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略优等生的心理健康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i1987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优等生”仍然是依据学习成绩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大多“优等生”因成绩突出“家里受宠,学校被捧”,习惯地享受着“众星捧月”;教师和家长看到的都是他们的优点,缺点则被忽略甚至是偏袒。其实“优等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更大,原因更复杂,后果也更严重。
  一.自居、自傲心理
  优等生一般成績好,聪明伶俐, 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他们习惯地享受着同学们的羡慕、尊重和老师的偏爱、赞扬,往往都是“家里受宠,学校被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大多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很少遭遇坎坷挫折。因而会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某方面的成绩而感到自我满足。他们习惯于听表扬、受奖励的环境,加之由于晕轮效应,老师、家长对其采取放任放心态度。《中国教育报》曾经刊登了一位“优等生”的文章:《老师,批评我一次吧!》,文章说到自己一天早上因贪睡而迟到,以为要挨批了。但面对同学门的猜测和疑问,他的班主任却给他“创造”了一个合理的理由。这位学生在老师的如此“呵护”下成绩却不断下降,最后只好发出了让老师批评的请求。这种不客观的学生评价,使他们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特点。逐渐形成不愿正视自身的不足、自命不凡等心理,在集体中往往表现出争强好胜,倔强不服输等心态。
  如果不能正确对这些心态加以调控,就会变成盲目自傲,处事简单粗暴,看不起其他同学,听不进别人善意的劝告,即使对老师也会表现出傲慢无礼。大部分教师都有此感触:许多优等生平时和教师相遇,常表现出对视而过或低头视而不见。相反,极大多数一般学生在相遇时却能尊敬地叫你一声“老师”。毕业离校后,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同时这种自高自大的心理又使他们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因而往往会为偶尔的几次考试失败而沮丧,从而开始由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转化为自我怀疑、自我怨恨。当怨恨在心中结成块垒,他们就很难悦纳自我,往往由极端的自傲心理转化成极端的自卑心理。
  二. 焦虑恐惧心理
  表面上看,优等生们长期处在被褒扬、被欣赏的位置,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溢着成功的喜悦。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优等生们大都有较高的目标定位,但当预期的目标受诸多的因素制约而未能实现时,他们强烈的自尊心便会受到伤害。他们担心被人瞧不起,害怕考试名次再往下跌,以致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和应试能力下降。不少优等生通常因为不能正视挫折而引发大的情绪波动。强烈的挫败感甚至会使他们一蹶不振。曾有一个男生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平时性格也很活泼,到了重点高中后仍一直保持年级前二名的骄人成绩,并担任班干部。然而在一次暑假期末考试中由于发挥失常,只考了年级第十名,结果竟突然出现幻觉,认为老师和同学时时刻刻在议论他的成绩,并由此引发了精神分裂症。
  部分分数优秀的学生理所当然地享受了老师的宠爱.因此他们的心态比一般学生要高傲,总感觉自己高高在上;同时又患得患失,一个考不好,便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不能正视挫折,不能及时调节好自己,长期下来形成焦虑恐惧心理,造成失眠,精神紧张等,而这又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严重的甚至导致辍学、自杀等后果
  三.嫉妒敌视心理
  较高的目标定位和角色定位,使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持其“惟我独尊”的局面,很难容忍其他竞争对手“第一”,因而在优等生群体中,嫉妒心理的表现也较为突出。他们对竞争对手的长处优势和荣誉多有不满情绪。虽然适度的嫉妒可以激发人拼搏进取的内驱力,但是有的人却会走向极端,因嫉妒而产生厌恶他人、憎恨他人、仇视他人的心理。而敌视心理的产生往往会使他们对竞争对手采取不道德的攻击报复行为,如无中生有、恶意诋毁,甚至还会伤害他人。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曾发生一个令世人震惊的事件:中国公派学生卢刚枪杀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和自己的博士导师等四位美国教授之后自杀。究其这位28岁青年博士的杀机:嫉恨山林华的才华超越自己;误以为自己的导师和教授偏袒。追溯卢刚的成长轨迹:从小聪明过人,学习上一帆风顺。出国前就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才生。“精英人才”的卢刚常被捧着、护着,以至造就了极端个人的自我中心、唯我独尊、高人一等、病态的好胜心等人格特征,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之路。卢刚这样的个性特征,绝不是一时形成的。
  四.闭锁排他心理
  闭锁心理主要是指中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示出来的心理现象。突出表现为学生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其主要特征是关闭性。这种闭锁心理严重影响了她与同学、老师以及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了她的人际交往,她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痛苦、烦恼等,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排除,日积月累易还会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情感的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优等生的头上顶着光环,学习和生活中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但他们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有些优等生为了保住自己的“第一”宝座,很少与其他同学沟通。这种闭锁心理往往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产生隔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并且会出现越孤独越排他的恶性循环,使得行为更加怪癖和偏执,形成严重的人格缺陷,影响他们的成长进步。
  另外,优等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自私、孤傲、冷漠、自以为是等诸多心理问题,都需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这些心理障碍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大多交互作用、恶性循环。只是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场景,某种心理障碍会愈显突出,因而需要家长和老师全面认识,并从根本上帮助那些优等生尽快走出困扰他们的心灵误区。
  可见,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优等生心理问题的探析绝对不容忽视,培养高分低能、有人格缺陷的人材不是我们的希望,对优等群体中的学生,要避免受“光环效应”的影响。在帮助他们增长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人格健全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真正的“优等生”。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年学生提供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又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网络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挑战和强有力的冲击,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网络 学校 德育 教师 青少年  世界进入了21世纪,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各方面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思想教育领域自然也
【摘 要】高校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成效。本文主要着重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意义,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方针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世界多极化和
本文针对我国大型现代化烧结厂,上海宝钢铁矿粉的烧结研究,使用正交中心组含设计及多元二次回归方法,把较多的变量引入烧结模型。通过该模型用计算机绘出等值图、预报图,并用
【摘 要】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认同,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角度,主要阐述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必然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  1、引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推进,人们的生产方式
摘要: 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总体要求应该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如何做好政治教学,如何上一堂好的高一政治课,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一政治;教学理念;课堂手段;复习方法;思考  一、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思考  1.1 教学理念转变  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内容和结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文化逐渐兴盛,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化的特征入手,深入分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正面、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兴利除弊,汇聚网络文化的正能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文化;网络道德;青少年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并由此形成了一
[摘要]:本文以广义的“德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基础,力求建构“心育”与“德育”的共生关系使学校德育与心育工作有机的共生在一起。本文尝试着以“心育”与“德育”共生发展来建构学校育人的模式,从“心育”与“德育”共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阶段性为切入点来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同时列举了“心育”与“德育”共生关系的具体措施,从而对学校树立“心育”和“德育”共生理念进行了必要的探索。  [关键词]:学校育
Last Sunday,my father and I were at home.He wanted to mended~① the light.At about 9 o’clock,my father was mending the light in the living room.The light was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