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周有光: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然而,周有光自己根本没有在意年龄、称谓的事儿。在解放军总医院退休医生蒋彦永最新拍摄的视频中,情绪乐观、头脑清楚的周先生乐呵呵地说,“年龄老了,思想不老;年龄越大,思想越新;年龄一年一年大,思想一年一年进步才好!”
  生命奇迹的创造者
  曾有一则对联故事在文化圈里广为流传:1983年,北大著名教授金岳霖在其88岁生日的时候,接到同庚好友冯友兰送来的一副贺寿联。其中下联写道:“何止于米,相期于茶”。意指咱俩可不能满足于止步“米寿”,还要期待将来一起做“茶寿”啊。
  遗憾的是,彼此感情笃厚的两位好友,都没能坚持到茶寿的那一天。
  但是,1906年出生,经历过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世纪老人周有光,不仅在2013年顺利地迎来了自己的108岁的茶寿之年,而且,他的生命线还在不断地延长,他的生命之光还在不停地闪耀。
  人们钦佩周先生,不仅是他的生命长度,还在于他的生命质量。
  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的周有光,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早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漂洋过海前往西方学习。50岁之前,他是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执教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从50到85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字学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85岁至今,他又是出色的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他独立思想,豁达睿智。他的很多观点,清晰明了,能够引导人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罗一民先生也有如此评论,“周有光,一个难得的名人,一个值得学习的大家,用举世难寻来形容他也不为过。他的传奇经历、他的学术成就、他的精神思想,乃至他的恋爱史、他的长寿秘诀,都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有人统计过,周老现已出版了40多本著作,其中一半左右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他在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100岁时出版《百岁新稿》,104岁时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后又陆续有《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著作问世。这在中外出版史上,也堪称奇迹。
  思想有光,人才有光
  2013年,周有光先生进入108岁的“茶寿”之年。带着尊敬之情,北京学术界为他举行了“‘思想启蒙与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座谈会暨周有光108岁华诞庆祝会”。
  自此以后,为周先生庆生的座谈会每年都如期举行,每年都有一个精心选定的主题。2014年:“大转型时代与知识分子”;2015年:“文化巨擘世界公民”;2016年:“走向世界走向文明”这些主题集中体现了周先生一生的追求和思考。
  今年座谈会的主持人、《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认为,周有光先生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基于这一点,每年为周老举行祝寿活动,也是希望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周先生思想有光。关于这个世界,他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
  ——他不同意文化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论述。他认为,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向低处蔓延,落后追赶先进。
  ——他反对国学之说。他说,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复兴中国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创新。不是以传统文化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他不同意“例外说”。他认为中国一定要走到人类共同的文明大道上来。世界各国都在同一条历史跑道上竞走,没有例外。
  ——他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但主张观察的角度、坐标“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
  ……
  最近,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走访了周先生早年就读的圣约翰大学旧址,对学校简单四个字的校训——“光与真理”印象深刻。他感觉自己似乎一下读懂了周有光。说起周有光,中国社科院颇受人关注的中青年历史学家马勇非常赞叹。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他发现,近代思想家的巨大变化大都是年轻时激进,中年时开始调和平庸,到老年时趋向保守。但这样一个规律,被周有光先生用行动彻底颠覆。“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我是认真地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2015年9月,周有光在家里看到从美国归来的外甥女毛晓园,非常高兴。他告诉晓园的第一句话是,“我想,风暴已经过去,我好起来了。”
  毛晓园知道,对舅舅来说,2015年是风雨交加、非同寻常的一年。
  1月10日,在照例举行的庆生座谈会结束以后,周有光的儿子周晓平专程赶到父亲的家。因为胃部手术,他有一个多月没有过来了。
  久别后的父子见面自然非常高兴,晚饭以后父子俩还一起唱起了歌。周先生先用英文唱了圣约翰大学的校歌,接着又用法文开始唱了《马赛曲》。唱着唱着,周先生说,“哎呀,我记不得了,记不得了!”于是,周晓平就把话筒接过来,坚持把《马赛曲》唱完了。
  身边的亲友看到一个110岁的父亲和一个80多岁的儿子那种父子情深的样子,心都被融化了。
  没有想到,这是周有光最后一次见到他的儿子。
  1月22日这天,周晓平突然犯病匆匆离去。因为噩耗来得太突然,家人措手不及,也不知用什么办法告诉老人才好。
