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济报道“鲜活”起来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经济报道 新闻性 可读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报道也一直成为各类媒体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做好经济报道,对应对危机、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经济报道的专业性较强,目前,许多媒体尤其是各级党报,经济报道往往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报道程式化,工作味浓,鲜有创新;二是堆积材料,罗列数据,枯燥乏味;三是宣传经济工作,远离群众生活,缺乏高度深度。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经济宣传的艺术,增强经济报道的新闻性和可读性,让经济报道“鲜活”起来呢?
  
  一、关注经济热点 贴近百姓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经济报道不仅越来越受到政府官员和经济界人士的关注,也越来越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但是一直以来,一些媒体的经济报道都是面上的东西多,点上的内容少;报道一个省市、一条战线经济成就或发展措施的多,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内容少;工作总结性的报道多,鲜活生动的报道少,使得很多经济报道看起来与老百姓的生活素无瓜葛,几乎成了一些部门的工作总结,一般群众和读者都不关心。
  造成这种现象一个主要原因是记者采访作风不扎实,“三贴近”不够,跑“上面”的多,跑“下面”的少,听领导、专家“指出”的多,听人民群众反映的少,跑跑会议、拿拿材料、打打电话,找份材料写报道,往往难以真正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把握和报道经济现象,最终削弱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
  造成经济报道缺少鲜活性、可读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的记者把经济报道同经济宣传完全等同起来,主要报道经济工作、发展成就。其实,经济报道的领域很宽,经济发展新政策、新措施、新成就是报道的主要内容,但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就业、消费、投资理财等日常经济生活,也是经济报道的重要内容。记者应着眼于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选择其中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进行报道。
  经济报道必须在“三贴近”上下功夫,正如新闻界老前辈范敬宜先生所说,要学会“从距离群众最近的角度来报道经济工作”,要“找到最贴近群众的那个点”,才能使经济报道真正“鲜活”起来。
  不涉深水难抓“活鱼”,不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就无法写出鲜活的报道。今年1至2月份,安徽淮北地区遇到了几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安徽日报》及时在A1版、A2版开辟了“齐心协力、抗旱保苗”、“坚决打赢抗旱硬仗”等栏目,不僅及时报道了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对抗旱工作的部署,也报道了一些市县的旱情和抗旱工作的情况,但是很少有点上的报道,抗旱宣传缺少鲜活的内容,可读性不强。后来,报社总编派记者深入抗旱一线采访,在重要版面又开辟了“来自抗旱一线的报道”栏目,记者深入田间地头,现场采访参加抗旱的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群众,写出了一批现场感强、内容鲜活的好稿,大大提高了抗旱报道时效性、新闻性和可读性。
  关注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找准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结合点、共鸣点和兴奋点,才能写出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的经济报道。如关于幼儿园乱收费问题,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部门虽多次发文规范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安徽日报》抓住这一热点问题不放,先后刊发了多篇“热点透视”,从单纯报道这一现象到深入剖析问题症结,跟踪采访,深入挖掘,最终推动了规范幼儿园收费问题的新规出台,这组报道引起很大反
  响,网络媒体纷纷转载,央视的传媒广场也多次进行点评。
  
  二、把握经济规律 做到深入浅出
  
  经济报道专业性较强,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必须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学习经济学理论知识。作为一名采写经济新闻的记者,要想写好经济报道特别是深度经济报道,就应该懂经济学理论,善于以宏观经济政策或者经济理论来观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提出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独到见解。
  当前,一些媒体不敢触及经济热点问题,原因是有些记者对经济热点和新的经济现象缺乏新闻敏感性。如上世纪70年代初,大包干在安徽农村几个地方都有试点,当时很多媒体、多数记者认识不到其重要性和新闻性,缺乏新闻敏感度,不敢突破政策框框,即使清楚这是一条重要新闻,但还是不敢报道。《安徽日报》在全国开了报道“大包干”的第一腔,率先刊发了凤阳小岗村农民的这一伟大创举。近年来,关于林权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热点问题,有的记者虽也发现了这一新鲜事物,但不敢贸然报道,主要是政策吃不透,基调把握不准。
  经济报道要有一定深度,反映的题材应是广大受众关心的重大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是老百姓关注的经济热点。当前,许多媒体的经济报道可读性差,往往一般化、同质化、概念化、抽象化的经济报道多,有见解、有深度、有影响、有份量的经济新闻少,有的整篇报道都是数字的罗列、专业术语的堆砌,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不少所谓的经济深度报道,专家觉得浅,读者感到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记者编辑的专业素养不够,缺乏深入生活、贴近群众、精益求精的采编作风,缺乏专家型的名记者、名编辑。
  
