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社会的竞争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牍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角

  然而,我们都知道,中国脱贫标准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即收入达标,吃穿不愁,住房、教育、医疗三保障,有些省份还要加上安全饮水这一项基本保障。也就是说,实际上是以消除多维贫困为工作评价依据。
  有的人说中国贫困标准低,一方面,不了解实际情况,简单以货币数字来代替实际脱贫标准;另一方面,即使以货币数字为标准,世界银行也明确指出中国标准高于世行标准。
  以我所在的贵州省为例,好几年前,贵阳市和贵安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都提出了高标准脱贫的工作要求。原因在于,如果按照年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为标准,当地就几乎找不到贫困对象。中央明确指出不能擅自提高脱贫标准之后,地方政府的提法统一了,但相对贫困家庭的稳脱贫工作还要继续。
  有的地方,明明家里有一座两三层崭新的大房子,仅从房子外观来看就知道不属于贫困对象。然而,门口赫然挂着贫困户信息卡。说起原因,基层干部也无奈,验收组说家里没有自来水就没有达到“安全饮水”这条标准,必须列为脱贫对象。   10月份,我刚从原本是贵州最穷的麻山回来,又有新的感慨。政府按最高标准补助3.5万元为一个低保户家庭重建房子,这点钱当然不够,村干部帮忙建房的8000多元劳务费暂时欠着,当家的中年男人自己赊账买了6900元的门窗。而帮扶当地的私企,无偿援助他建起了第二层。全年低保金加公益岗位收入超过3万元,地板光洁,入户换拖鞋,家门口摆了50多盆杜鹃花,完全是小康人家的模样。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低保户的生活可以如此幸福,即使是欧美也难做到。而基层工作人员为贫困家庭垫资施工,私企为贫困家庭无偿援建住房,在西方国家看来这是更加难以想象的。

好社会的竞争


  约翰·加尔布雷斯被称为继凯恩斯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如果从关心公共利益的角度来说,确乎如此,他绝不是不问世事的书斋学者。
  加尔布雷斯也被称为美国第一个关注新型贫困的经济学家,在那本名字颇有讽刺意味的《丰裕社会》一书中,他用睥睨全球的语气写道,贫困几乎贯穿人类历史,近代史上欧洲人居住的一个小角落出现了例外,可是和整个人类历史相比而言仍微不足道,“在这里,特别是在美国,才有巨大而十分空前的丰裕”。
  然而,仅仅几年之后,迈克尔·哈灵顿在《另一个美国》揭露了多达四五千万美国人陷入贫困的事实。“不论是在道义上还是在正义层面,每个美国公民都应当致力于根除另一个美国的贫困,因为在世界上如此富有的国度中,出现这样原本可以避免的苦难是不能容忍的。”
  据说,哈灵顿的书影响了肯尼迪并促使后者在1964年下决心发起一场“无条件的战争”—反贫困。
  然而,美国不仅没有解决国内穷人的问题,也没有如加尔布雷斯充满布道者情结所期望的那样,消除地球上的穷人的问题。
  直到今天,美国还有4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其中1800万生活在赤贫中,有530万人相当于第三世界的赤贫阶层;而贫困发生率,则依然徘徊在12%~14%左右,和反贫困战争之初相比毫无变化。
有的地方,明明家里有一座两三层崭新的大房子,仅从房子外观来看就知道不属于贫困对象。然而,门口赫然挂着贫困户信息卡。

  美国著名智库传统基金会的“贫困与不平等”一欄标题下,有这样一句话,“如今,美国的福利支出是19世纪60年代的16倍,但联邦贫困率几乎保持不变。”
  上世纪80年代,哈灵顿回顾20多年的反贫困历程发出这样的感慨:“向贫困开战以来的岁月表明,在世界上最富有的社会里,贫困,甚至饥饿,根源于我们的结构、我们的制度、我们做事的常规方式。”
  距离80年代又过去快40年了,假如哈灵顿再度审视美国尤其是反顾中国脱贫成就时,他对这番感慨也许会别有滋味在心头。
  的确,在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另一个好社会的竞争模式,而且,他们未必愿意看到的是这个好社会竞争者来自另一种意识形态的国家—中国。
  加尔布雷斯低估了贫困的严重性,仅仅将美国存在的贫困问题分为个人型贫困和孤岛型贫困,这似乎不影响他梦想中的人道的好社会。作为对比,中国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作为中国人,无论你是残疾的个体,还是身处资源枯竭的孤岛区域,没有人会被落下,更别说是一个地区。
  加尔布雷斯对贫困的批判也不够彻底,不是基于穷人的权利遭到侵犯乃至社会分配制度出了问题,只是认为这在现代美国太丢脸。他提出,在好社会里决不允许有人挨饿受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经济为好社会之本。经济决定论是一个无情的力量。好社会的经济体制应使所有的人受益”。
  中国的经验表明, 经济只是解决贫困的基础,但经济决定论是无情的借口,政治制度才是关键。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深层次逻辑决定的,而不像西方寄希望于利益集团良心发现。
  当西方经济学家不得不承认福利国家解决贫困的失败时,超越资本主义和帝制传统的中国道路,正在形成。
  2018年4月26日,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朗西曼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20世纪政治竞争的核心是建立在对立的世界观上,而到了21世纪,竞争则是发生在有相同基本目标的不同版本之间。双方都承诺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而中国的崛起证明,中国模式是一个可替代的选择。
9月29日,在连云港市猴嘴街道“扶贫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加工订单编织袋