  据毛晓园介绍,在周晓平的追悼会开过之后的当天晚上,似乎有所察觉的周有光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让保姆用轮椅把他推到从南京前来陪伴他的大外甥女床前,把她叫起,说:“我想问你,你到北京来是什么目的?我们俩来对对牌。”这天晚上,周有光讲了很多很多,他讲了儿子晓平的一生,也讲了大自然万物生长的规律。“他的这一番话,感人肺腑,也给了我们力量。”毛晓园说。
  “在周有光先生心里,总是装着一个更大的世界。”尽管身心遭到巨大损伤,周先生一如既往,仍然关心国家和世界的大事。去年11月底,巴黎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他马上让保姆打电话给文化界的朋友,到家里来聊聊大事。
  2016年新年伊始,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忘年交”朋友、出版社编辑叶芳,周有光说了一句带有人生总结意味的话:“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无疑成为一个热门词汇,讲大数据不是赶时髦,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说到大数据,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巡视员、副主任高书生高书生指出,文化大数据分两类,一类叫需求侧大数据,另一类叫供给侧大数据,后者更像是一座金山银山。  关于文化大数据,现在讲得最多的实际上是需求侧的大数据,客户的资源、市场的信息、流量的多少,都是针对文化消费的。而供给侧的大数据常常被忽略,其實供给侧的大数据
揭开民族的创伤记忆  《二十二》以电影开拍时活着的“慰安妇”幸存者的数量命名,以2014年中国内地幸存的22位“慰安妇”的遭遇作为大背景,以老人和其亲友的口述,串联展现出她们的生活现状。  影片导演郭柯说,希望影片上映后,至少能有20万人次走进电影院看一看老人们如今的生活。  20万,是公开历史资料里曾受摧残妇女的大致人数。二战结束70余年后,这一数字已经减至22人。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还有老人陆续
两大老牌综艺节目停播,是谁“祸害”的?这是个令人沉思的问题。在找“真凶”的过程中,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它们的停播不是一方面两方面的力量导致,而是大家合伙儿“催毁”了节目。  “真凶”之一是主持人。最后一期节目里,蔡康永依然睿智淡定、小S依然“色心不改”,当他们拥抱告别,关掉演播室的灯,牵手离开,观者无不动容。但残忍一点说,“康熙”搭档的主持风格、搞笑手段十几年不变,除了资深粉看了还有感觉,
曾经是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如今ofo小黄车的创始人兼CEO——戴威!对于普通人来说,91年出生,年仅26岁的年纪,应该是大学毕业两年,正在对自己职业定位的摸索阶段,然而同样是26岁的戴威,却已经达到了平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2017年10月1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36计胡润百富榜2017》,戴威以35亿元的财富位列第1214名,成为第一位上榜胡润百富榜的“白手起家90后”。  实际上,上榜胡润百富榜
再后来,三毛成了中国底层苦孩子的代言人,他和创造了他的“三毛爸爸”张乐平一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迎解放》……虽然张乐平自己都记不清画过多少张三毛,但在中国男女老少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三毛,一个永远不需要长大的、善良勇敢的三毛。  《三毛流浪记》至今仍是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高的一部连环漫画。2015年2月,被誉为顶级漫画节的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授
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电灯。但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实爱迪生只是电灯的改良者,在他之前几十年就有电灯了,甚至在商用普及方面,他也不是第一人。但爱迪生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发明大王,他的贡献不只是电灯、留声机等伟大发明,更重要的是,他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发明了“发明”本身。  爱迪生家喻户晓的名言恰好呼应了这种“发明之发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问题的关键在于,如
“中华故事”正当其时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华故事》撰稿人兼主持人迈克尔·伍德就到中国旅行过。然而,是观众和市场真正推动他制作并拍摄一部讲述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纪录片。  伍德2007年拍摄的系列纪录片《印度故事》反响不错。他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之后,BBC负责人找到自己,建议他拍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是观众需要这么一部纪录片,我们不需要说服别人相信这一点。”  动手拍摄之前,伍德写了一篇长达
人工智能时代确确实实已经来临,躲都躲不过去。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与包括谷歌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等在内的115名机器人、AI界领袖人物,共同签署公开信,敦促联合国阻止自主武器(又称杀人机器人)的使用。关于人工智能的新词不断冲击我们的眼球,刷新我们的认知。  从曾经汇聚全球顶尖金融人才的华尔街被人工智能攻陷,到阿尔法狗击败中韩顶尖高手,再到听到近日马云“3
科技的进步在很多的时候总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试想如果未来我们一个人拥有的电脑设备超过现在全球现在计算能力的总和,一个人产生的数据量超过现在全球数据量的总和,甚至你的宠物小狗产生的信息量都超过现在全球数据量的总和,世界会发生什么呢?那就取决于你的想象力了。  大数据的初步理解  似乎一夜之间,大数据(Big Data)变成一个IT行业中最时髦的词汇。  首先,大数据不是什么完完全全的新生事物,Goog
11月24日的小米发布会,除了有红米Note3和小米平板2等新品的发布,还有雷军在发布会结束前的深情告白;在告白时,雷军情不能自已,一度哽咽。而发布会结束之后,后者反而成为人们乐意评论的焦点,或调侃,或点赞;不一而足。  正如当初小米4C发布时的“安卓小王子”,红米Note3的口号——“我所有的向往”同样也只是小米为了增加产品的认同感和人文属性而硬加上去的标签:不同的是,这次的口号多了几丝情怀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