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兴区园林绿化事业取得了長足发展,园林绿化资源持续增长,如何巩固建设成果,保护现有资源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查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大兴区园林绿化资源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绿化资源管护的改进对策方法,以期为相关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资源管护;大兴区
园林绿化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它对于提高空气质量、维护公众健康、创造宜居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对园林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更加有效地改善环境,尤其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部门更需要提升养护能力和管理水平,以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1] 。
1.大兴区园林绿化资源基本情况
1.1园林绿化资源现状
截止2019年末,全区林地面积34383.29公顷,林木绿化率达到32.83%,森林覆盖率达到30.2%。其中包括第一、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地,京开路、京津塘、永定河、京九铁路、五环路、京山铁路一期、六环路等绿色通道,庞安路、青安路、大龙河等重点路河等各类重点工程林地资源。
全区园林绿化资源总体分布呈现“林地南多北少,绿地南少北多”的特点。大兴南部特别是南九镇,林地面积约20万余亩,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70%左右;北部特别是北五镇大型区域公园、特色公园聚集,绿地资源丰富,全区绿色资源基本形成“生态空间融合、大美国门景观、绿色生态新城、和谐宜居家园、创新智慧园林”的园林绿化新格局。
1.2园林绿化资源管护现状
1.2.1 绿化隔离地区
绿化隔离地区绿化管护实行属地管理,涉及旧宫、亦庄等镇及天堂河劳教所、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国营单位。对于生态林,各权属单位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和管护地块的区域环境,以成立专业管护队伍或招标专业绿化公司的方式进行管护;经济林统一由村集体或分包到农户管理。
1.2.2 重点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管护工作涉及全区十三个镇、八个国营单位,由区林业站、区林保站负责技术指导及监督落实,各林权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目前主要有镇政府聘请专业绿化公司实施管护、一级生产单位直接参与管护作业等方式。
1.2.3重点路、河绿化,农田防护林
重点路、河绿化,多数农田防护林主要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类是林权归村集体所有的,村委会负责管护。个别经济条件好、重视程度高的镇,有专人管理,管护效果较好。如:庞安路绿化带林木长势旺盛、病虫害发生率低,林地干净整洁,整体效果明显好于同类其它路段。另一类是林权归农户或者林权是集体的,但村集体与农户签订管护协议,由农户负责养护管理。此种类型的防护林95%以上管理合格,一般无火灾隐患,长势良好,保存率达90%以上。该模式节省开支,农民增收,同时又保全了绿化成果,效果较为突出。
2.园林绿化资源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行政管理与执法脱节
园林绿化行政执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执法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需要专业部门的协查,部门间的协调无形中增大了处罚的行政成本,执法效率难于提高;二是仅以简单罚款了事,与行政处罚紧密联系的树木补植、绿地恢复等行政强制措施难以落实。统一监管不到位,导致各部门无法联系起来,无法获得绿化面积的准确消息,无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工作能力不强,对环境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 [2]。
2.2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园林绿化行业从苗木供应到工程设计,再到工程施工的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已相当高。与之相比,在后期养护方面,公共绿地养护唱主角的还是政府,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大兴新城范围内的公共绿地管护多数由园林服务中心负责。多数镇区公共绿地也都是由镇属绿化公司承担。在这种传统的管护模式下,各养护单位易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且不利于降低管护成本、提高管护质量。
2.3 附属绿地管护监督激励机制缺乏
目前,附属绿地管护现状良莠不齐,部分单位管护积极性高,管护效果可以达到专业绿化水平;部分绿化责任单位管护积极性不高,管护效果差;还有少数单位尤其是老旧小区弃养、弃管、私搭乱建、随意圈占现象严重。
2.4部分群众护绿积极性不高
部分群众保护绿化成果的积极性不高,认为“生态”是大家的事、政府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外,部分树木与邻近农作物争肥、争水、争阳光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行道树遮挡了商铺门面;庭院绿化树木遮挡了住户采光等。由于个人利益受损,群众管护积极性降低,甚至出现主动毁坏林地的现象。
3.关于促进园林绿化资源管护工作健康发展的建议
3.1加大附属绿地管护力度,分类推进
以花园式单位创建、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分类推进各类附属绿地的绿化管护工作。对于绿化水平较高的单位附属绿地、商住小区附属绿地重点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绿地景观方面着手,逐步向创建花园式单位推进;对于管护水平一般的附属绿地,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重点、达到绿化养护二级标准为目的,保持和提高现有绿化水平;对于管护水平较差的附属绿地,特别是老旧小区,要以保证绿地面积指标作为重点,借助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政策措施、落实管护资金、人员,建立绿化管护的长效机制,逐步提升绿化水平。
3.2探索利益共享的管护模式
通过技术措施减少林木对群众生产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资金补偿或利益共享等多种方式,使利益受损的群众得到补偿,提高其管护积极性。如:由村集体与受胁地影响农户签订管护协议,养护管理全部由农户承担,树木收益或是集体与农户分成,或是全部给农户。这样村集体既节省了开支,又让农民增收,还保全了绿化成果。
3.3 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鼓励竞争”的原则,逐步建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招投标和专家评审的程序,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养护单位承担养护任务,不断推行林木养护市场化运作,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3.4 强化管护质量考核
根据相关标准,加强养护质量考核。有公共财政投入的,考核结果与养护资金拨付直接挂钩,养护质量合格的,全额拨付养护经费;养护质量不合格的,按照考核标准和合同约定扣减相应的养护管理费;严重失管的,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养护单位责任。经费自筹的,考核结果与监管单位、责任单位领导年度考核挂钩,督促各单位加强对各类绿地的管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洪刚.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智库时代,2017(13):225,227.
