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真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l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感受与认识细节
  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把肉放进我的碗里,并说:“孩子,你吃。”
  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思考:细节是什么?(细枝末节)
  狭义指细小的环节
  广义指细小的环节或细小的情节
  
  二、细节的作用、分类与原则
  Ⅰ细节的作用
  (一)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家乡很金贵的鲑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喜欢吃鱼头。”
  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把肉放进我的碗里,并说:“孩子,你吃。”
  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外婆的语言、神态、动作,写出了外婆乃至天下的母亲对子女的爱,这种爱代代相传。)
  (“妈妈喜欢吃鱼头”反反复复出现,而且文章都围绕吃鱼头展开,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细节描写,这一细节既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也起到结构全文的作用,文章围绕这句话展开,显得紧凑、自然。)
  (二)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吧!
  (多层底,针脚细密,挑上了花的鞋,是很美的,一双平常的鞋揭示了至真至纯的母爱,也与娘外貌的丑形成对比,揭示了人美在心灵的深沉内含。细节刻画了人物性格,也揭示了文章主题。)
  (三)
  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时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看见我。有几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边,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
  (母亲理解儿子,理解儿子的苦难,担心儿子出事又不忍直接干涉,而希望儿子自己能从苦难中走出来,自己撞开命运之门,母亲的伟大与坚忍的性格走进了我们的心灵。细节刻画了人物性格。)
  (四)
  园墙在金晃晃的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做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下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野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难以从苦难的生命中解脱,只有到废弃的古园中逃避自己,而在废弃的古园中却感受到生命的盎然,由此理解了苦难,理解了生命的意义。细节推动情节的发展。)
  Ⅱ 细节分类与细节作用归类(主要)
  A.细节分类(初略)
   人物描写:动作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神态细节、外貌细节;
   景物描写:景物细节;
   环境、场面描写:环境、场面细节;
   事件描写:情节细节。
  B.细节作用归类(主要)
  1.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2.结构与线索作用
  3.刻画了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
  Ⅲ 尝试归类
  (五)
  1.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肩巾,苏艾把她连枕头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通过已经湿透的鞋子、衣服,挪动过的梯子,散落的画笔,调色板,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暗示是贝尔曼耗尽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最后的杰作——长春藤叶,从而挽救了琼珊的生命。细节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刻画了人物性格。)
  2. 我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在我们的眼前活化出了一个行将就木之人,尤其通过几次肖像描写的对比,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是谁杀害了祥林嫂,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到教吃人的封建礼教上来。细节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点滴言语真是写出了天下母亲对子女的关怀备至,刻画了那种纯洁细腻的爱。)
  Ⅳ 细节描写的原则
  (一)真实性
  (二)独特性
  (三)典型性
  (四)生动性
  (五)有用性
  
  三、改写、补充细节
  
  情系母校
  华东师范大学(06届)李 珊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我就一直幻想着自己到上海的情景。期盼中到了9月9号那天,我和爸爸坐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漫漫长途,我异常激动。直到到达上海,我才真正明白“到了上海才知道楼是矮的”这句话的真实性。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真无愧于“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这一称号。
  我是一个农村女孩,踏入这个城市,那种感觉很不好受。(改写此细节——心理细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时独自一人坐在教学楼前的草坪上,想着在母校操场上奔跑着的好友,想着在高三时,一起努力奋斗的同窗,想着辛苦备课,力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们,我鼻子不由酸楚起来。
  终于,迎来了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长假——国庆。迫不及待的我踏上回家的路途。当时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二天,我再次踏进母校的大门。(补充细节描写——场景细节)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课了,我来到我高二时班主任张老师面前。今天我才仔细端详张老师。(补充细节描写——肖像细节)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刚出公楼门口,后面有人喊我的名字,多么熟悉的声音。哦,“猴子”,我去年的同学,他(她)把我的视线拉回了那次……【补充情节——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性格】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又匆匆跑去上课了,提着包准备回家,视线渐渐移向教室,听着教室传来的读书声,多么多么的想靠近,可我又不愿去打断。
  
  四、课外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根据情境,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单元链接”引王维“论境界”中说,“生年不满白,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极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何为“隔”与“不隔”?王维说,问“隔”与“不隔”之别?曰:
期刊
笔算教学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我国学生计算能力之强是举世瞩目的。但是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笔算教学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反对过分的训练,反对繁杂的题目已成为国际性的共识。但反对过分的笔算,并不是不要笔算。笔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还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课程教材在这方面的改革是显著的,除了较好地落实大纲精简繁难计算的要求外,还把教学
期刊
摘要:偏离现实说话习惯,或颠倒常规语言顺序,是促使语言陌生化,增强诗歌、歌曲、散文等文体的可感性的重要手段。大量偏离语言常规的陌生化手段不仅使各类文体语言充满主观旨趣和个性风格,使之具有丰富的审美条件和更为强大的情感渲染力,且能意蕴丰满地反映人物的心理特色。  关键词:陌生化 歌曲 民谣 颠倒    引言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把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性格陌生化,首
期刊
一年一度的初中升学考试来临的时候,如何抓好复习工作,进行最后的冲刺,是所有九年级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从事多年的九年级思想政治教学,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要抓好九年级思想政治的复习,首先就要抓住主线。九年级思想政治自始自终贯穿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这条主线,这是理解全书内容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如能始终注意主线的展示和梳理,就能收到“牵一线而动全局”的效果。那么如何准
期刊
“升学本无过,一切为了升学才有过;考试本无过,一切为了考试才有过;分数本无过,一切为了分数才有过。”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可悲的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陷入这“一切为了”的灰色泥淖中而不能自拔。  多年来,亲眼见教师对学生的敬礼抱以一脸的无动于衷;亲耳闻教师对学生的迟钝发出“弱智”、“笨蛋”的咆哮。更有一些举止令人发指:羞辱学生,让学生互相掌嘴、用刀片刮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与学的关系,阐述个性化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接着对一项个性化教学实践进行描述和分析,进而说明个性化教学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这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值得研究探讨的一个项目。  关键词:个性学习 翻译 大学英语 教学    关于外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已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知识灌输型的课堂转向互动型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Web Service的工作流系统的结构以及工作元模型的相关概念,着重分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流元模型,最后探讨了工作流元模型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Web Service 工作流 工作流元模型    1. 研究背景    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模型,是为了在先进计算机环境的支持下,实现经营过程集成和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软件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而工作流管理系统则是实
期刊
《国殇》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所作《九歌》中的第十篇,是一首奉献给为国牺牲的将士的祭歌。其歌颂英雄时,激昂慷慨,其悼念英雄处,悲壮激烈。这首诗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手法,既抒发了屈原对死难将士的深切哀悼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楚秦曾于河南丹阳和陕西兰田交战。楚国在这两次战争中都吃了败仗。《国殇》即是以这两次战役为题材的作品。  全诗可分为两段。前十句记叙死难将士英勇作战和壮烈牺牲的经过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就必须利用好语文课堂这块阵地,采取“读—述—评—写”四个步骤,重视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积累、理解、领悟和运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积累 理解 领悟 运用    语文教师常常面临这样的尴尬:我们的很多学生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学习语文,但到了高中还是不会分析鉴赏文章,也不会清晰地阐述
期刊
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从他的山水田园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既能概括地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正因为他观察自然的艺术本领很高,所以他能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尤其是他的《山居秋暝》,艺术手段独特,独具匠心,成就很高。今日对此诗略加评赏,以期能帮助学生理解此诗,并且掌握一点诗歌鉴赏的技巧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