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礼物(中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r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
  1.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与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
  2.运用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礼物。
  准备:
  1.经验准备:
  (1)具有初步的分类意识,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大小等不同特征分类。
  (2)能够一一对应点数1~20以内的数量。
  (3)具有一定合作意识和经验。
  2.物质准备:
  (1)该活动以分组进行为宜。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四人。
  (2)每组一袋礼品,礼品袋分四种颜色(红、黄、蓝、绿),内有各种小礼物,数量以每人每样可以分到一至三个为宜。
  (3)与礼品袋颜色相对应的记录表每组四张,四种颜色的小标记每组若干。
  过程:
  1.进入“送礼物”的情景学习分类。
  (1)今天老师从北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每组一袋。
  (2)请你们打开看一看袋子里都有什么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礼物,并从中了解北京的特色。)
  (3)请你们给礼物分类,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2.挑选礼物并进行个人的记录与统计。
  (1)每人拿一种礼物,说说拿的是什么,数数一共有几个。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统计结果(如下表)。
  
  (3)请把自己的礼物图片找出来,贴在礼物标志上,然后把你一共有几个礼物用数字卡表示在“?”的位置。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将自己的礼物等分给同组的小朋友。
  (1)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礼物分给同组的小朋友,每人都要分到,而且要一样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每人得到几个?每人得到的礼物一样多吗?如果不一样多,怎么办?
  (3)幼儿记录个人分配结果,教师个别指导。
  (4)引导速度快的幼儿把自己记录的分配结果与教师交流。
  4.张贴个人记录表,集体讨论与交流。
  (1)你分的是什么礼物?一共有几个?分给每个小朋友几个?是不是一样多?
  (2)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果语言表达不清,可请幼儿再操作一次。)
  5.希望你们喜欢老师从北京带来的礼物,有机会到北京去看一看。
  评析:
  该活动方案的意图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该活动方案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1.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礼物”对幼儿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送礼物活动富有情感色彩,非常有利于在异地借班活动的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使幼儿愿意亲近教师,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等分礼物又符合幼儿现实生活和心理的需要,所以很容易使幼儿投入学习。
  2.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让幼儿通过统计和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所获得的礼物,这些目标粗看对于中班幼儿似乎有些难度,但谁又能说这些内容不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呢?关键要看统计和等分数量的多少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活动目标非常适宜幼儿。
  3.活动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符合幼儿当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看出,该活动过程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先是分类统计记录,后是练习等分,最后总结方法,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有利于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探索和学习新经验。
  4.活动材料均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材料,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学习,有利于萌发参与活动的愿望。准备的操作材料有飞机模型拼板、卡通动物钥匙链、彩色橡皮、贴纸等,做到既保证幼儿对材料产生兴趣,又不花哨,从而有利于幼儿专注学习。
  另外,为了避免幼儿从众模仿,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完全相同,同组内每种礼物的数量基本上是4、8、12,分别与组内幼儿人数相等或为倍数,这样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数量的礼物进行等分,并能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数量的礼物等分后的数量是不同的。
  因为该活动的重点不是记录,因此教师力图使记录方式简单易行。记录表格非常简洁,只有四格,表格中所提供的记录图标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了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幼儿操作。如能在最后总结时直接呈现一张集体记录表,则更能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有些什么礼物,每种礼物有多少,分给每个人有多少,等等,以有效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经验。
其他文献
三月兔惬意地坐在有扶手的大椅子里,目光狡黠地说:“嘿,爱丽丝,让我们来猜谜语吧:为什么乌鸦会像课桌?”   没错,荒谬得让人不知所措,这就是爱丽丝的梦境。   她跟随着穿礼服的白兔先生,掉进了井一般深的兔子洞里,在接近地球中心的地方,她来到了奇异的梦境世界。   在这里,所有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无厘头地进行着。   接下来,就是被人熟知的情节,爱丽丝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吃了会使人变大的魔法点心
教学实践中,老师经常埋怨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甚至连举手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现代教育的真谛是:努力做最优秀的自己,超越自我。作为教师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其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便是激发求知欲和培育创造性思维的一把钥匙。    一.什么是批判意识    批判意识就是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既定理论、观点提出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