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奏响美的旋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育和美育密切相关,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奏响美的旋律。文章认为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美育主要从六方面着手: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精心制作课件,领会形象美;动情传情,激发情感美;吟咏诵读,再现抒发美;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能使人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超越自我,升华人格。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美育 渗透途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文,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一、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
  感受美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能力。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国语言博大精深,生动优美,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精品,各显特色。我们应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推敲揣摩,体味感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草塘景色的句子,并进行相关课件展示。学生边欣赏边赞叹。就着这股兴奋劲儿,让学生品读,学生读得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尤其读到物产丰富“棒打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部分时,学生更是精神饱满,如临其境,因为他们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在赏析语句中品味到了文章的语言美。
  二、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其中有许多可探寻的意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教师可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对“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一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学生说仿佛看到了小草葱绿,小溪清可见底,一对老人正喃喃低语、携手相伴……当我提到“大儿……中儿……最喜小儿……”时,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议论感受到父慈子孝、一家其乐融融的场景。学生沉浸在安适恬静的画面里,沉浸在自己创设的美的氛围中,沉浸在诗中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美中,对这首词的理解加深了。
  三、精心制作课件,领会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如朗读《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时,播放节奏轻快、泉水叮咚般的乐曲营造氛围,把学生带进纯朴的自然风光中,领略田园风情。有些记人叙事的课文,美好的形象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帮助学生读悟,揣摩他们的言行,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知人物的形象和心灵,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上进的激情。
  四、动情传情,激发情感美
  小学课文多表现为对真善美的爱和对假恶丑的憎,叙事、写景状物常常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美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只有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获得精神愉悦的美的享受。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课文本身蕴含着感情,因此,必须激发起学生内在的情感,才能取得较好的美育效果。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必须先动情。教学《长城》时,我先叙说狼烟四起、残酷无情的古代战争,再动情讲叙孟姜女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民间传说,让学生想象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繁重劳动,再现长城蜿蜒盘旋,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观景象,再造长城的意象整体,将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吟咏诵读,体现音乐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自然有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奔腾的江河,欢快的溪流,寒来暑往,鸟语花香,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这一幅幅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朗读是重要的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韵味和音乐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思想内容,结合生活实践和个人情感的体验,表情述意,朗读时就能进入文章的境界,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抒发出自己对文章美的感受。我教一年级小朋友学习儿歌《小小的船》时,把黑板布置成蓝天的样子,挂上新月,诱导孩子们仰望星空赏月,边看边想象诗歌中的美景,跟着录音磁带眯上眼睛,轻轻摇摆身体表情朗读《小小的船》。整节课学生都十分投入,儿歌内容也清晰、形象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六、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在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当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美的熏陶,有跃跃欲试的灵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结合课文和实际,引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如练字、绘画、表演,是一种欣赏也是一种创造;进行说话写话,可以是小练笔、续写或仿写……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的活动,都是一种审美创造。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奏响美的旋律,生动地展现课文的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意境美,使教材、老师、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不知不觉地超越自我,升华人格。
其他文献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呢?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认识往往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
摘 要: 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思维、发展认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循序渐进地、科学地、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一定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溢于言表。  关键词: 目的 习惯 情趣 途径 训练  语文是一门饱含情感的学科,声情并茂的朗读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抒发。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岗优22系1989年由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用四川农人水稻所选育的岗46A与选新恢复系CDR22配制成的新组合岗46A/CDR22(简称岗优22)。1992年引入我县,经多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备受人们的喜爱。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古诗教学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为了引导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使古诗教学切实成为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语文教师就应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传统的“讲—抄—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坚持以朗读为基础,以质疑探新知,以自悟近感知,以想象来理解,以合作促感悟,以体验知情感,以读写促表达。  一、以朗读为基础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
摘 要: 要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狠抓听说读写的训练。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科学尝试与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生活化  一、强化形式多样的听说训练  听是人们从外部世界接受信息的重要方式;说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是提取信息,输入大脑储存起来,是运用信息的前提条件;说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
麦后移栽棉花繁殖良种是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揭示了麦后移栽棉花的特点与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套麦后棉花繁殖良种的新体系、新技术
摘 要: 师德的高尚在当今社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教育部也正进一步加强、改进师德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的首要内容。本文从教师职业的本质出发,提出当今师德在教育中的体现形式。  关键词: 师德 教师职业 教育事业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师德的高尚在当今社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正在制定
本研究以大鼠为试验动物模型,探讨p-酪啡肽-7(β-Casomorphin-7, β-CM7)对Ⅰ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Ⅰ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模型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语言词汇贫乏、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问题。要想使学生作文新颖生动,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活力,必须贯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指导思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才能使学生习作具有生命的活力。  一、从观察积累开始,培养个性化语感  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