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唱低吟里的往事,轻松惬意中的赞歌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b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伊犁作家郭文涟以其特有的回忆录式的散文创作风格,去书写他深深热爱的家乡伊犁——这个坐落于中国西部丝绸之路上的边陲城市。他以其成长的经历为背景和主线去记录着伊犁的人事变迁,同时用诗意的语言去赞美伊犁秀美的自然景观。他的散文质朴而富有诗意,又兼具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生态的崇爱之情,使郭文涟的散文有种音乐美和生态美的结合,仿佛生命在时间的脉搏里跳动。
  关键词:散文;往事回忆;生态意识;音乐美;生态美
  中图分类号:I21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05-02
  一、沉浸在往事回忆里的创作
  郭文涟出生在中國石油之城克拉玛依,在他笔下关于他本人最早的文字记载就在在其散文《戈壁风雪漫漫》中,其母亲从石河子回克拉玛依的路上,郭文涟母亲一个人走在风雪漫侵的戈壁滩上,当时他还是一个未出世的孩子。此后由于父母的调动,他随父母来到了伊犁,这个他深深热爱的地方,承载了他关于童年深刻的记忆,记录了他青春飞扬的时期,还有求学之路的点点滴滴。读郭文涟的散文就如同欣赏一幅幅画卷一样,不全是山水之景,人物栩栩之态跃然纸上。如在其《雪落昭苏》中我们可以看见汗腾格里山峰在皑皑白雪下的雄姿,接天拂云傲视蓝天的孤傲,在山与雪的映衬下使我们对昭苏有了向往之情,这种向往之情,来自于我们对自然的感动和敬畏;在《荒村听雨》中作者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分别描写了泰山和亚力尕吉尔(榆树沟)听雨的经历,在雨和人和谐相处的氛围里,人的那颗久已干燥沉闷的心,又变得湿润鲜活生动起来。在《白大爷》里可爱善良的白大爷,仿佛看到我们所有人儿时敬畏的长者,那是照亮我们前路的明灯,我们的人生里少不了这样的长者,那是我们记忆力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善。所以说,郭文涟的散文就是这样的一帧帧的图画,犹如夜晚的星辰一颗颗镶嵌在厚重的天空上闪耀而朴实。
  二、远逝的歌——音乐美
  郭文涟的创作以散文为主,他每一篇散文就是一个故事。郭文涟把这些故事用其特有的才情去勾勒去描绘,如果细细品读每一篇都犹如一首淡淡的短歌。而郭文涟的散文有一种音乐美,这种旋律的美是朴实的,是带有真挚情感的。在《蓝天的鸽哨玲玲》一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这种音乐美:“房子是直角形的,有着长长的宽宽的廊檐,即使风声泠泠,雨声潺潺,雪花飘飘,也可以静静地伫立在廊檐内,听风,观雨,赏雪,那个时候,天籁无声,大地一片寂静,一切似乎都酣然地睡着。”这段对文字的表述,有种现代自由诗的特点,声气音节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只求合乎诗人自身情绪感兴的自然消涨和语气的自然节奏。所以说郭文涟的散文既有诗歌的气质又有音乐的美感。这种音乐的美感同时包含着一种强烈的画面感:“房顶的烟囱上升起一缕缕袅袅炊烟,像是月亮抛下的一条白色的飘带,缥缥缈缈地在尚不明亮的清晨,向天上的月亮飘去。”房顶的烟如丝带一样飘向月亮,在月亮和炊烟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是让人瞎想的美,这种美可以用飘烟般的梦幻旋律去表达,此刻仿佛歌声在耳边响起,月亮温柔地看着缕缕炊烟,会羡慕有情有义的人间。郭文涟的内心是爱生活的,他不会抚琴鼓瑟的吟唱,却将属于自己的旋律用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能说作家不懂音乐吗?其实每个人都带有音乐的气息,音乐的美。郭文涟用散文阐释了这一点:“夕阳点燃的那片晚霞似乎已经燃烧殆尽,我们在一片苍茫的烟云里加快了步伐,向被白杨树掩映着的那座城市走去。”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作者,虽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却又自己田园牧歌式的情怀,又因身处新疆伊犁这片民族聚居的大家园中,在民族文化撞击的熏陶下,郭文涟的散文有了自己独特的美。这种美我们可以在读散文时可以感受的到:“我们借助灯光,发现林中果然有一汪渠水,弯弯曲曲地泛着轻柔悦耳的涛声,向密林深处一泻而去……”
  三、散文中的人文关怀
  在郭文涟的散文创作中,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曾给郭文涟人生经历的画板中涂抹各自的颜色,同时也影响着郭文涟对生活的认知。所以他以浓重的笔墨去书写这些在生活中的父母之恩,兄妹之情,甚而把这种感情延伸到生活的角角落落。这些包含在作者散文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我们看到郭文涟散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我曾和郭文涟老师交流过这个问题,我们谈到过关于他散文中的人文情怀。郭文涟没有用人文主义这个术语来阐释,取而代之的是以“人情味”来描述他的散文,他在此说的“人情味”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人情世故,而是我们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善,甚而可以推广到人与自然的亲善。他认为:“一个社会的人情味越浓,这个社会就越阳光。反之,这个社会就越不正常,歪风邪气就会肆虐横行。倘若,一个社会一点人情味都没有,这个社会还能余下多少温暖和希望?”所以他以一个文人特有的人文主义关怀,通过其包含深情的文字去营造出一种有“人情味”的社会氛围,从而可以让人们感觉到一种阳光般的温暖始终存在。这也可以说是郭文涟散文创作的所提倡的精神,文章要有社会功用,继承了中国传统中的“文以载道”的思想,或者也可以说成是作者忧家忧国忧社稷的一种表现。
  四、郭文涟散文中的生态意识
  郭文涟的山纹带有强烈的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安详,在以朴实的语言去描摹过去的生活,给我们展现的是天上的鸟啊地上的树,当然也有逝去的追忆,以及对生态环境变迁的无奈。在《天上的鸟啊地上的树》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十多年后,当我再度行走在伊利的大街小巷的时候,高大笔直枝繁叶茂的白杨树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是越来越宽广的马路,车来车往,尘烟缭绕,嘈杂声不绝于耳。没有了安静祥和的氛围,鸟儿们不再成群结队地飞来,因而听不到鸟的鸣叫声,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在白杨树的消失与高楼大厦的兴起的对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对立。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一方面,科技日新月异,工业发达,现代化的进程加快,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城市繁荣,人口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生态恶化,精神文化的缺失,文学艺术的边缘化和衰败,这两者的相互对立就是我们现今所处的状态。然而我们所不能快速改变的是社会需要发展的现实和需求,而我们又极度渴望使“人类能诗意的栖居”,在两者的矛盾中我们很容易迷失在这个随波逐流的时代。而文学的功用恰恰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闪亮的坐标,使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能有一片属于整个人类的精神“伊甸园”,作家的笔下,我们记录下了绿叶幕花荣的宁静安详,描绘了霜雪锋如刀的冬日边疆,赞美了秀木奇葩的清芬秀挺,歌颂了暖心心脾的和善脸庞。