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

来源 :媒体融合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名思义,民生新闻就是关注民众生活、观照社会百态、反映民眾诉求的一种新闻范式。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民生新闻既是一种新闻形态,同时也表达了具有民本思想的新闻立场和新闻态度,是有别于时政类新闻、深受观众欢迎的新闻表现形式。
  特别在融媒体环境下,媒介传播的广域化、内容交互的灵活性、用户选择的多样性,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区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因为其民众视角、内容特质、价值取向和地域接近性,决定了民生新闻依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时代,媒体的深度融合深刻改变了电视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样式。移动终端平台的交互性、开放性,更是颠覆了电视新闻单向发布、受众被动接收的传播格局。因此,做好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民生新闻,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媒介平台,在选题策划、议题设置、表现形式、交流互动等方面出彩出新,以受众感兴趣的内容、符合大众审美的表现形式去赢得受众、吸附受众。
  一、选题策划突出针对性
  一般来讲,民生新闻应当具有平民化的报道视角,反映民众生活的新闻内容,以及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民生新闻的选题策划要紧紧围绕本土化题材,在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基础上,把普通民众关心关注的热点、事件、现象、话题作为报道对象,围绕民生新闻特质,遵循融媒体生产和传播规律,对前期采访、后期制作、终端发布等环节,进行提前谋划和设定。
  比如,对于市民比较敏感的水电气价格、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居民小区违法建设等问题,就要本着说明事理、分析解释、答疑释惑的报道出发点,对采访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前预判,通过采访相关人士、市民反映,对涉及市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分析报道。
  在具体的采访报道中,仅凭一次报道、一个传播平台往往不能解决公众关心的所有问题,而且新闻发布后,也要通过互动平台、观众反馈、权威解答等方式,来进行延伸和深化,进而产生持续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因此,电视民生新闻的策划也要在报道过程上预设前期发布、后期反响、持续跟进等环节,从而延长民生新闻的报道链、影响链、作用链。在单条稿件策划时,要注重发挥电视媒介特长,在声画表现方面,做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满足融媒体背景下的多平台传播要求。
  此外,电视民生新闻选题策划要敢于创新,在重大题材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等方面勇于探索。特别是要重点策划公众普遍关心的报道选题,尝试时政新闻民生化报道,侧重在实用性和服务性上面下工夫。在创新选题策划的同时,切忌迎合低俗、媚俗,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事件类、人物类、评述类题材要充分体现新闻价值和道德伦理价值,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二、议题设置体现实效性
  议题设置这一概念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唐纳德·肖最早提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只要对某些问题予以重视,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那么就能影响公众舆论。换句话说,在大众传播中只要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那么,怎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中挑选出贴近民众生活、反映民众诉求的话题,同时能够便于新闻报道,并产生实际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新闻报道的议题设置必须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报、结果可期。在社会舆论环境、媒体发展格局、信息传播形态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科学设置民生新闻议题,既是主流媒体履行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媒体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议题设置决定着新闻报道的角度、报道语境和采访对象的选择。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议题设置不单纯是媒体内容生产,议题设置已经扩展到各种移动网络平台。大到国家层面的大政方针、小到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社区居民的一般性诉求,都可以在媒体的新闻报道里面看到议题设置的影子。议题设置不同,新闻报道产生的效果就不相同,所以,新闻议题的设置必须围绕形成和影响舆论的目的,经过精心筛选谋划,才能保证新闻报道的实际效果。
  面对激烈的全媒体竞争,电视民生新闻在议题设置上首先要处理好“小众”和“大众”、“微观”和“宏观”、“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关系。既要关注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凡人小事,又要重视关系公众利益、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百姓生存发展权益等大事。要站在民计民生的高度,对老百姓关心的就业、养老、教育、医保等话题予以重点关注,精心组织、选好角度,找准政策方针和群众诉求的契合点。
  对于一些敏感话题和市民反映的诉求,要从“时、效、度”方面进行全方位考量,以理性的态度仔细甄别,防止加深和激化矛盾。要讲求报道技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主观、片面报道,既要反映市民意愿和呼声,又要力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正确引导舆论。
  同时,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让记者走入社区街巷、乡村院落,收集大事小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增强媒体和受众的贴近性,搭建起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桥梁。
  三、优化节目价值量度
  衡量一条新闻稿件的价值大小,主要看稿件的“重要性、关注度、接近性、信息量、影响力”等价值属性,作为民生新闻稿件,还要侧重考量它的时新性和趣味性。可以说,稿件的价值量度直接关系到整档新闻栏目的质量优劣和品位。
  结合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要求,电视民生新闻必须正视自身生产和传播特点,在节目架构、流程管理等方面扬长避短。按照“内容为王、时效为先、受众站位”的稿件和栏目理念实施价值评估,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采访、编排、制作等全部流程中去,从“报道角度、反应速度、内容广度和深度、人文温度”几个层面对稿件和栏目实行价值评估和实务要求。
