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优化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cdd53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每位教师的“责任田”。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让课堂40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如何优化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提出了五个主要的原则和五种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新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中国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XNJXYT201403--025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的“责任田”,如何在同样的“责任田”上得到不同的收益,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永久性课题。近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令很多数学教师困惑的是,近几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这其中的原因当然与很多方面有关,教学质量与教师的关系很大。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等原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容易出现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因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搞好教学设计是首要条件。关于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从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入手。因为“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创设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以下是我在这方面一些体会和做法。
  二、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一)主题性原则
  主题性原则是指所设计的问题要围绕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问题的指向必须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问题的切入角度应该是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不会因问题的无关紧要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生活实际出发,问题的切入角度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学习的需要,不会因问题的枯燥或高深而失去吸引力。
  (三)启发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解决所设计问题的本身,而是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因而,所设计的问题对课堂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应有启发性,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问题形象化,为学生提高课堂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探究性原则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在不断的探究实践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而逐步得到提高的。所以,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探究性。
  (五)趣味性原则
  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还应考虑新颖性和趣味性,以引导学生走进奇妙丰富的数学世界,从而激发其求知欲。
  三、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几种有效方式
  (一)设计悬念型的问题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任意的凸四边形,然后要求大家把各边的中点顺次连结起来,观察猜想构成什么图形。当学生看到不管是怎样的凸四边形,都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既兴奋又惊奇。为什么有这一规律呢?他们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提出三角形中位线的课题,从而把学生的学习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二)设计实验型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用动手操作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是许多教育家的共识。动手操作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學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上升过程。学生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和总结论证中,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启迪了思维。
  (三)设计应用型的问题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灵活利用教材,并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数学现象,经过加工,使它能为课堂服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设计诊断型的问题
  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每次考试后,也常会听到老师们的抱怨“某某题我已经讲过几遍了,可学生还是做错,真是每办法。”如何防止学生出错是数学教学上的一大难题。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思考问题时常常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诊断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出错、知错、改错、防错的过程,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的缺陷,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
  (五)设计开放型的问题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命题的结构而言的,即已知条件比较隐蔽,结论也不直接给出,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联想、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究活动,逐步得出结论。开放性问题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的特点,在思维方面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先从我们教师学习新理念、转变旧观念开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精心设计好问题,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广西田林县潞城中学 黄 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一道抛物线问题的求解中引入数学实验,增加了学生的数学活动体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实验;抛物线  (3)验证结论  上述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利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检验。一是从曲线上任取一点显示坐标后带入上面的参数方程进行验證:二是先做出参数方程的图象,再检验其是否与已知曲线相符。  著名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过:“逻
期刊
摘要: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因此,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从学前阶段开始的,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对幼儿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有非同小可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调查小班幼儿倾听的现状与成因分析,研究了小班幼儿倾听能
期刊
追求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历史教师永恒的主题。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如今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无论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如何更新,我们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并号召广大教师要做“四有”的好老师。在此我先谈谈“四有”之一的仁爱之心,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仁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高尚人格,关爱学生发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的崇高人格,就像一丝丝春雨
期刊
随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们学校进行了许多实践,在生活区也开展了“小厨房”活动尝试,四年多的时间里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平日的一些做法:  一是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将活动按难易程度划分到小中大班,小班幼儿进行简单的动作,如:倒水,夹豆子,剥花生,捣碎,简单的清洗等;中班幼儿在小班的基础上在增加一些动作难度,如:煮蛋,打蛋,切易些的蔬菜、水果,压果汁等;大班幼儿做更难的动作和复合动作,
期刊
教改创新背景下,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性,分析现阶段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三点培养策略。老子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创新被看作是一切事物的开端,对于教育事业也具有启示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
期刊
摘要:时代在发展触动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小学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让教学活动丰富了,课程设计优化了,教师的学习行径得到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了。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教育、小学教育  一、信息技术是什么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信息的
期刊
多媒体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从《汉语拼音方案》推出并编入小学课本以来,汉语拼音就成为小学生入学后的重要学习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反映汉语拼音的教学难以顺利展开。有的教师提出课本内容比较枯燥,很难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认为拼音内容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复杂,难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多媒体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课本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技
期刊
摘要: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发现:引发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积累建模经验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不单单是每个章节的综合与实践,还需要我们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成一个可以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  关键词:创新意识;质疑意识;反例;易错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
期刊
现在实行的新课程着重在于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而不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要致力于教授学生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现在实行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该努力积极地去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建立新的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动手“做数学”,体验创造的乐趣  “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困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