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浅谈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改进总结性评价,以适应新课程要求?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参考相关资料,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总结性评价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总结性评价 创设情境 填空题 上机评测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114-02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是新课程评价的难点之一。总结性评价作为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总结性评价进行变革以适应信息技术新课程是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发展的关键。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为依据;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际,树立“教-学-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评价观,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作出较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并通过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形式及特点
  
  通常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是在同一时间,组织一场考试,测试题目的难度相同,题型只有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题目侧重知识与技能测试,如“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具有以下特点:1、统一公平;2、评价结果客观;3、效率高,可操作性强;4、评价结果反馈周期长,无法及时反馈教学效果;5、无法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评价。如何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如何在评价中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如何改进并实施
  
  实施原则:
  1、评价要面向课程目标即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发挥考试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2、评价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
  3、评价要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避免出现纯知识记忆的试题。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本文重点介绍总结性评价如何实施。
  首先,改进试题内容,丰富题型,使得试题测试内容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和差异性,同时实现课程目标的评价。原有的测试题型只有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在实施过程中保留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同时增加不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
  1、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题目的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脑海中虚拟再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注重知识的应用,实现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例1:放暑假了,小明想找一份暑期兼职工作。他可以通过A得到工作信息,对得到的工作信息需要B。经过小明的努力,有多家企业通过D,向小明发出了面试邀请。经过比较小明对一家运动鞋专卖店的工作感兴趣,于是准备面试资料,使用E制作一份面试简历。
  A:1、广播;2、电视;3、老师;4、路边粘贴招工广告;5、企业招聘会;6、人才市场;7、网络
  B:填空
  C:填空
  D:1、电话;2、电子邮件;3、普通邮件;4、手机短信;5、学校老师通知;
  E:1、Word;2、Photoshop;3、Cool Edit Pro;4、Access;5、Flash MX
  例1从实际生活出发,考查内容覆盖面广,从信息的获取到信息的加工表达以及信息的发布和接收。学生必须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题目创设的情境引导下在大脑中虚拟地构建解决问题的步骤。
  2、 拓展知识,答案开放
  知识的拓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差异,对知识拓展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为了区别学生的差异,在设置题目问题时要兼顾基础知识和知识拓展,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不尽相同,这正体现了学生的个性。不管是单选题还是不定项选择题答案都提供固定选项,这样限制了学生的作答,而填空题答案不预设固定选项,使答案有个性、多样性、开放性。同时通过对问题的分层提问和答题形式的设置,从而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考察过程性学习和培养创新意识。
  例2: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使许多同胞受灾。小明想了解灾区最需要那些帮助,他可以通过A得到相关信息,也可以使用B上网获取灾区信息。许多网站滚动报道了灾区一幕幕感人的救人故事,同时号召广大网友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小明想通过捐款帮助灾区人民,他需要做的是C;如果小明想通过网上银行捐款,正确的操作是D。
  A:填空
  B:1、IE浏览器 2、Word3、Windows xp4、我的文档
  C:填空
  D:1、核对公布的捐款帐号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2、在使用网上银行的计算机上先查杀病毒和木马
  3、打开计算机输入帐号,马上转账
  例2侧重基础知识的应用考查和知识的拓展。填空题没有提供备选答案同时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写出答案,不同的答案才能体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
  3、超量出题
  教学阶段性测试中适当增加题量、丰富测试题型,使题目尽可能覆盖所讲授的知识。学生只要完成部分题目就达到要求。通过答题数量和答对题目的数量来区别学生的能力。
  调整考试方式和改卷方式,采用计算机考试、评卷,实现教学的实时反馈,促进教学,减少教师工作量,提高效率。
  上机操作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不同,在实践中及时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教授学生多,课时有限,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一一指导并及时反馈。那么对每一个学生操作过程和操作步骤是否有错?错在哪里?学生如何知道。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计算机上机考试(上机练习系统)。
  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可以设置多种题型。有单选,多选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操作题等。对考试结果评价快,组织实施容易等优点。许多大型考试均采用计算机上机考试的方式。在平常的课堂练习、课堂小测以及期末考试都可以采用计算机考试。
  上机练习(考试)系统截图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建立由单选题、不定相选择题、填空题和操作题等不同题型组成的题库。单机版和网络版评测系统结合使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单机版根据教学内容从题库中抽取题目作为课堂练习,学生练习完成后系统自动评分,学生可以查看评分结果,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有较好地了解。在阶段小测中使用网络版考试系统,从题库中随机生成难度相同的几套试卷,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完成测试题目,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评卷,在最短时间内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和学生,促进教学。
  
  四、存在不足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按照以上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实行一段时间,在促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不足:
  1、 对题目研究不够深入,部分题目达不到预期的评价目的。
  2、 上机考试出现“抽题错误”,考试过程死机等情况。
  以上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加强与其他老师之间的交流,不断完善终结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苗逢春.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观
  [3]苗逢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
  [4]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纲要信息技术[M].福建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课堂进行“大合唱”是传统英语教学中一种“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应试性教学。要正确运用大声朗读课文的方法及掌握其运用的时机,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益,必须转变观念,克服传统英语教学的诸多弊端,遵循师生互动的教学规律,选择科学正确的教学策略。从而证明“双重英语教学法”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大合唱” 传统英语教学 “双重活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101-01    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现代的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独有的人格,以人为本就是必须把德育和“树人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个别行为差异的,耐心帮助他们,力求
摘 要: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将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融会贯通到“词汇集中教学”之中,做到了“省时、高效”,有效地减轻了师生的负担,使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  关键词: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词汇集中教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110-01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与“词汇集中教学”     1、何为“先学后教,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任务式教学方法,近年在高校专业课中逐渐盛行。本文主要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房地产经营管理》教学中的改进运用过程、特点和教学注意点,以推进高校专业课教育改革进程。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房地产经营管理》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106-02    一、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Prolektm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103-01    一、小班幼儿产生攻击行为的原因    攻击性行为有口语攻击、身体攻击和破坏物品几个方面。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攻击行为大多表现在身体攻击和破坏物品两个方面。引起幼儿攻击行为的原因有:  1.对依恋物的强烈守护情感,产生攻击他人的行为  小班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新的生活秩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