  三、创新报道形式 改进新闻文风
  
  经济报道要想做深写活,必须按照“三贴近”要求,创新报道形式,改进新闻文风,正确处理好专业化和大众化的矛盾、工作性和新闻性的矛盾,提高新闻宣传的艺术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在谈到如何改进新闻宣传的文风问题时,他指出:“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宣传教育”。一篇好的经济报道应是广大读者和经济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重要新闻和重要信息,必须以新闻点为切入口,用新闻的眼光去解读经济政策,关注民生话题,透视经济热点,通报市场信息,揭示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新闻价值。
  当前,许多媒体的经济报道工作味太浓,专业性太强,可读性不高,有的采用大量数据和专业术语,文章晦涩难懂,一般读者不知所云。如有的报道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土地增值升值,文中采用“提高‘级差地租’”的概念,搬用专业术语,读者看不懂;报道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写成“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生造经济名词,读者难以理解;有的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采用很多经济景气指标等一大堆经济术语,专业性太强,学究味太浓。所以,要想写活经济报道必须学会化繁为简,将专业术语变成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来表达,选取大众所关心的角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写作。
  经济报道如何做到深入浅出、鲜活耐读,这是每一位从事经济报道工作编辑、记者的基本功。“深入”就是要深入经济建设一线,深入经济生活实际,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能透过经济现象看本质;“浅出”就是要学会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跳出来,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报道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给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经济新闻。“深入浅出”既不能简单、平面地反映工作经验和典型,也不能仅靠采访材料去印证、图解政策,而应对经济现象、经济事件进行剖析、提炼、升华,发现、挖掘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抓住读者关注的新闻点、兴奋点,揭示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的闪光点、热点和难点,用新闻视角、群众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报道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其他文献
2007年选择扎兰屯市人工种植的紫花菖蓿田,从春季萌发后开始定点定期调查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发生危害规律,通过调查明确了扎兰屯市紫花苜蓿田杂草共计有14种,分属于8科,13属;当地的
座新的卫生建筑满足了孤儿院的基本需求;厕所、个人卫生设施和洗衣房。内部结构已经建成,是项目的基建架。最私密的功能位于两个抹灰的混凝土体块中。
东北地区是我国规划的四大肉牛产业带之一,拥有草原红牛、延边黄牛、三河牛、蒙古牛等多个地方优良品种牛,肉牛供种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母牛规模养殖比重达15%以上;牛肉产量占全国牛
近年来。我国报纸中出现的集装箱式的新闻言论版。是新闻评论、新闻传媒乃至社会民主化进程中一个可喜的进步.它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传播理念和功能的变化,进而可以说给中国社会带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流言消亡的方式,归纳了流言控制的相关做法,强调了流言控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流言 流言控制 流言消亡    一般认为,流言是通过非正式渠道流传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它具有信息分享和群体意见交换的双重属性,同时也是在信息暧昧不明,情况复杂急需解释的条件下群体创造的“即时新闻”。流言不仅是信息传播过程,还是意见汇聚乃至群体决策的开端,和群体的心态转变有着密切关系。历史上的多次社会变
啤酒——啤酒是封杀名单上最新的一个“坏家伙”。但实际上,啤酒的好处长期以来被其他酒类的光芒遮蔽。最新研究表明,适度饮用啤酒能够提高心血管功能。  发脾气——如果你是那种喜欢抑制自己情绪的人,那么还是选择爆发吧,不要让自己压抑太久。研究表明,发脾气对人身体是有好处的,比起让自己担心、生闷气,发脾气是一种更有效的处理方法。但如果长时间陷入愤怒状态不能自拔,你也许会受到其他一些健康问题的困扰,比如血压升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 新闻 编辑    电视新闻编辑是以电视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策划、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  县级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桥梁,它的“重头戏”——新闻节目的定位显得更为重要。县级电视台既要传达上级的政令,又要为地方的社会发展服务,怎样把最好的设备、最强的力量放在全台的工作中心和重点节目上?关键是把握好新闻节目的
【关键词】新闻评论 网络言论    评论是一个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它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媒体间竞争的加剧,社会发展的急剧变迁以及民众利益诉求的日趋强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闻评论近些年在国内各媒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与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报纸在资讯的短平快、形象传播和编读互动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只有靠思想的深度和文
组建仅仅一年,从只"储"到"贷",相继推出"好借好还"小额信用贷款、个人商务贷款和银团贷款等业务类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合肥市分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合肥分行")——这个合肥
“精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他们书写了民族的史诗;精英是一个国家的脊梁,他们关系着国家的存亡——”3月28日,省内文化界专家齐聚滨湖集团,就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如何打造精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