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让人类失业?其实并没那么遭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时代确确实实已经来临,躲都躲不过去。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与包括谷歌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等在内的115名机器人、AI界领袖人物,共同签署公开信,敦促联合国阻止自主武器(又称杀人机器人)的使用。关于人工智能的新词不断冲击我们的眼球,刷新我们的认知。
  从曾经汇聚全球顶尖金融人才的华尔街被人工智能攻陷,到阿尔法狗击败中韩顶尖高手,再到听到近日马云“30年后,你的孩子将无工作可做”的惊人语录后,一个令人们普遍感到焦虑的议题诞生了:人類制造出来的机器会让人们失去自己的工作。
  不过,事情或许还没有糟糕到那个程度。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在梳理了160年历史后,用数据告诉我们:说科技正摧毁更多工作岗位是错的!
  人工智能已渗透生活
  今年7月,在贵州的大数据峰会上,马云语出惊人: “未来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车时代是重新定义的变革时代。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因为,你没办法竞争这个时代。过去的200年是知识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未来的一百年是智慧的时代,是体验的时代,是服务的时代。因为,机器将会取代过去200年来,很多技术和科技。”
  确实,人工智能在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连曾经汇聚全球顶尖金融人才的华尔街也率先被人工智能攻陷。
  根据Coalition的数据,2011年以来,华尔街TOP10投行中超过10000个前台职位(Front Office)被削减,其中仅外汇、固定收益和大宗商品(FICC)三个部门裁员人数就接近8000,2015年这些部门的总人数缩水了近8%。
  包括瑞士信贷集团、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和高盛集团等公司削减了FICC业务的人员数量,以降低成本。
  金融博客Zerohedge称,瑞银交易大厅只不过是整个斯坦福德城的一个缩影,该地区写字楼空置已经超过30%,为全美最高,原因是银行和对冲基金被迫缩减规模,削减成本,业务继续受到“被动投资”等替代品侵蚀。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高盛已经推动电脑程序交易,允许投资者不必与投行人员交流就能交易8.4万亿美国企业债市场。
  《机构投资者》旗下出版物《阿尔法》公布的“2016年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排行榜显示,前十位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中,有八位都是量化基金经理,前25位有一半属于量化分析。
  另外,据外媒报道,摩根大通利用AI开发了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软件,经测试,原先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需要360000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款软件只需几秒就能完成。而且,不仅错误率大大降低,重要的是它还从不放假。
  这看起来触目惊心:36万小时的人力工作,AI只需几秒就能完成,仿佛一切人类在AI面前都是树懒。
  美国智库梳理160年历史:说科技正摧毁更多工作岗位是错的
  再来看看这些更接地气的人工智能,可以说再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智能收费系统把超市,银行收银员废掉了!
  无人汽车,智能驭驶把司机废掉了!
  3D打印把生产线,工厂都废掉了,直接一次成型!
  马云的电子商务全国一日送达最要命,把实体商店废掉了!
  ……
  科技进步和部分工作岗位的对立,已成为当代无法忽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综合性问题。不过据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的调查数据分析,说科技正摧毁更多工作岗位是错的。这也就解释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为何在美国人一面抱怨科技夺走工作岗位的同时,美国就业市场却呈现极其健康的发展势头。
  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平稳阶段。与一些认为技术发展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破坏的看法相反,在从1850到2015年这165年时间里,因技术进步而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破坏和扰乱的情况极少发生。
  据美国劳工部最新统计,目前美国就业/人口比为60%,而1950年时约55%。因此,虽然今天科技比1950年时发达得多,但和半个多世纪前相比,更多美国人拥有工作。因此,直观感受和经济统计之间的偏差令人震惊。人们对科技取代人力的担忧被夸大,或许是因为人们过度关注被科技消灭的工作岗位,而忽视了科技所创造的工作岗位。
  首先,科技发展将导致工作岗位在不同行业间重新分配,在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的同时,另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却增多了。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总裁罗伯特·阿特金森的研究显示,今天科技每消灭10个工作岗位,就会创造6个新工作岗位,这一比例是1950年-1960年以来最高的,也意味着今天科技对就业的破坏力是最低的。
  其次,科技对工作的“替代”作用被过度关注,而其对工作的“辅助”作用则未获足够重视。例如ATM机的发明按理说将减少银行出纳的工作机会。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大卫·奥托(David Autor)的研究发现,虽然从1995-2010年美国ATM机数量从10万暴增到40万,但1980~2010年期间银行出纳人数也从50万增加到55万。
  再次,科技进步推升劳动生产率提升,这令社会总产出更高、经济效率更高,并最终令人们收入更高、闲暇时间更多,这将令旅游、医疗、文娱、健身、餐饮等消费需求变得更旺盛,而这将带动服务业工作岗位大幅增加,并且这些更个人化的服务很难被机器所取代。
  因此,奥托发现,虽然科技发展在不断消灭工作岗位,但却并没有减少工作岗位总量。一个基本事实是:科技消灭“职业(jobs)”,但没有消灭“工作(work)”。虽然迄今的历史证明,科技对工作“数量”的冲击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对工作“质量”的冲击不小。面对科技进步,一个大学经济学教授和一个汽车制造工人所受的冲击是不一样的。
  两大类职业难以被取代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的联合研究发现,有两大类职业难以被科技进步所取代。第一种是“抽象”职业,即那些需要解决问题能力、直觉、创造力、说服力的工作,例如工程师、教授、管理人员等;另一种是需要“动手”的职业,即那些需要环境适应能力、视觉和语言辨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工作,例如厨师、护士、保姆等。