人类的礼物


  无论是把反贫困当成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好,还是把反贫困当成内部的公平正义也好,反贫困并不容易实现。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执行过长达十年的“缩小差距”(Closing the Gap)计划,而目标都落空了,甚至倒退了。这也再次说明,加尔布雷斯在消除饥饿方面的“经济决定论”认识是错误的。
  发达国家,而且是人口不多的发达国家,在脱贫上无功而返。相反,中国拥有14亿人口,但提前十年完成联合国确立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两项最重要任务—消除贫困和饥饿。
  毫无疑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8亿人口脱贫是献给世界和平发展的最好礼物,而中国为全球反贫困提供的经验则是献给人类的另一个最好礼物。
  就在今年9月22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贵州举行。专题宣介会以“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拉美16个国家、7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的200多名领导人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参会,部分拉美国家驻华使节现场与会。
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到中国或者贵州等省份学习脱贫经验。如果世界能够抛开意识形态之争,就一定会借此重新认识政治之善。

  贵州曾经在全国人均GDP中长期排名倒数第一,如今上升到第26名,自然地理素有“地无三尺平”之说。然而,2015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拉美驻华使节代表团团长、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此行印象最深的,就是贵州完善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发达的路网,“我们在这个遍布崇山峻岭的地方看到的是世界一流的隧桥工程,这能为人们带来更多公平发展的机会”。
  卢格里斯感到惊叹的还有,一个过去贫穷的省份借助科技取得巨大发展,这是传达给世界的积极信号。“除了传统产业创新外,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新举措以及包括大数据在内的高科技应用都值得我们学习。”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主席、拉美政党常设大会主席亚历杭德罗·卡德纳斯对中国在扶贫成绩表示钦佩,认为只有制定科学政策并加以落实,消除贫困才有可能成功。
  美洲基督教民主组织主席胡安·拉托雷对打通连接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的做法印象深刻,“只有执政党具有强有力的执政力并出台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才能实现有效脱贫。这非常值得拉丁美洲国家学习借鉴”。
  毋庸置疑,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到中国或者贵州等省份学习脱贫经验。如果世界能够抛开意识形态之争,就一定会借此重新认识政治之善。
  世界银行是开展全球贫困测量和监测最早的国际组织。半个世纪前,世界银行忧心忡忡地发现,增长是不利于穷人的。半个世纪来,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没有能力改写这个结论。2017年12月15日,联合国极端贫困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菲利普·奥尔斯顿说,在美国,“如果你出身贫困,那么猜猜看你的结局会怎么样?无法摆脱贫困”。
  而中国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贫困户,成了总书记最牵挂的人。
其他文献
2015年5月,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莫斯科举行。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一道,在红场列宁墓前检阅俄罗斯三军以及解放军仪仗队为首的多国仪仗队方阵。在前期彩排过程中,解放军仪仗队一出场便赢得在场观众的喝彩,当队伍行进到中途时,仪仗队唱响了中俄民众耳熟能详的《喀秋莎》。  2015年9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阅兵式,
2013年9月百余名俄罗斯青少年从满洲里口岸入境,赴内蒙古开始草原之旅。  2018年,中俄经贸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双边贸易达到了创纪录的1070.6亿美元,同比增长27.1%,贸易增速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中国连续9年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农产品贸易首次突破了50亿美元大关,其中,中国自俄进口大幅增长51.3%,成为双边贸易的突出亮点。  “总的看,贸易为基础、战略大项目为动
引言  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写作教学是语言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文化两大方面的体现,写作教学从语言训练、词汇积累、文化渗透,情感表达帮助学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所以,良好的写作能力能促进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一、观点的提出  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欧盟各成员国课程体系的关键架构。与核心素养的定义相对应,欧盟调整了构成各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而高中英语教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教材的使用需要更加的灵活和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对于教材实施适当的优化整合,进行阅读拓展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维度,也能更加充分的体现教材文本的学习价值。  【关键词】教材;优化整合;阅读拓展;学科素养  【作者简介】熊庆华,林启恩纪念中学。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所在。乡村振兴,意味着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不仅包括了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包含了文化、文明的振兴。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优美诗篇数不胜数。历经岁月淘洗,去粗存精、向上向善的
【摘要】英语是小学的基础性科目,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建设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成了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小学英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调整教学方案,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现有阶段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地改变,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建设。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建设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新目标。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阅读作为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也应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从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  【作者简介】巫晓慧, 四川省成都市籍田中
与轰轰烈烈的官方外交相比,民间外交更亲和、更朴实、更易接受;恰如唐诗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中美乒乓球外交、中日民间外交的经典案例来看,这些从民间获得的灵感都在当时推动“大球”、震撼世界,成为中外外交史上的空前杰作。作为民间外交的领导者、组织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在出访前接受了《中国报道》的采访。  中国报道:在去年联合国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倡议,中国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整体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不断优化学生的英语素养。在新视域下,听力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听力训练方法,依托于科学全面的听力训练,积极优化学生的英语听力,不断优化学生的英语实践素养。  【关键词】新视域;初中英语;听力训练;有效性教学  【作者简介】包娟彬,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梅川初中。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着重培
“第一届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启动仪式3月10日在重庆洋人街拉开了巫山花海觀赏季序幕。“中国李乡 三峡花海”为主题的李花节,由中共巫山县委宣传部、巫山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巫山旅发集团主办,网易传媒重庆运营中心策划执行。第一届李花节,从3月10日持续到4月中上旬。  近年来,巫山深入实施“1 3”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尤其是以“巫山脆李”为龙头的特色优质品牌水果产业,经过近十年