  常言道,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新闻报道角度把握得好不好、准不准,会对受众的关注度、参与度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民生新闻的角度应包含内容的接近性、报道方式的贴近性,以及记者看待问题、阐述观点的位置和立场。首先,新闻的内容距离普通百姓很近,事关大家的切身利益;其次,新闻表达方式亲和、接地气,富于故事化,老百姓愿意看、喜欢听;此外,新闻的内容对公众的生产生活能够起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作用。   突发快反、抢占新闻第一落点,是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面对市场竞争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考量指标。电视民生新闻记者应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上积极作为,赢得报道的先声和先机。记者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获取第一手场景和背景素材,并通过记者出镜、采访当事人、现场同期声像等方式,对现场进行生动、全面地呈现,为观众提供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在栏目编排上,要适应融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考虑到多屏传播的特性,实行单条稿件和线性播出版块分类编辑。在挖掘信息的广度、深度和人文关怀的温度上,发挥电视民生新闻的独特优势,注重时效性、关联性、递进式编排,最大程度地体现电视民生新闻的播报特点,从而增强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四、多端传播增强参与互动
  隨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传统媒体格局和新闻舆论生态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只有适应媒体生态的变局,依托技术和理念创新,迎接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才能在跨地域、跨时空的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赢得生存空间。
  众所周之,媒体融合发展必将带来新闻生产组织形式、媒体资源要素的高效整合。媒体的新闻产品要产生影响力,首先是要具备传播力,只有产品到达受众终端,并为受众所接收和喜闻乐见,新闻产品才算实现了其完整的“产品”意义。因此,时下的媒体融合发展都提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端传播”,就是要强调融媒体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而言,怎样才能做好多端传播呢?笔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除了要遵循大众传播的一般规律之外,还要充分发挥“电视”和“民生”的优势,在内容生产和播出渠道上,兼顾多端平台受众,并根据受众的年龄结构、文化素养、趣味爱好等,对民生新闻进行个性化生成和加工,以利于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传播,形成大屏小屏“共振”、多平台呼应,实现传播效应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具体来讲,在传统电视媒介进一步改进民生新闻播报方式,增强新闻的接近性和贴近性,叙事方式更亲民,表现手段更丰富,新闻内容更耐看、更“接地气”、“冒热气”。
  在移动端,要根据新闻APP、微信、微博等平台特质,“量身定制”新闻短视频、H5等产品。遇到突发事件,要在移动终端第一时间发布,并集合文字、图片、动图、视频等视角符号,实施持续跟进播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进行现场图文视频直播,满足受众需求。
  同时,要改变传统媒体自说自话、单向传播的惯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常态化开展“受众调查、话题征集、线索提供、报道反响”等交流互动,设置互动区域和版块,顺应群众关切、呼应受众诉求、畅通表达渠道,实现媒体和公众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民生新闻尽管面临互联网带来的强烈冲击,但其亲民性、实用性、接近性的特色,使得电视民生新闻仍然充满了旺盛的的生命力。
  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从业者,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应无所作为。而是要强化互联网意识、融媒体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抓住媒体转型发展的契机,主动迎接媒体融合发展新变革,以丰富实用的内容生产和多元高效的传播,适应媒体融合新格局、拥抱媒体融合新时代。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广播电视台)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包括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在内的二维信用评级体系,并突出强调内部评级法在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内部评级法的核心变量之一,
传媒产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传媒产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全球性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经济上的对外开放。“经济上的变化对中国传媒业产生了间接影响,慢慢地改变了自1952年年底以來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形成完全国有化、相对封闭的传媒业格局。” [1]  期刊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政策和扶持起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全省各级各媒体都要加快转、奋力赶,全力打好媒体深度融合攻坚战。"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会议,发出了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节能法》、《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标准》等的相继出台,中空玻璃在建筑、车辆、制冷行业被广泛采用。生产能力和用
阐述驳样技术的含义,从测量驳样技术、分解驳样技术两方面分析驳样技术方法,提出驳样技术在服装结构工艺中应用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法。文章表明,在服装结构工艺中,驳样
当代作家王安忆的作品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和哲理性白描,对于部分读者来说,这些文字可能比较"枯燥",但是这些看似"枯燥"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对过去,对历史的反思。本文重点阐述
期刊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主体的年龄问题至关重要,它往往决定着行为人是否应当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承担到什么程度。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犯罪主体的年龄的确定一般
控制桩的质量是一个非常难,技术性较强,影响因素较多的系统工程。但只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管理职责。桩基的施工质量就能够得到技术的保障、管理上的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