  简单来说,高端职业和低端职业更加不容易被科技进步所取代,而最受冲击的恰恰是“中等技能”职业,比如销售人员、公司和行政文员、制造业工人、技工。
  百度CEO李彦宏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7年夏季高峰会上也表示,AI控制人类的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因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只是类比,不是真正的模仿。正因为AI和人脑是不一样的,所以AI永远也不会有一天达到和超过人脑的功能,“所以我不担心这件事情”。
  李彦宏的预测,比马云乐观多了。
  但对人类来说,这也可能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其他文献
产能过剩影响深重  曾经让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国制造业一度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光彩,但随着制造业市场进入成熟期,加之企业过高估计市场的增长潜力,于是,中国制造业就已深陷产能过剩的困局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度,我国总体工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8.7%,尽管国家加大了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力度,但2015年情况并未完全好转,制造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约为60%,换言之,过剩的产能达到40%左右,产能利用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与其他民族不断交流和相互吸收与促进的漫长历史中创造和发展了具有特色的灿烂文化。此前,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特约专家、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一行,对西藏自治区的文化产业进行了调研,以下是范周教授此次调研后对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时,2015年全年经济运行数据发布,全年GDP增速为6.9%,系25年来最低。  保持中高速发展,不采取大的刺激政策符合本届政府一直以来的发展策略,在“破7”这一表象之后,形成的原因和背景究竟为何?如数年前两位数级别的超高速增长能否再现?新的经济运行状态之下,企业该如何适应?  “6”时代到来  自2015年三季度增速首度进入“6”区间内时,海外媒体对
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无疑成为一个热门词汇,讲大数据不是赶时髦,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说到大数据,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巡视员、副主任高书生高书生指出,文化大数据分两类,一类叫需求侧大数据,另一类叫供给侧大数据,后者更像是一座金山银山。  关于文化大数据,现在讲得最多的实际上是需求侧的大数据,客户的资源、市场的信息、流量的多少,都是针对文化消费的。而供给侧的大数据常常被忽略,其實供给侧的大数据
揭开民族的创伤记忆  《二十二》以电影开拍时活着的“慰安妇”幸存者的数量命名,以2014年中国内地幸存的22位“慰安妇”的遭遇作为大背景,以老人和其亲友的口述,串联展现出她们的生活现状。  影片导演郭柯说,希望影片上映后,至少能有20万人次走进电影院看一看老人们如今的生活。  20万,是公开历史资料里曾受摧残妇女的大致人数。二战结束70余年后,这一数字已经减至22人。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还有老人陆续
两大老牌综艺节目停播,是谁“祸害”的?这是个令人沉思的问题。在找“真凶”的过程中,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它们的停播不是一方面两方面的力量导致,而是大家合伙儿“催毁”了节目。  “真凶”之一是主持人。最后一期节目里,蔡康永依然睿智淡定、小S依然“色心不改”,当他们拥抱告别,关掉演播室的灯,牵手离开,观者无不动容。但残忍一点说,“康熙”搭档的主持风格、搞笑手段十几年不变,除了资深粉看了还有感觉,
曾经是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如今ofo小黄车的创始人兼CEO——戴威!对于普通人来说,91年出生,年仅26岁的年纪,应该是大学毕业两年,正在对自己职业定位的摸索阶段,然而同样是26岁的戴威,却已经达到了平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2017年10月1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36计胡润百富榜2017》,戴威以35亿元的财富位列第1214名,成为第一位上榜胡润百富榜的“白手起家90后”。  实际上,上榜胡润百富榜
再后来,三毛成了中国底层苦孩子的代言人,他和创造了他的“三毛爸爸”张乐平一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迎解放》……虽然张乐平自己都记不清画过多少张三毛,但在中国男女老少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三毛,一个永远不需要长大的、善良勇敢的三毛。  《三毛流浪记》至今仍是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高的一部连环漫画。2015年2月,被誉为顶级漫画节的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授
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电灯。但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实爱迪生只是电灯的改良者,在他之前几十年就有电灯了,甚至在商用普及方面,他也不是第一人。但爱迪生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发明大王,他的贡献不只是电灯、留声机等伟大发明,更重要的是,他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发明了“发明”本身。  爱迪生家喻户晓的名言恰好呼应了这种“发明之发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问题的关键在于,如
“中华故事”正当其时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华故事》撰稿人兼主持人迈克尔·伍德就到中国旅行过。然而,是观众和市场真正推动他制作并拍摄一部讲述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纪录片。  伍德2007年拍摄的系列纪录片《印度故事》反响不错。他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之后,BBC负责人找到自己,建议他拍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是观众需要这么一部纪录片,我们不需要说服别人相信这一点。”  动手拍摄之前,伍德写了一篇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