[2] 郭颖军.分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45):136.
(北京市大兴区园林绿化局巡查大队)
关键词:园林绿化;资源管护;大兴区
园林绿化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它对于提高空气质量、维护公众健康、创造宜居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对园林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更加有效地改善环境,尤其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部门更需要提升养护能力和管理水平,以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1] 。
1.大兴区园林绿化资源基本情况
1.1园林绿化资源现状
截止2019年末,全区林地面积34383.29公顷,林木绿化率达到32.83%,森林覆盖率达到30.2%。其中包括第一、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地,京开路、京津塘、永定河、京九铁路、五环路、京山铁路一期、六环路等绿色通道,庞安路、青安路、大龙河等重点路河等各类重点工程林地资源。
全区园林绿化资源总体分布呈现“林地南多北少,绿地南少北多”的特点。大兴南部特别是南九镇,林地面积约20万余亩,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70%左右;北部特别是北五镇大型区域公园、特色公园聚集,绿地资源丰富,全区绿色资源基本形成“生态空间融合、大美国门景观、绿色生态新城、和谐宜居家园、创新智慧园林”的园林绿化新格局。
1.2园林绿化资源管护现状
1.2.1 绿化隔离地区
绿化隔离地区绿化管护实行属地管理,涉及旧宫、亦庄等镇及天堂河劳教所、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国营单位。对于生态林,各权属单位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和管护地块的区域环境,以成立专业管护队伍或招标专业绿化公司的方式进行管护;经济林统一由村集体或分包到农户管理。
1.2.2 重点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管护工作涉及全区十三个镇、八个国营单位,由区林业站、区林保站负责技术指导及监督落实,各林权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目前主要有镇政府聘请专业绿化公司实施管护、一级生产单位直接参与管护作业等方式。
1.2.3重点路、河绿化,农田防护林
重点路、河绿化,多数农田防护林主要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类是林权归村集体所有的,村委会负责管护。个别经济条件好、重视程度高的镇,有专人管理,管护效果较好。如:庞安路绿化带林木长势旺盛、病虫害发生率低,林地干净整洁,整体效果明显好于同类其它路段。另一类是林权归农户或者林权是集体的,但村集体与农户签订管护协议,由农户负责养护管理。此种类型的防护林95%以上管理合格,一般无火灾隐患,长势良好,保存率达90%以上。该模式节省开支,农民增收,同时又保全了绿化成果,效果较为突出。
2.园林绿化资源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行政管理与执法脱节
园林绿化行政执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执法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需要专业部门的协查,部门间的协调无形中增大了处罚的行政成本,执法效率难于提高;二是仅以简单罚款了事,与行政处罚紧密联系的树木补植、绿地恢复等行政强制措施难以落实。统一监管不到位,导致各部门无法联系起来,无法获得绿化面积的准确消息,无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工作能力不强,对环境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 [2]。
2.2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园林绿化行业从苗木供应到工程设计,再到工程施工的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已相当高。与之相比,在后期养护方面,公共绿地养护唱主角的还是政府,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大兴新城范围内的公共绿地管护多数由园林服务中心负责。多数镇区公共绿地也都是由镇属绿化公司承担。在这种传统的管护模式下,各养护单位易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且不利于降低管护成本、提高管护质量。
2.3 附属绿地管护监督激励机制缺乏
目前,附属绿地管护现状良莠不齐,部分单位管护积极性高,管护效果可以达到专业绿化水平;部分绿化责任单位管护积极性不高,管护效果差;还有少数单位尤其是老旧小区弃养、弃管、私搭乱建、随意圈占现象严重。
2.4部分群众护绿积极性不高
部分群众保护绿化成果的积极性不高,认为“生态”是大家的事、政府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外,部分树木与邻近农作物争肥、争水、争阳光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行道树遮挡了商铺门面;庭院绿化树木遮挡了住户采光等。由于个人利益受损,群众管护积极性降低,甚至出现主动毁坏林地的现象。
3.关于促进园林绿化资源管护工作健康发展的建议
3.1加大附属绿地管护力度,分类推进
以花园式单位创建、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分类推进各类附属绿地的绿化管护工作。对于绿化水平较高的单位附属绿地、商住小区附属绿地重点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绿地景观方面着手,逐步向创建花园式单位推进;对于管护水平一般的附属绿地,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重点、达到绿化养护二级标准为目的,保持和提高现有绿化水平;对于管护水平较差的附属绿地,特别是老旧小区,要以保证绿地面积指标作为重点,借助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政策措施、落实管护资金、人员,建立绿化管护的长效机制,逐步提升绿化水平。
3.2探索利益共享的管护模式
通过技术措施减少林木对群众生产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资金补偿或利益共享等多种方式,使利益受损的群众得到补偿,提高其管护积极性。如:由村集体与受胁地影响农户签订管护协议,养护管理全部由农户承担,树木收益或是集体与农户分成,或是全部给农户。这样村集体既节省了开支,又让农民增收,还保全了绿化成果。
3.3 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鼓励竞争”的原则,逐步建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招投标和专家评审的程序,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养护单位承担养护任务,不断推行林木养护市场化运作,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3.4 强化管护质量考核
根据相关标准,加强养护质量考核。有公共财政投入的,考核结果与养护资金拨付直接挂钩,养护质量合格的,全额拨付养护经费;养护质量不合格的,按照考核标准和合同约定扣减相应的养护管理费;严重失管的,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养护单位责任。经费自筹的,考核结果与监管单位、责任单位领导年度考核挂钩,督促各单位加强对各类绿地的管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洪刚.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智库时代,2017(13):225,227.
[2] 郭颖军.分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45):136.
(北京市大兴区园林绿化局巡查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