其实透过这些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写,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看清人类自身的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对人的友善,对自然的感恩都用现在我们心头,在如今喧嚣的时代里,这就是我们心头的那一抹甜,这甜在日积月累中会填满整个胸腔,到那时我们再也不必去抱怨社会对自然戕害,我们会自觉地去呵护我们的环境,就如同我们呵护自己的孩子。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态美”,生生不息,以友善的态度去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郭文涟的散文或许就是我们心中的那一抹甜,我们积极的去品味着,去铭记着他的故事里的“甜”,以及想起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甜”。   五、从“社会美”看“生态美”
  从郭文涟散文的语言中我们能发现他对生活中“美”的热爱,在每年都会下雪的伊犁,作者见到下雪还如同孩子一般的欣喜去接触雪,在咯吱咯吱声中欢迎雪的到来,然而在最后画风一转,在其欣喜的雪景中我们感受到了悲。悲其早逝的好友,感叹转瞬即逝的韶华。在落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回想起曾经的时光,在那些时光里,我们有过共同感知的环境氛围。在相似的环境里我们的会拧开记忆的阀门,释放我们不会磨灭的记忆之痕。这是自然生态赋予我们的感知的诱因。所以对生活美的发现会让我们感知到生态美。我们知道生态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态美学仅研究人与自然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研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郭文涟的散文里有生活,有风景,有形形色色的人,在这些故事里,有对周围人的观察,有对自我的审视,有对自然风景的钦慕。这些种种建构了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郭文涟观察着它的变迁,并记录下让其感动的瞬间。
  郭文涟的散文创作里那种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过往的恋念,无不表现出其生活的热爱。他愛身边的一草一木,他爱雨爱雪爱四季的变迁,他同时拥有诗人忧郁的气质,爱回忆爱伤感,爱在雨天里品味过往的滴滴点点,这些构成了他散文的独特气质,正如他自己所说:“是的,我是个易感伤的人,伤感的情绪无以发泄的时候,我喜欢与一两个朋友饮酒谈天说地,说我童年生活的伊犁,说我童年时期生活的草原。”郭文涟就是这样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在述说着或用笔书写着关于那发生在过去的一年又一年。所以,郭文涟在用他的散文书写着伊犁,伊犁河也用她的甘甜哺育着郭文涟,可以说伊犁给了郭文涟文学创作的土壤,郭文涟用文字让更多的人知道伊犁——这个我们常说的“诗和远方”。
  参考文献:
  [1]郭文涟.伊犁往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
  [2]孟庆枢,杨守森.西方文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祝尚书等.全宋文[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发行,1988.
  [4]郭文涟.岁月起落里的歌声[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5]党圣元,刘瑞弘.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赵全伟(1989—),男,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团学干部队伍建设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今高校学生队伍建设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提
作为一种民间文学,神话是远古时代人们的集体口头创作。那时,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等的原始理解不尽相同,产生于不同环境背景下的中西神话更是有着较大的差异。研究中西神话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结肠代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获嘉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进行胃癌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9例。
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英语能力已然成为市场对人才的考核标准之一.基于此,我国高校的人才教育培养就必须要给予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充足的重视,而英语写作作为英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微信作为广泛使用的媒体工具,在学生中普遍使用.微信的在学生中的流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充分认识微信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而且要研究运用
摘 要 新的发展时期,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且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技术融合,不断创新了教育教学新模式,给大学生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学服务,从而带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符合新世纪人才标准要求的英语专业人才。本文分析了“互联
本文对建筑企业员工执业资格证书的全周期管理做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好证书管理工作的有关建议.目前业内尚未有执业资格证书管理经验的分享,本文结合我多年证书管理
一位文化界的领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民族的先进文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外国人也不会赠送给我们。我们只能在自己的生活土壤里和传统里去传承、去吸收、去弘扬。被誉为“西北之魂”的“花儿”正是在这种土壤里延伸着它的生命和光彩。然而,“人走歌走”的危机使得根植于民间的一棵棵艺术之树正在走向一个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终点。“花儿王”朱仲禄走后,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当前,民歌失传现象更为严重。据有关人员介绍,甘肃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对73例食管癌患者施行了微创食管癌切除术。食管癌位于胸上段8例,中段52例,下段13例。73例分成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