就这样两天
1人,肯定是有第六感的。那天不知为什么,主编室开例会我总是提不起精神,心里像有只振翅的鸽子,总想往外扑楞。而且我知道,它一心要飞往我沙龙里那几个哥们身边。果然,不一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